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 舰队出征

这年头一些黑科技完全没用,就算给你一份原子弹的图纸,你也造不出来……

这一艘仿制历史上“海上君主号”的战列舰,已然是当代科技的巅峰之作!

想要再进一步,那就必须要开发出电焊才行……

在大唐弄点“电”并不难,一根玻璃棒一块毛皮摩擦就能生电,可是若想将之利用起来,难如登天。

起码房俊不会。

所以他时常感叹,“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话以前听起来不以为然,但是当你穿越之后,就会发现实在是金石之言,这几门学科学好了,足以书写历史,多少人类历史上的科技大牛都得靠边站……

“皇家公主号”的建造进度已经足够快,江南船厂里汇聚了眼下这个星球上最好的工匠,房俊画出的图纸经由工匠们详细谈论之后,对其中一些参数进行了调整修改,毕竟房俊只是凭借记忆瞎鼓捣,对于造船这样一件严谨的事情来说,一个错误的参数会导致整艘船在下水之后瞬间倾覆……

充足的人力财力物力,丰富的造船经验,足以保证这艘船在明年春夏之际下水,届时或许可以赶得上东征。

郑坤常来到江南船厂之后容光焕发,或许是学以致用,或许是江南的气候适合养老,这人居然有些返老还童的意味,腿脚轻便精神抖擞,连一头白发都似乎有些变黑了。

笑着拍了拍身边一个孩童的头顶,郑坤常一脸宠溺的笑意:“快快给侯爷请安。”

他身边那少年也就是十三四岁,看上去俊俏伶俐,乖乖的一揖及地,道:“学生郑仁恺,见过侯爷。”

房俊笑问:“怎么不去学堂?”

郑仁恺乖巧答道:“平素是要去的,只是今日学堂里的先生染病,故而放假一天。”

郑坤常道:“这孩子从小就对造船感兴趣,那些个造船技艺学起来比四书五经都快,别人家的孩子放学了都会四处玩耍,他却总喜欢往船厂里头钻,这里边上上下下几百个工匠,就没有他不认识的。”

“呵呵,那可是家学渊源呐,郑老您后继有人,应当开心才对。”

“总不能一辈一辈的都当个工匠吧?”郑坤常说起来有些愁:“咱们郑家世代工匠,虽然比那些贱籍出身的工匠强的多,也都能混个一官半职的,可说到底那不还是工匠?没有大出息。”

房俊顿了一顿,叹了口气。

这就是不尊重工匠的后果了,没人愿意当一个被社会鄙视的人,尤其是这种鄙视会世世代代的延续下去。所以只要有了那么一丝机会,都会拼了命的钻营只为脱离工匠的身份。

没人将心思放在技艺的传承上,更没人愿意下工夫钻营技艺的改良与革新,因为这只是一个低贱的营生,能够混一口饭吃足矣。

如此恶性循环,偶尔出现的优良技艺往往得不到传承,便会湮灭在时间的长河里,等到一直茹毛饮血的西洋蛮子陡然之间得到了工业革命的契机,一举超越华夏自然轻而易举。

儒家把持了上层社会的话语权,他们愿意吸纳社会上所有优秀的人才进入他们的阶层,以此来保证这个阶层的垄断地位,必然造成其它所有行业人才的匮乏,因为优秀的人才都去当官了……

