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咬人不叫

刘建国很后悔自己小看了李浩坤,李浩坤一向沉默寡言,性格低调,从不张扬,既不支持姜海风,也不倒向刘建国,这给刘建国造成了一个错觉,认为他是明哲保身,所以也就没有在纪委那边安排自己的人,导致了消息滞后的挨打局面,更严重的是,现在对纪委的查案进度一无所知,知已知彼才能百战百胜,这一回刘建国犯了一个预知不足的致命错误。刘建国在心里大骂,李浩坤就是条咬人不吭声的狗。

想来想去,刘建国觉得从纪委这方面难以着手,只有走曲线救国的道路了。所以,他交待了马明顺两件事。第一,以探监为由,看看有没有纪委的人去找成大安。第二,去成大安家找一找有没有什么笔记,很多行贿者或者中间人都会有一个专门的笔记本,以作后手,难保成大安会不会这么做。

马明顺离开后,马明菲说:“建国,现在事情已经有点难以控制了,如果真的出了问题,湖城的人是指望不上了,省里边的关系户怎么样?”

刘建国想了想,省里跟他关系比较过得硬的没几个,有些领导虽然关系不错,但那仅限于官场情面,况且他送礼什么的,人家现金拒收,贵重物品拒收,所以刘建国只是从人情的角度帮人家解决问题,所以才给人感觉会来事,但到这个时候,如果经济上有问题,谁都不会替他说一句话的,免得弄脏自己。想来想去,只有高福海曾经收下了他一幅明代画家蓝瑛的真迹,便打了个电话给高福海,说:“高省长,这么晚打电话打扰你,真不好意思呀。”

高福海这个时候还没有睡,说:“建国呀,有什么事吗?”

刘建国酝酿了一下,说:“高省长,有件小事想麻烦你。”

高福海听到了这话,便淡淡道:“小事?有多小?还有你建国搞不定的小事?”

刘建国对着电话笑了笑说:“是这样的,我有个堂小舅子犯了事,现在已经服刑了,但是还是有人揪着他不放,说他跟某些领导有经济问题,想搞死他。这事我有点不好出面,所以想请高省长跟相关人招呼一下,这事就这么算了。”

高福海混迹官场数十载,哪能听不出来刘建国的言外之音,便说:“建国呀,我说句你不爱听的话,事不关已,还是挂起的好,如果你那个什么小舅子真的有经济问题,我劝你还是撇清关系,不要把自己也扯进去。”

“妈的,遇上好事你向前凑,遇到问题你就向后退。”刘建国愣了一下,心里暗骂,还没来得及继续说下去,就听到高福海道:“建国,我还有点事,明天再联系。”

刘建国对着已挂断了的手机破口大骂:“我日你妈。”

马明菲拍着刘建国的背说:“别生气,这些人都是势利眼,利益共存,现在有事要撇开自己也不奇怪。”

“想撇清自己?想得倒美。”刘建国有种“树倒猢狲散”的痛心,沉着脸,点上了一根烟。

刘建国已经戒烟很多年,现在又点上,明显心情很糟糕。

马明菲也没有劝他不吸,道:“建国,现在不是争气斗狠的时候,主要是怎样才能消除这次危机。建国,这样吧,我们双管齐下,一边让明顺按照你的意思去办,另一边,我看我们还是尽快办理好出国手续,把名下的资产全都转到雨欣那边。手续一旦办好了,不管这边的事有没有出状况,我们赶紧远走高飞。”

“那明顺怎么办?”

马明菲沉默了一下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他只是我弟弟,也顾不上他了。”

马明菲验证了“最毒妇人心”这句老话,不过她考虑得也有道理,这种偷逃出国的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第二天上了班,刘建国有心事,心情极度恶劣,关着门闭不见客。到了九点多钟,有一个人敲响了他的办公室,刘建国没好气地说:“谁呀?”

外面的人仍然敲着办公室,刘建国有点心虚了,不会是纪委的人找来了吧?开了门一看,门外只有一个人,很陌生,手里提着个卷轴,刘建国道:“你是谁?什么事?”

“是政法委刘书记吧?我受人委托,有样东西交给你。”那人笑了笑,将手中的卷轴递了过去。

刘建国不由自主地接了过来,狐疑地问:“这是什么?谁委托你的?”

那人还是微微一笑,说:“看了你就知道了,我走了。”

送走那人,刘建国将门关上,拆开卷轴一看,差点没气得晕过去,居然是一幅画,正是自己送给高福海的那副。高福海这个时候把画送回来,其用意不言而喻。

马明顺很快打电话给刘建国,说在成大安的家里没找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正准备去劳教农场。

李浩坤对胡伟森的双规,是在很隐蔽的情况下,除了纪委相关的工作人员以及市委书记姜海风以外,知道的人很少。但是陆渐红还是知道了。这个消息并不是姜海风或者李浩坤透露给他的。

上午的时候,陆渐红召集组织部处室一把手到他的办公室召开碰头会,要求汇报近一阶段的工作,各人各自进行了汇报,很有条理,陆渐红进行了总结点评之后,散了会,每周一次例会,已经成陆渐红的习惯。说来也是,部下个个得力,他又不需要做什么,每周再不开个会提醒一下,他怕大家会忘掉组织部还有他这个组织部长了。

李海涛没有走,留在了陆渐红的办公室,说:“陆部长,我有另外的工作汇报。”

这是李海涛第一次单独汇报工作,陆渐红便道:“说吧。”

李海涛说:“陆部长,根据分工,我分管的有干部和人才工作。通过这几年在湖海的经历来看,组织工作,尤其是提拔工作,存在着很大的弊病,‘一言堂’的情况普遍存在,我在想,领导看人看事总有自己的主观性,另外经组织部推荐的人员就一定是优秀人材吗?这恐怕也不见得。”

-----------------------------------------------------------------------------------------------

推荐本人另一力作,绝对精彩,不容错过,欢迎关注指点,书号3036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