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欲取先予

南薰殿中,袅袅的安息香淡淡升腾着。

方仲永轻轻站在赵祯身前,对赵祯启奏道:“陛下,微臣有一些礼物想要献上,但献上此些物件前,需要许希珍大夫到场方好。”

“哦?”赵祯头一次遇到这么稀奇的献礼方式,登时来了兴趣,撇嘴一笑,憨憨对身边太监吩咐道:“去太医局,将许太医宣来。”

过不多时,许希珍就通身官袍,提着药箱子,缓步前来。

赵祯看向方仲永,放下了手中的书本子,笑道:“要献什么宝贝,还需要许大夫在啊。”

方仲永这才将随身携带的包袱打开,取出其中的孕妇专用内衣,随着月份增大而设计的可收缩亵衣亵裤,护腰带等等维密天使内衣坊的物品取出来,一一交给许希珍。

方仲永向着官家拱一拱手,又对许希珍道:“劳烦许太医检查一番,此些物件对孕妇是否安全?”

许希珍先是一愣,见赵祯微微颔首,这才一一接过那些物件,一边查看,一边感叹,这些东西还真是绝妙,对妇人的生理考虑十分周到。

验过一番后,许希珍拱手向赵祯回禀道:“这些对孕期妇人都完全无害,而且,有很好的固胎,调整孕期舒适度之效用。”

“哦?”赵祯眯眼会心一笑道:“方爱卿是要将这些赠与朕,让朕赐予怀孕的后宫妃嫔们么?”

“正是,此乃维密天使内衣坊的新款孕妇内衣,及一些周边产品,愿献与娘娘们姑妄一用。”方仲永说得一字字都很沉稳。

说着,方仲永看一看许希珍,又补充道:“许多女子生理周期相关的知识,微臣都是跟着许太医的一名女弟子——王氏学到的,许太医无愧国手。”

赵祯接过那些制作精美的内衣看了看,心中很是感动方仲永的贴心,他先看向许希珍,轻声说:“辛苦许太医了,朕还有些话要与方爱卿说。”

许希珍自然明白意思,于是拱手告退出去。

赵祯又屏退了左右的小太监,这才和方仲永以一种说体己话的姿态轻声说着:“方爱卿有心了。”

说着,赵祯略略叹了口气,似是看着遥远的地方,幽幽向方仲永道:

“朕知道,爱卿突然献上这些东西,是有求于朕。你不说,我也大致明白,你是为了何事?

个税征收这件事,虽是你私下偷偷给朕的主意,但着意户部官员上折子的,是朕,朕并不会因着实施中出了问题,就加罪于你的。”

方仲永听着前半句,还以为赵祯还是心有灵犀的,后半句就走样了,不由拱手回禀道:“陛下圣明,此事原本不该微臣多嘴,

但如今,范相公,富大人,皆成了众矢之的,微臣躲在陛下身后,心中却甚为不安。微臣是想,尽一份力,去探查一下此案始末,究竟是何情形。”

赵祯的目光这才半眯不睁的,转向方仲永身上,良久,缓缓叹道:“爱卿以为,此事当中,可有猫腻?”

方仲永不卑不亢,安然回复:“有与没有,微臣还需查过,方才知道。倘若陛下信得过微臣,这工部徐庆川家中娘子的婚事,可否由微臣前往操办,由国库出银抚恤呢?”

“原本就该抚恤的,”赵祯回过神,又拿起身旁的奏本:“只是由你操办,官品上显示不出朝廷的重视,不若这样吧,朕交予包拯,与你共同操办此事,你以为如何?”

“陛下圣明。”

……

这一天,正是徐庆川娘子的公祭日。

徐家娘子不堪受辱自尽而亡已经九天,每天前来吊唁,或借由吊唁之名煽风点火的人络绎不绝。

徐府所在的瓦子街本不宽敞,如今早已被挽幛、招魂幡、纸人纸马等一应冥器填的满满当当。

几天来汴京的天气好的出奇,白日里天空一片瓦蓝,夜间里碧空一天繁星。和前几日简老爹出殡时,处处都是一片落汤鸡似的落雨,全然不同。

因着是官方出面给予公祭,素纸素花老早就将长街堆砌的一片缟素,生前因着丈夫官阶并不高,并未得什么好的封诰的可怜女子,死后却得到了一大堆朝廷一品大员,前脚接着后脚的赶来祭祀。

一应十几个迎宾叫子,一水站在门前,错落有致,有板有眼的报着每位来客的官阶和吊唁词。

每次报过名词之后,震耳欲聋的唢呐哀乐,和惊天动地的哭婆子干嚎声,就冲天的响起。

方仲永随着包拯,一同在丧棚后堂坐着。方仲永偶尔和包拯说一两句前几日简老爹出事的案情,又偶尔说一两嘴话。

“简老爹的事,八成和西贼蛮子,脱不了干系,老夫已经差人去事发地点,细细问了可有目击证人,最近正在搜查可疑人等。”包拯喝了一口茶,轻声道。

“大人英明。”方仲永也是很小的声音回复着。身边来来往往的官员不时经过,有的视而不见,有的则寒暄两句。

“今天的事,吕夷简派了高若讷来,你可安排好了对策?”包拯看向扎花圈的门前一个小厮,不经意的又问了一句。

“大人放心。”方仲永脸上透着超乎年龄的淡定和安然,仿佛一切成竹在胸。

这次公祭虽是朝廷发起,包拯主持,但因着吕夷简的着意,吕三和高若讷前前后后在张罗,吕三的心里,自然是很为自家老爷吕夷简高兴的。

原本,在征收高级官员个税这件事上,吕夷简一党居于劣势,但徐庆川娘子被征税官员逼女干的事,却让他们一下子转败为胜,户部施行的征收个税,已经有些要被搅黄了的苗头。

对此,所有的吕党,甚至于也不怎么清廉的非吕党官员们,心中都是得意的。

毕竟这征收官员个税的法子,那是一竹篙打翻了一船人,几乎得罪所有官员。

俗话说,鱼有鱼道,虾有虾道。论起聚敛钱财的本事,就算在高薪养廉的大宋,大多数官员也都是在贪墨成风的官场一身故事,有几个人是范仲淹,包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