对于这一点,哪怕房俊是个穿越者,也完全无能为力。

这是社会价值观的体现,就算房俊再是提升工匠、医生、铁匠的地位,也不可能一举将千百年形成的社会价值观击溃,这需要一代一代人数百上千年的努力才行。

事实上直到二十一世纪,科技兴国的理念深入人心,这种情形方才稍稍扭转,然而“学而优则仕”依旧是普世价值观……

当一个社会最优秀的人才都去当官,这绝对是一种悲哀。

*****

翌日,皇家水师进行了最后的准备,整整三百余艘战舰在房俊统御之下驶出军港。一艘一艘战舰将整个吴淞江水道堵得水泄不通,所有的商船尽皆靠岸停驻,让开水道。

林立的船帆遮天蔽日,修长的舰身划开江水泛起一层层水花,数百条船奔腾向前气势雄壮,看得两侧江岸的百姓商贾热泪盈眶。

所有人都知道,这支战无不胜纵横七海的无敌舰队,将会顺江而下驶入茫茫大海,一路劈波斩浪剑指北方,前去将高句丽的水师碾碎,为皇帝陛下的东征大业吹响第一声号角,为大唐帝国的雄霸环宇轰响第一声火炮!

一股自豪的气息,自心头涌起!

这几年来,无数的百姓和商贾都品尝到了一个强盛国家带给人民的好处到底有多大,当大唐的战舰护卫着商船行遍大洋,将一船一船的货物高价倾销到周边各国,获得的暴利不仅仅使得商贾们个个腰包滚圆,也连带着惠及所有的行业。

大量财富的涌入,所有人都能分享到商业的红利……

国家越强盛,商业越兴旺。

这已经是乡间老叟亦明白的道理,而如何证明一个国家的强盛?

唯有通过不断的征服!

哪怕绝大多数的唐人并不明白对外战争带给国计民生怎样的刺激和跨越式的发展,人们依然全力支持无敌的大唐军队在皇帝陛下的旗帜之下开疆拓土、英勇征战!

当然,发起战争的前提是这场战争必须取得胜利……

皇家水师的主力舰队以一种雄浑豪迈的气势出征,当船队的白帆消失在吴淞江口,消息依然如同飓风一般席卷了整个江南。

有太多的人等待着这一刻的发生……

当天夜里,钱塘江口。

无数的商船已然装载完货物,停靠在岸边例行着最后的检查,整备待发。大海之上风波险恶,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忽视,务必处理到位,这是大家早已通过无数次出海累积下来的经验。

等到船只航行在大海之上,就会发现没有任何一个安全问题是多余的……

江边一幢茅舍之中,为了避免引人注意,只是燃着一盏灯烛。

茅舍内光线昏暗,萧错穿着一身短衫劲装打扮,大马金刀坐在正堂之上,左右分别是两青年一中年。

其中一个年青人自是王琦,这人虽然年少,但有着琅琊王氏的名分,又有萧错的母亲从中转圜,这才力压一众士族,成为此次海贸的负责人之一。

琅琊王氏就算再是堕落颓废,依然是曾经统领江南士族几百年的显赫豪族,“王谢风流”,还是江南人心目中最绚烂的世家……

另一个中年人,正是昨日还曾出现在欢迎房俊之酒宴之上的延陵包氏子弟,包喜。

延陵包氏并非显赫大族,作为江东吴姓之中的二流,本无资历坐在此处,与萧氏、王氏一同负责这一次的海贸。但延陵包氏这些年连续同陆氏、张氏、朱氏联姻,几乎以一己之力将江东吴姓的几大家族连成一片,影响力非同一般,地位蹿升极快。

至于另一个青年,则是谢氏子弟,谢文华。

这一次囊括了萧、王、谢、包、张、朱等等一半江南士族的超级走私行动,却只是派遣一些族中的年青人担纲重任,一方面固然是对自身的势力非常自信,认为即便没有水师舰队的护航依旧可以抵抗海盗,另一方面则是希望尽量的低调,不引起各界的关注,无论市舶司还是海盗。

几个年青人挑大梁,谁会认为这一次走私的规模会太大?

然而事实上,这一次走私的货物几乎清空了各大家族的货舱,价格总值不下于一百万贯。这只是在大唐的价值,一旦成功出海销售至南洋各国,这个价值随时都能翻上五倍、十倍……

屋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未几,有萧氏的私兵快步入内,大声道:“启禀公子,长江口传来消息,水师已经全体出海,沿着航线一路向北,大概三天之后,即可抵达高句丽海域。”

https:///book_61352/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