第1448章 太子

耽罗。

十几年前,这还仅是一个受百济约束的藩属小岛。岛上一群野蛮人,过着很原始的生活。

后来张家从大唐皇帝手里得到这个岛做为封地。

岛上蛮夷们的宗主屁话也不敢说一个,老实的把岛的宗主权交给张家。张家向来喜欢以德服人。

张家一面接收了岛的宗主权,一面跟当时的百济谈了几个大单子。这些外贸单子让百济的王室和贵族们大赚了一笔,于得乎,连被迫让出耽罗岛的那点不快,也完全抛诸脑后了。

百济王甚至此后派人主动的询问张家。

说他们没海的岛很多,虽不如耽罗岛大,但离百济近啊。

张家推辞了几次,推辞不过,便花了点钱,再加了几张贸易单子,勉为其难的收下了百济拱手送出的几个岛。

从始至终,不论是大唐还是百济又或是灞上张家,都没人有问过耽罗岛上那些土著们的意见。

他们的那个王,谁也没有当做一根葱。

张家其后派出了舰队登岛,宣布耽罗岛从此为灞上张家所有。岛上的蛮夷,也从此成为张家的领民。

张家给岛上蛮夷在内陆圈了一块地给他们继续过日子。

然后就开始了对耽罗岛的开发。

他们先了建设了港口码头,修了城堡,然后在这里建成仓库商铺等,使之这里成为了张家商船队对东海三国的一个贸易转口港。

运往三国的商货,很多在这里入港停岸,然后分批转往三国。从三国收回来的商品,往往也会在这里先中转一下,然后再运回中原。

与东海三国的奴隶贸易很兴盛。

耽罗岛上也就成了一个极大的奴隶中转站,修建了许多奴隶营地。

而同时,张家往三国出售的商品中,牛马牲畜也是一项大宗商品。不管是新罗还是百济又或是倭国,对优良战马的需求都很大,对耕牛挽马的需求也是极大。

张家从旅顺或登州满载着牛马渡海,将耽罗当成一个很大的转运港。

耽罗因为转运牲畜,这里甚至成了一个巨大的牧场,岛上到处都是牛马。

因这转运贸易之利,耽罗岛也成为一个很繁华的岛,商港繁华,岛上满是奴隶和牛马,甚至开辟了许多耕地,种植了许多粮食。

沿岛海面上,也更是渔船点点,捕鲸船、捕渔船遍布,也把耽罗岛当成了一个极好的母港。

到后来,张家甚至把许多手工商品的加工作坊,直接在耽罗岛开设分厂,利用那些奴隶就近加工,然后再销往三国,降低成本,赚的更多的利润。

正是在这种模式下,耽罗岛从原先一个很荒凉的海外大岛,日渐变成了一个十分繁荣的商业转口贸易港,甚至还成了一处挺繁华的手工商加工基地,还是一个渔粮产地。

简直成了渔米之乡,商业大港。

连百济新罗倭国等商人,近些年都不断的过来贸易。

岛上的奴隶市场,甚至垄断了与三国的奴隶贸易。奴隶换牛马,换丝绸,银铜换铁锅铁农具等,更是兴盛。

去年底。

朝廷开始对三国华人撤离,撤离的华商多数都没马上回国,而是撤到了耽罗岛上。

而耽罗港也并没因此停歇,甚至越发的繁华。

因为原先三国的贸易港,现在因为华商的撤离,而变的格外的萧条,华船也不过过去依靠贸易。

华船不去贸易,但还没有禁止他们来耽罗贸易,因此原先三国各个港的贸易,一下子几乎都转移到了耽罗。

耽罗港一下子繁华了数倍。

张璟是在年后抵达的耽罗港,他从平壤过来。

此前他一直在平壤,做着征讨三国的全面部署,会见东征十万兵马的将校们,与他们沟通进攻的计划,甚至是各种后勤补给等等。

当一切都准备妥当,张璟就离开了平壤,乘船直抵耽罗岛。

耽罗靠近百济,距离新罗和倭国也近,张璟把自己的东征大本营设立在这里,也更有利于指挥。

尤其是这里就算到了冬季,也并不会有港口结冰封冻等问题。

“耽罗港确实很美丽,这里的海跟琉求一样纯净,天和吕宋一样的蓝。”

薛仁贵笑着道,“耽罗还出乎意料的繁华热闹呢,谁能想到,这么一个小岛,如今居然有不下二十万人口,简直不敢相信啊。”

