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9章 一次交换

“虚名而已孟研究员治学为主,难不成也听说过我?”唐易表面云淡风轻,但是这种感觉还是很受用的。

孟宪涛却看着唐易,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道,“其实我知道你,还是系统内的事情。你给山海大学古代史研究所捐献过一件东汉越窑青瓷壶,你给山海省图书馆捐献过两卷宋刻本。”

说罢,孟宪涛叹了一口气,“还是地方壁垒在作怪啊!”

孟宪涛的意思,自然是唐易是山州人,给当地的单位捐献都可以,但是面对潭州的清史所,卖都不肯卖。

唐易笑了笑,孟宪涛相对古玩圈里的那些油子,算是比较质朴了。

“这两次捐献,我倒是可以解释一下。第一次,是因为我家里遭遇变故,我又缺席答辩,那把瓷壶是我捡漏来的,我当时还没进入古玩圈,也确实乱了阵脚,就想送给方承恪教授。方教授是我的恩师,他建议捐献,我想了想,这也是我融入古玩圈的一个基础,所以就捐献了。这件事儿,看似我白白损失了一万块钱,其实是我赚了,你应该明白。”

“第二次捐献,我倒是不乱了,但我的实力还不行。这两卷诗集,恰恰是倭国的东京史料馆收藏的这套诗集中独缺的两卷,而且货主的家庭内部也产生了纠纷,我是为了保护文物不外流,才捐献到图书馆,一来绝对保证了安全,二来也算是扩大了人脉,间接提升了实力。”

“原来如此。”孟宪涛点点头,“看来,你也不像传说的那么高风亮节。不过,照你说的情况,似乎已经是最好的办法了。”

“我从来不指望别人觉得我高风亮节,无愧于心才是我的行事准则。”唐易应道,“我现在来说说这幅字儿。这是我通过正常的交易得来的传世品,而且我只打算收藏,不打算出手,以后还可能建个博物馆供人欣赏,所以,我不想卖。同时,帮你做一幅复制品供你研究,我觉得也是最好的办法了。”

“但是这幅字儿的研究价值是多方面的,不仅是表面的字、印、形一类的东西,还有纸张、装裱,以及其他实物性的历史痕迹。”孟宪涛摇摇头。

“你说的没错,但是现在这东西是我的,我能做的只有这些了。”唐易道,“好了。孟研究员,我已经很有耐心了,再说下去,就没意思了。”

孟宪涛低头,似乎在做激烈的思想斗争。

就在唐易转身的刹那,他突然说道,“我告诉你一个重大绝密的线索,你能否将这幅字儿卖给清史所?”

“噢?”唐易还未表态,文佳似乎倒是起了兴趣,“什么线索?”

“唐先生先答应我,我才能说。”孟宪涛道。

“你起码得告诉我,是哪一类线索?如果是学界的一些个理论发现,我没兴趣。”唐易看了看孟宪涛,心想他在研究所工作,应该不会是什么重大古董珍玩的线索。

“既是学术上的重大发现,也有可能有文物上的重大发现。这件事儿我还没有上报。”孟宪涛比较实在,“不过,这线索也很渺茫,未必能查证出来。”

文佳哑然失笑,“合着是捕风捉影的事儿!”

“不是捕风捉影,我能确定,不过照一般人或者单位的实力,追查起来确实有点儿难。”

唐易想了想,“你这么一说,我倒是很感兴趣。不过,我还是得听你说了才能做决定。价值这东西,见仁见智,但是你说的万一是我知道的,你说我何必还要多此一举呢?”

“你肯定不知道!”孟宪涛目光有些闪烁,“根据关于你的传言,你很有实力,要是你能追查出来,我不上报也值了。”

“你怎么知道他肯定不知道?”文佳越发有些不屑,心说唐易知道的秘密,说出一件就惊翻你!

“还是那句话,我得先听了再做决定。不过,我可以保证,如果我真觉得价值到位,那就算是一次交换。这幅字儿,我捐献给你们也不是没有可能。”唐易淡然说道。

这不过是一幅和珅的字儿,放到历代珍品字画里并不显眼,只是因为和珅这个特殊的历史人物,唐易才打算收藏。如果真的是有价值有可能实现的线索,交换也不是不可以。

孟宪涛本来指望唐易先答应下来,但是唐易却一直不松口。他反复沉吟,终于同意了唐易的要求。毕竟,唐易有过捐献的先例,而且现在他也见识了唐易的眼力,还是相信唐易的判断力和诚信度的。

“这样,快到饭点儿了,中午我请你吃个饭,咱们边吃边说。”唐易道。

“我请,我请,你毕竟是外地来的。”孟宪涛连忙道。

“咱们得找个上档次、环境比较封闭的地方,你也别客气了,我相信你说的线索必不是小事儿,就看我知道不知道了,如果我知道了,这顿饭就当你没白说。”唐易抬手做了个请的姿势,“走吧。”

到了一家颇具档次的酒楼,要了最僻静的一个包间,菜上齐后,请走服务员,关门。

“不用这么拘束,咱们边吃边说。”唐易端起茶杯,冲孟宪涛举了举,喝了一口,随后拿起了筷子。

孟宪涛见状,也喝了几口茶,吃了几口菜。

“这件事儿,是我偶然间得到了一本野史残本,然后综合比对了大量史料,其中包括清代皇帝的,得出的结论。”孟宪涛放下筷子,压低了声音,“乾隆皇帝,可能得到过和氏璧!”

唐易心里一惊,他也发现了?不过转念一想,这个似乎也有可能,征集办恐怕也是综合各种资料发现的线索,“你接着说。”

孟宪涛见唐易表面上波澜不惊,心下一沉,难道这个他也知道?

但是都开了头儿,肯定是得接着说的,他定了定神儿,“不过,得到之后没有保住,而且很可能丢失在宫外。到了清末,又有一件事儿和这件事儿勾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