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重兵围剿

慈禧对兵事很长时间内曾经是外行,不过在捻军之乱、中法、兵事洋务很多事件之后对于大面上的东西也不像过去那样懵懂了。本来不想与光绪在这个话题上讨论什么,可考虑到自己也有可能终究是要把国家交给这样一个人,多少还是决定提点教导一二。

“勇营叛乱,自曾文正公以来从未有过。自先帝以来也从来就未有过,这是一件大事。围剿叛贼防止流窜这是张之洞应该知道的事。如果他装不知道,那就说明湖广反了,更是天下震动的大事。如果那黄安叛匪选择起事后流窜、也就不用太过忧虑些什么了。哀家忧虑的是:这一次变乱,如果处理不好,恐怕比那当年杨洪事危害更重。必须调动一切可能的力量把这种危害扼杀在萌芽中,必须要让天下人看到:大清给予各个地方以厘金养兵的自由权,是为了在这三千年未有之多事之秋应对内外国敌的,不是为了让某些人为了私心野心而方便的。”

“皇儿知道了。这件事情非同小可,应责成李鸿章率领淮军主力迅速南下。。。”

慈禧沉默的看了光绪几眼,像看一个完全不懂事的孩子一般。光绪见此话刚刚说道一般也就不再言语了,沉默片刻才说:“儿臣愿听教诲”

“淮军主力是国之根本,不能有冒险太大,毕竟事情还没有到当年咸丰时那种地步。出动重兵围剿却也是应该的。出动谁,出多少,不是你我一句话的事。多少也要与李中堂商议才是。这些是为人之君应该基本要懂得的一件事。

“皇儿谨记。。。”

得到消息的时候慈禧就知道,李鸿章必然也早已得知像勇营造反这样大的事情。这种非同小可的事情,他恐怕也早已从直隶总督署那里赶到了京城,甚至颐和园不远的地方。

正如慈禧所料想的那样:李鸿章得知这件事情其实比慈禧还要更早一些,毕竟从春天开始,了解一些实情的李鸿章就对那个神秘莫测的黄安少年早有关注。因为十堰一战,打的可不单纯是什么山匪。

黄安事变,李鸿章第一时间就召集统领盛军的卫汝贵、统领大陆铭军的刘盛休、统领武毅军的叶志超等人连夜展开商议。

有些事情,盛军内的相关人是对李鸿章立过军令状的。卫汝贵、叶志超等亲信并不知情。虽然也都知道勇营造反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但从心里,对于李鸿章主张的出动几十个营的主力、总共连同其他力量累计百营三万大军一般的兴师动众兵不以为然,不知道为什么对兵事并不外行的中堂大人怎么会对那个黄安成军一年都不满的年轻人,还听说都是写娃娃兵那样的重视。

不过,如果自己主动提出来问这些事情,那就有些揽功的意思了,怎么说都不太好听,因此对于李鸿章的看法并没有提出什么异议。

慈禧在颐和园见到李鸿章之后听到李鸿章的打算,也是感觉到有些震惊。在慈禧的印象里,就算是以中法之时洋人表现出来的战斗力也根本不值得如此兴师动众。

“盛军要出动五个营、毅军五个营、铭军五个营、老湘营四营,加上武毅军等其他靠谱的营头都已经快三十个营的主力了。这是国战的规格啊!黄安勇营真的这么。。。”

慈禧嗅到了一丝不安的味道,一下想要调动这么多家底出去,这可不像李鸿章的作风。难不成一像还算靠谱的此人也有了什么异心了不成?

“臣以为:不仅淮军和湖广练军要出动,还要在抵达战区之后以稳妥的战策为上策,在达成对黄安叛军的包围之后进一步就地扩充至满员的力量。以三万主力的泰山压顶之势才可真正意义上的一举把这个大清立国以来最为危险的隐患消除掉。。。”

“对张泽华此人可有什么更靠谱些的消息了?”此时的慈禧更是有些直接的询问道。

李鸿章当然知道不能把有关年春十堰之事的真相说出去,而是说道:“臣刚刚得到的消息,不仅黄安县城失陷、李光久部之前为了拜访学习的名义率领一营抵达了黄安,也在叛匪造反的时候及时得到了消息并与之交战,结果是就在县城的东门外不过半天的功夫就遭刚刚起事的围攻失败。参战的,只有张泽华手下最多几百人、根本不是什么已经起事的几万乱民。臣惭愧,那黄安叛军现在看来,恐怕战斗力还要在淮军的平均水准之上了。要对付这样一股强敌,确保五则攻之、十则围之,就需要以国战之势、水运之便最快速的防止事态的恶化了。。。”

慈禧听到这话也是感觉到有些震惊:他不相信请了那么多洋人来帮助训练,又时常操练的淮军各精锐连一个新冒不久的营头的实力都没有。

似乎是感觉到慈禧有些怀疑自己的居心了,李鸿章忽然说道:“我军调动足够的兵力以那泰山压顶之势剿敌、自不必太过担心临机决断之事。各部统帅临阵换将不祥,臣依旧在直隶处理诸多繁杂事、太后派遣他人负责坐镇汉口临机指挥也无不可。。。”

听到李鸿章这样说,慈禧的心也稍稍安了下来:“那就迅速调遣精兵强将,先由水路以最快的速度赶赴匪区吧!听说汉口那里有了不少洋人与技师,还有不少军火,海空重镇可绝不容有失。”

就这样,以淮军主力二十多个营为核心连同湘军万余精锐为核心、连同东北和直隶一带比较堪战的练军、湖广等地累积五万兵马为主的大规模力量,正先后开始沿着水路和陆路大规模的调动起来。

面临不少时间以来前所未由的勇营造反、清廷终究没有像苏区围剿时期的蒋公、玄幻小说里的反派一般连续多次派遣只稍高于对手力量预想的兵力或手下去“送脸下乡”,而是在起事刚刚不久首次出兵就“杀鸡用牛刀”出动重兵围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