“联通东海三国的商贸,这港岂能不富不繁华?”张璟在琉求呆了两年,对于工商的认识还是很深入的。

无商不活。

说到底,耽罗能有如今这繁华,与张家的投入是离不开的,更与这里紧邻东海三国,占据在重要航线上离不开。

转口贸易,让这里脱胎换骨。

“这地方漂亮的过份,等征服三国,到时我一定要在这里买一块地皮,然后建一庄舒适的庄园,得空的时候就来这里晒太阳钓鱼和游泳,一定会非常的舒服。”

“你现在就可以啊。”张璟笑着说道,他在这岛上也是有不少产业的,送个庄园给薛仁贵这位师兄毫无问题。

薛仁贵却摆手。

“无功不受禄,臣可不敢收受。”

李璟是储君,他是臣。

但他不是东宫臣子,因此身为张超的门生,虽然与张璟关系较熟,可此时却也不敢公然收受太子的赠礼。

一套别墅庄园值不了多少钱,他薛仁贵现在好歹也是堂堂实封国公,没有必要贪婪这点。

若是让人弹劾一道,说他结交太子什么的,那他真是有嘴也说不清楚。

张璟对薛仁贵哈哈大笑,聪明的他明白薛仁贵在拒绝什么,也不强求。

诚如父皇对他所说的,不必心急,不必担心,好好去历练,等他做好准备,以后,自然会传位给他。

张璟现在也没想着要怎么结交重臣,网罗势力。他还年轻,没到那个时候。他现在手下也有自己的一群伙伴骑士,有自己的东宫臣属,他经营好自己的那个小班子就好。

“殿下,各路兵马都已经准备就绪。如今天气转暖,春回大地,我们是否该开始发动进攻了?”

“华商撤的如何了?”

“基本上都撤回来了,还有极少数没走的,也是些与夷人通婚,在那边有家有口的。”

“三国现在什么态度,依然还要负隅顽抗到底吗?”

“这些人,有如夜郎自大,一直以来都是井底之蛙,他们看到的天,以为还就是只有井口那么大的一片呢。虽然他们也清楚我大华的强大,可却还心存着一些侥幸,以为三家联合一起,就能抵抗的了我大华,甚至还幻想着要夺取高句丽故地呢。”

“确实是井底之蛙。”张璟冷笑。

“如果一切已经准备妥当,那么就按照我们的预定计划进攻吧。”

海风还很冷,张璟穿着皮袍站在那,冷冷的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大华帝国复兴二年,春。

朝鲜战争开始。

半岛西南,百济国都百济城。

王宫。

百济第三十代王,百济武王扶余璋躺在病榻上听着将军们的禀报。

“大华太子、东征元帅已经移师耽罗岛。”

“大王,大华这次是认真的,十万兵马,水陆并进,我们是第一个目标。”

“大王,我们打不过大华的。”

百济王脸色苍白,双眼浑浊。

“我们能坚持多久?”

“大王,华军一旦展开进攻,会直接从海上进攻我们百济城,我们根本抵抗不了。”

“能坚持多久?”扶余璋依然问。

“三个月。”一个将军道。

旁边立即有人道,“一个月都坚持不了。”

“你们想办法坚持三个月,新罗和倭国都会来援,我们一定能击退华军。”百济王道。

百济王虽然看着就只剩下了一口气还在吊着,可只要还有一口气,就没有人能够改变他的决定。

众将退出宫殿。

一将在宫门前长叹。

“三个月?三天只怕都坚持不住。”

一群百济将军都沉默不语。

不少将军是曾经在唐灭高句丽之战中,加入过战争,与唐军一起并肩战斗过的。他们可是亲眼见识过唐海军的强大,更知道他们的攻城火器之猛烈。

高句丽那些坚固的城池,在唐军面前也是毫无抵抗之力。

百济城虽是百济国的都城,可这城也有一个大弱点,就是靠海太近。

这让全面继承了大唐的华国军队,能够直接乘风破浪而来,在华国与百济城之间,那是毫无障碍。

扶余璋还在幻想着新罗和倭国的军队来援,可将军们却清楚,他们根本赶不及。

“呜!”

号角声吹响。

警钟长鸣。

将军们站在王宫的石阶上震惊的抬头远眺。

临高远眺,远处的港外,白帆点点。

“华军!”

“华国海军来了!”

一艘又一艘的战舰,就从那蓝天白云之下突然出现,跳跃在那碧海之上。

数以百计的战舰,许多都是四桅五桅的巨大风帆战舰。

有些将军,连忙掏出千里镜观望。

“炮舰!”有人惊呼。

“起码二十条炮舰!”

随着这几声惊呼,诸将如坠冰窟。

数百艘战船,而且起码二十艘的炮舰,这么强大的军力,百济城估计连一天都守不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