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清明

时间过得很快,匆匆又是两周,瘟疫营中还活着的患者,大多数已经分批回到了各自的家中。

运送物资的船队来来回回,又送了三趟物资,还随船队带来了一名从京城赶来,传旨的太监。

因为交通的不便,从朱由校写信回京,到传旨太监抵达整整过去了半个月,圣旨到的时候广州的疫情已经得到了控制。

圣旨中任命他的长史徐光启,临时监管广州政务,让他回到泉州等候,并且还下旨给泉州知府,让其从府库中调拨了大量的赈灾款项。

朱由校看到这封圣旨的时候,感叹道圣旨上的处置方案,比他们想的都要详尽,唯一可惜的就是太晚了.....

一来一回,半个月的时间,这还是因为朱由校这个皇孙在,万历皇帝没经过朝堂上的争论,直接下达的指令。

收到这封圣旨的时候,泉州调拨的赈灾粮饷还没出库,要是朱由校什么也不做。等圣旨送到了,再来赈灾,估计这广州城就算不发生什么****,也死的没什么人了。

朱由校连夜,把这次赈灾中所总结的经验,和发现的问题都整理成册,写了一封很长的信,让天使带了回去。

信中最重要的,就是提到了灾后官府反映过慢的问题,提到了灾后快速反应的重要性。

还用广州城的真实事件举例,在灾后最关键的两天时间,官府的反映缓慢毫无作为,导致了大量的灾民死亡,无人救助,甚至爆发了瘟疫。

如果在灾难发生之后,官府部门就能立刻处置,开仓放粮,收纳民众,医治病患,不但能够极大的减低不必要的伤亡,甚至很大程度上能防止瘟疫的发生。

因为瘟疫得到了遏止,瘟疫营的外面的亲军和卫所的府军也都撤了回来,朱由校的安全方面,在众人看来也有了保证,他这才能够下船。

三月初八,正好是清明的日子,朱由校终于在护卫的护送下,乘着他的专用马车,下了船。

因为是清明节,广州又遭受了如此天灾,所以临行之前,朱由校就和曲来福徐光启等人商议了,在这个无名的小山丘上,举行个简单的仪式,祭祀这些在灾难中逝去的亡灵。

而这个消息,自然也传到了百姓们的耳中,因为很多他们的亲友也在这场灾难中去世,又因为瘟疫的原因,无法收敛尸骨,也只能一同在山丘上祭祀山后的亡魂。

在马车经过安置营周边的道路时,有无数的百姓走出来,跪拜在的道路两旁。

一路上马车没有停,但是朱由校的心中却不平静,即使坐在车中,他的耳边还能传来阵阵的百姓为他祈福的话语声。

他握紧拳头,他知道自己作对了,他尽了自己最大的所能,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换回了无数百姓的感恩,和爱戴。

百姓们沿街跪拜的情景,不止影响了车中的朱由校,还震撼了他身旁的其他人。

李忠义听到外面祷告声,偷偷从窗角向外面偷看,看着道路两旁跪得满满的人,他一瞬间受到了从未有过的鼓舞,心里异常的兴奋。

虽然他只是帮着殿下,监督了粮食的发放,并没有为灾民做出什么特殊的贡献。

但是他记得殿下昨日晚宴的时候说过,这次救灾的成果,是所有人的,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

那时候他红着脸,很是不好意思,觉得相比其他人自己做的只是些微不足道的。

看到眼前的百姓跪拜的情景,他的的脸又红了,这次却是涨红的,他在心中发誓,如果有机会,他一定要为这些百姓再做些什么。

赶着马车的赵虎,看到如此多的民众,既紧张又骄傲,一时间马车都驾不明白了,车速是一慢再慢。

而最前方最为护卫队长的叶成武,虽然表情没有什么变化,依旧是一副面瘫脸,但眼中却异常的明亮!攥着缰绳的手,都捏出了声响。

到了墓地,遇到了已经提前赶来的徐光启和曲来福等人,在众人的带领下,朱由校和曲来福来到了高台上,准备进行祭祀的仪式。

看到空荡的四周,和远处被军队拦在外面的百姓,回过头向山下望去。

从山丘一直到山脚,犹如被重新翻了一遍,盖上了一层褐黄的新土。

“放外面的百姓都进来吧,这山下更多的是他们的亲朋。”朱由校小声对曲来福交代道。

曲来福回头看了眼等在外面的百姓,点了点头就安排人,去吧百姓们分批放了进来。

他虽然早早的就来到墓地安排事物,没有见到百姓沿街跪拜的情景,但是听到随行侍卫的禀告,也觉得百姓们既然如此感恩殿下的恩德,也就不会出什么乱子。

“殿下,这座小山丘,还没有名字,不如取一个?”

朱由校想了一下说道:

“这山下都是死去的黎民百姓,这山就叫黎山吧,等过些日子,你派人把这山丘修缮一下,以后这里就算公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