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传檄苏南
洪天在接纳了李鸿章投降后,马上让其书写檄文,向着苏南各地送出,而第一时间就送到了在镇江和太平军激战的各路淮军将领手上。
金坛的潘鼎新,溧阳的张树声皆接受了李鸿章的劝降信,向当地的太平军投降。
接受潘鼎新和张树声投降的,是刘官芳和李臣典,他们二人也没有为难潘鼎新和张树声,反而极力和对方交好,他们都清楚洪天的品性,他们眼前的降将恐怕未来也将成为他们的袍泽,虽然之前还生死相向,但以后估计就要并肩作战了。
不过,在丹阳的吴长庆,却是拒绝接受檄文,当场就将它撕碎,但他倒不敢说不服从李鸿章的名利,否则自己底下的那些将士,恐怕马上就会反叛,所以他对下面之人宣称李鸿章根本不可能投降太平军,这檄文定然是假的。
在安抚好手下的将士后,吴长庆秘密的将那些李鸿章的死忠将领除去,换上自己的亲信将领,彻底的掌握自己所部的军权,继续和萧庆衍部激战。
当这些消息,传到洪天这里的时候,已经是数日后的事情了,这些时日,他已经开始收编投降的淮军将士,并且初见成效。
在得知吴长庆依旧抵抗后,他倒没有感到奇怪,因为事前他就跟李鸿章询问过他手下将领的事情,潘鼎新和张树声两人李鸿章有信心让他们按照其命令投降,但是对于吴长庆此人,李鸿章就言称丝毫没有信心了。
因为吴长庆的父亲吴廷香,在太平军转战安徽之时,创办团练,对抗太平军。于咸丰四年,1854年,战死庐江。吴长庆痛父殉难,誓与太平军为敌,不共戴天。
这是杀父之仇,就算李鸿章曾是吴长庆上司,两人也是知己,但这段怨仇也无法轻易化解的。
洪天得知这些后,也无可奈何,只能继续领军出征,南下丹阳,进剿吴长庆部了。
一路上,洪天可谓顺风顺水,在镇江境内长驱直入,根本就没有什么敌人,这里的淮军部队,在见到陪侍在洪天身边的李鸿章和曾国荃之后,全部都缴械投降了。
据洪天所知,整个苏南地区,在李鸿章所写的檄文之下,基本都选择了投降,反抗淮军部队者极少,除了吴长庆部之外,都不成气候。
当洪天的大军到达丹阳之时,吴长庆已经突围,向着东边逃了出去,退到了常州。
洪天无奈,他知道吴长庆是不希望自己的部队和李鸿章会面,否则那些将士是否真会跟从他都未可知,更不要说击败洪天带领的大军了。
追!
洪天毫不犹豫的下令,镇江已经平定,苏南乱成一团,正是乘胜追击的大好时机。
太平军浩浩荡荡出发,其他如萧庆衍部、刘官芳部、李臣典部等则四处扫荡,而彭玉麟和杨岳斌组建的水营沿江东进的同时,也将整条长江水道都封锁起来,阻断了南北往来,满清的漕运路路也被拦腰截断。
一路上,洪天势如破竹,扫镇江,下常州,破苏州,定太仓,兵临松江,当年淮军辛辛苦苦征战近三年所得成果,被他两个月不到就粉碎掉。
数万太平军在苏南不断扫荡,能稍微抵挡一下太平军的,也就只有吴长庆部了,不过吴长庆部也难以对太平军造成多大的麻烦。
李鸿章投降的消息,已经传得街知巷闻,吴长庆的部曲在得知真相后,大部分都溃散掉了,而且数量越来越多,毕竟形势太过恶劣了,都成了孤军了,难道还跟着吴长庆等死不成。
吴长庆一口气逃到松江,带着亲兵扎入了上海,控制了当地的城防,准备和太平军死战。
而洪天则毫不客气的将上海团团包围,包围网密密麻麻的足有数十重之多,而松江府内的府城华亭、南汇、川沙厅、金山、青浦,北边的太仓州州城镇洋,及宝山、嘉定和崇明各地,都已经落入太平军手中,可以说上海已经成了一座孤城,而且还被太平军大军围成了死地。
不过洪天并没有强攻,原因主要有两个。
其一是李鸿章的家眷就在上海,说起来李鸿章投降后,敢如此肆无忌惮的帮助洪天书写檄文,传檄苏南,完全是因为这一点。
他的家眷在开战前已经送入了上海租借的洋人朋友那里,安全根本不用顾虑,就算满清恼怒也不敢轻易到租界那里抓人。
