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琉球秘辛

金应元回望过去,深深地看了一眼闭目沉思假寐之中的日本国的使臣。这时,角落里一名宫廷画师悄然间刷刷刷画了下来。

这一瞥就此定格,成了这名不知名的宫廷画师流传于世的传奇作品,见证着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

回到早朝智商,日本人的到来对于已经渐渐遗忘了东瀛存在的大明官员们来说,或许有因为缺少了解而产生的迷茫。但对于琉球王国的使臣们而言,却是一件极端重要的事情。

琉球王国很多人耳熟,因为这就是后世盛传的琉球列岛的所在地。至于大家会知道琉球列岛,当然是因为所谓第一岛链。第一岛链主要是指靠近中国大6海区外侧的那条弧形岛屿带,即北起日本列岛、琉球群岛,中接台湾岛,南至菲律宾、大巽他群岛的链形岛屿带,涵盖了中国的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域.

同样,大明要走出东亚,便离不开对第一岛链的经营。

其中,琉球列岛就是一个很合适的地方。

因为,这里是而今大明的宗藩国:琉球王国的领土。

琉球王国对大明一向恭顺,1372年,琉球诸国成为中国明王朝的藩属国。1429年,统一后的琉球王国仍一直与中国保持着宗藩关系。

眼下的琉球王国已经到了第二尚氏时期,147o年,伊是名岛出身的宫中御锁侧官内间金丸,玩了一把黄袍加身,被群臣推举为君,改名为尚圆,并于1471年以“世子”的身份向明朝报告“父丧”。1472年,明朝使臣册封尚圆为王。就此,琉球王国进入第二尚氏王朝时期。此时的琉球国国土包括整个琉球列岛,北起喜界岛、奄美大岛,南至宫古岛、八重山群岛。

六年前的五月初四,琉球尚丰王去世。次年,其三子尚贤即位。

世子要登任为国王,却不是自己办完了丧事就能做的,还得向宗主国请求册封。为此,在崇祯十五年三月,尚贤依定制特遣正议大夫蔡锦等人赴中国进贡兼请封。

但因此刻的明朝战乱频仍,无法派出足够规模的册封队伍。因而,蔡锦等未能如愿,只好先行返国。

无可奈何的琉球世子当了两年世子依旧不能转正,只好再接再厉。好在,没多久,尚贤就听闻大明皇帝新任皇帝陛下文韬武略,平定内乱顺利登基。为此,尚贤又于前年,也就是改元明元大明二七六年的二月,遣正议大夫金应元、使者吉时逢、都通事郑思善等人赴中国朝贡,并再次请求册封。

按照原定历史,金应元等人抵达福建的时候崇祯皇帝就已经在煤山上吊了。

这个时空里显然就没这回事,于是一行人又一路抵达京师。

但是……虽然大明没有战乱,不凑巧的他们依旧如原定历史上一样还是不能立刻完成册封。因为,皇帝陛下宣布东征进攻建奴,举国上下为战争而动员,自然也分不出精力来处理一个小小的琉球国。负责礼部的王铎只好一面招待着琉球使臣,又推荐了尚贤之子尚质在6军学校进修,应付了此事。

原定历史上,南明政权虽然几次试图接过这些外交事务。但外交这事情,既要人,又要钱。琉球王国虽然拿南明当一盘菜,但南明却是短命而无能,更是内乱迭出。最终,琉球世子尚贤依旧无法转正。堪称琉球王国史上最长试用期的世子。

当然,要说尚贤能不能自称一声本王,那也是行的。

说起这个,就能解释的通为何见到日本使臣出现在金銮殿上,金应元等人会激动非常了。

因为,这就要涉及到日本与琉球国的关系。

在尚未闭关锁国的那段时间里,日本国大力展海外贸易,因为巨大的需求创造了巨大的利润,为了解决生丝问题,有人将目光打到了琉球王国的身上。

明万历三十七年,也就是日本庆长十四年,日本德川幕府派萨摩藩率军侵略朝鲜,萨摩军攻占里王城后,大劫七日,一切可动财物,全部装箱抢走。不仅如此,日本人还将琉球国王尚宁等百余人俘至鹿儿岛,直至1611年九月十九日,尚宁王被迫与萨摩藩签订,承认萨摩藩对琉球的控制并且将奄美五岛划归萨摩藩直辖,才得以释放生还。

此后,岛津氏成为中国与琉球王国贸易的实际掌控者。以此通过“借壳入市”,绕开了大明对日本国的贸易封禁。缓解了因为贸易封禁而产生巨额生丝缺口。

如此种种,对于琉球王国而言,弱肉强食的规则可谓是血淋淋地展现在他们的身上。

从此以后,琉球进入了“一国两属”时期。1632年,日本宽永九年。岛津氏在琉球那霸设立在番奉行,监视琉球内政和监督贸易和进贡,进一步强化了对琉球王国的控制。

琉球王国在大明这里得不到册封,倒是在日本人那里进展顺利,故而尚贤要称呼一声本王,那也是可以的。

只是,尚贤显然更加宁愿作为明国的琉球王,而不是日本人的琉球王。

毕竟,只要一想想当年大明为了支援朝鲜所做的一切,就足以让人相信明国不会打琉球王国吞并的注意。但日本人狼子野心,与这样一个恶邻为伴,显然不是一件可以让人感觉欢快的事情。

更何况,眼下琉球王国的情势,已然是越陷越深,就要让日本人吞并了。

琉球王国竭力保持与中国的朝贡关系,不就是借以躲避日本人的吞并么?

现在,日本使臣占到了金銮殿上,当然就是意味着有机会可以让大明重新主持公道了!

一念此处,金应元目光炯炯,浑身都燃起了奋斗的热情。

此刻,巡察御史缓缓走来,看了一眼金应元,沉声道:“外班使臣肃静!”

所有人不由身子一挺,李这时,李邦华亦是缓缓调整了一下身姿站定。众人见此,纷纷收声。

他们明白,皇帝陛下要来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