而洪天在意的第二点则是各国列强的大使都前来要求太平军止步上海,不得对上海发动进攻,以免损害列强的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前来施加压力的是布鲁斯,原本他已经卸任了,但是新任英国公使威妥玛却去了天京后就没有回来,现在事情紧急他也只能暂时重新担起英国驻华大使的角色。
在警告洪天不要进军上海的同时,他也询问洪天威妥玛的状况,因为威妥玛是去天京之后失去音信的,只能零星的传回一些不确定的消息,那些消息中就有威妥玛和洪天会过面,双方相谈甚欢,并留在天京观察天京状况。
不过布鲁斯对此很怀疑,因为威妥玛不可能不传信回来的,而且两个月没有确切的音信,这让布鲁斯生出不详的预感。
洪天知道布鲁斯有所怀疑,知道事情恐怕瞒不了多久,但他也没有承认什么,因为上海附近海面之上,可是有一支英国舰队的。
这支英国舰队总共也就七艘战舰,其中一艘被太平军击沉在江宁江面,现在已经打捞了上来,另外两艘则成为太平军的战利品,其中那一艘二等战舰更是这支英国舰队的旗舰尤里亚勒斯号。
失去了三艘主力舰,这使英国舰队的实力大打折扣,战力折损大半。
说起这支舰队,来到上海其实是巧合,他们的组建是因为上年英国对日本萨摩藩反动的一场战争,也就是历史上的萨英战争,或者称为鹿儿岛炮击事件、前之滨战役。
这场战事是因为所谓的生麦事件引起的,那是1862年9月14日在横滨郊外的生麦村发生的事情。当时四名西洋人不知日本礼仪,见到武士没有退到一旁,而惨遭日本武士奈良原喜左卫门、海江田信义等人的砍杀,为首的英国商人来不及逃脱被砍死,幸存者中两名负伤,另一名被帽子连着头发一起砍断,一名是女士而安然无事。
这次事件让英国震怒,派人和萨摩藩交涉,最终萨摩藩不肯屈从英国的苛刻条件,使得谈判破裂,英国就组建了这支舰队,最终发动萨英战争,英方在此战中小胜,让日本德川幕府和萨摩藩都屈服在列强的坚船利炮之下。
在原本的历史上,此战后的萨摩藩,也知道当时日本国内盛行一时的攘夷不可能成功,转向主张开国,后来成为明治维新的推手。
在萨英战争之后,这支舰队来到上海休整,并且对在萨英战争中负伤的三艘战舰进行必要的修复。
后来阿思本舰队事件发生,让这支舰队滞留在上海。
阿思本舰队,亦称英中联合舰队,是由清政府委任英国人成立的一支海军。舰队有七艘在英国购置的军舰,计有中级兵轮三艘,小级兵轮四艘,造舰武器总经费计八十万两,由英国海军上校舍纳德阿思本为司令,船上六百名军官及水手俱在英国招募。
舰队在1863年开到天津,但由于舰队的司令和清政府对指挥权、用人及花费等各方面皆出现严重分歧,最终双方解除合约,舰队解散,各军舰由阿思本带回伦敦拍卖。
因为此事英国方面觉得有损本国颜面,命令打完萨英战争的库帕,暂时将舰队停驻在上海,修复受伤战舰的同时,也肩负着震慑清廷的使命,直到英国驻华大事布鲁斯卸任后再返回,顺便护送布鲁斯归国。
布鲁斯卸任后,威妥玛担任驻华公使,因为威妥玛和库帕私交甚好,而布鲁斯也没有立即返国而意思,所以库帕就带着三艘战舰,和威妥玛前往天京,只是库帕怎么都没有想到,他带着三艘主力舰原本是想前往天京耀武扬威,结果却落到了战舰一沉两俘的结果,而他本人也和威妥玛成为了太平军的阶下囚。
虽然仅剩下的那四周战舰,对拥有两艘英国主力舰的太平军,已经构不成太大的威胁,毕竟那旗舰尤里亚勒斯号是艘二等战舰,排水量高达3175吨,拥有51门炮之多,对上英国舰队剩下的那四艘四等战舰,根本无压力,而且还有另一艘三等战舰帮手,洪天对自己一方相当有信心。
不过真要和英国公开开战,洪天却十分犹豫,因为一旦如此就会彻底激怒英国,估计英国的大规模进攻将不远了,只是答应列强的条件,不攻打上海,不对剩下的英国战舰出手,但别人已经开始怀疑了,那事情又能瞒得了多久呢?
洪天对此心中无底,所以陷入了抉择两难的境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