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九章 刘长佑、石文秀
刘长佑看着上面的龙椅,身上蓦然多出一股难言的气势,道:“难道天下就无人能和他争夺吗?”
“满清鞑子皇帝一死,太平天国就成了天下之正统,而洪天则是唯一之帝王!他坐拥南方数省之地,数十万精兵,天下无人可与之争锋,而且近日他已经兵进河南,中原为他所得!得中原者得天下,自古就有此名言。更兼民心向附,有谁可与之相抗呢?”石文秀大有深意的看了刘长佑一眼,道。
刘长佑默然,心中发出一声无奈的叹息,他之所以起兵伐清,屠戮满族,颠覆满清数百年江山,光复汉家天下,除了满汉之间数百年的仇怨之外,他何尝没有那么一点攀上权力巅峰的心思呢!
可是这现实吗?不现实啊!
正如石文秀所言,就算满清失去其鹿,但天下共逐的场景却不会发生,因为还有一个太平天国横亘在天下英雄的面前。
而比起腐朽落后的满清皇朝,太平天国正在蒸蒸日上,那位新天王方才现出狰狞,大战四方,半年之内连取数省之地,创下不朽的功勋,虽然是二代之君,但是当时他继承的不过是一个名号,和一座孤城而已,而现在建立的功绩,比之开创太平天国的洪秀全来,是有过之而不及的。
满清覆灭了,天下变得动荡,这种原本是乱世英雄出现,在和合久必分的天下中,竞逐出最强者的时代,却被一个人占据了全面的优势。
就算刘长佑自问攻破北京,亲手覆灭满清,手握数万重兵,可以威震华夏,但是和洪天一相比,也只能是黯然失色,至于其他人,如果敢站出来和洪天争锋,那更是跳梁小丑了。
刘长佑看着上面的龙椅,眼中无比的黯然,他知道自己就算现在坐在上面称帝,最终也只能是覆灭一途。
石文秀自然看出来刘长佑的心态,心中松了一口气,破入北京城后刘长佑部很多人都在劝进,破北京,灭满清,可以说是不世功勋,而且手中有数万重兵,刘长佑是足够威望称雄一方的,而以他在直隶的经营,瞬间就可以拉起二十万兵马,加上山东和河南的影响,势力可以波及三省,这绝对是一股强大的势力。
刘长佑部的很多将领,都期盼着刘长佑能在北京称帝,那样他们皆可封王,而如果归附太平天国,那他们能封个侯爵就顶天了,要知道现在太平天国的君主,也就是一个天侯而已。
可以说,刘长佑只要野心大上那么一些,如历史上的黄巢、李自成之流,悍然登上帝王宝座,那就可以建立一个割据一方的政权来。
石文秀并不希望如此,如果南方太平天国好像半年前那样衰弱,他肯定会竭尽全力促成此事,因为曾国藩的威望虽高,但也有很多势力可以抗衡,刘长佑依靠覆灭满清的功绩,绝对可以压曾国藩一头,就算最终不能一统中华,但割据北方并不是难事。
但是现在的太平天国太过强大了,可以说如果刘长佑不起兵,满清依旧是要覆灭的,只不过是迟早的问题而已,只要那位小天王不犯大错,那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因为满清失去僧格林沁的精锐八旗兵后,已经失去和太平军争夺天下的武力了。
刘长佑如果此时在北方称帝,最终也不过是被太平军扫灭的结果,比起满清来不会好到那里去。
而石文秀作为刘长佑部的军师,被捆绑在这部战车之上,一旦刘长佑部覆灭,他的结局自然也会悲惨之极。
石文秀还不想死,所以他刚才竭力的阻止刘长佑的野心,用言语浇熄了刘长佑对就在前方不远处的那张龙椅的野望。
“天下英雄同悲苦。”刘长佑的野心化作了轻叹。
石文秀轻轻摇头道:“总督大人,虽然难以和太平天国争夺天下,但是英雄始终是英雄,乱世依旧是乱世,英雄活在乱世之中,不建功立业,又如何称得上是英雄呢!”
刘长佑眼中一亮,他转头看向石文秀,道:“军师助我日久,不知有何见较?”
“登基为帝,建立不朽皇朝,自然可以名垂千古,但是世间哪有永远的皇朝?刘邦虽然建立汉朝,但是天下也没有人不认识项羽。总督大人手握数万雄兵,足以纵横乱世,北京城乃天下之重,太平军不日定然北上来取,总督也只能退避三舍,反正都守不住的,何苦在此蹉跎岁月,辽东三省之地仍是满人之江山,内外蒙古自古有不臣之心,疆藏之地偏远中华腹地,数千来中华难以掌握,而且中华之外更有无尽疆土,总督可以横征万里,为中华开疆拓土,千百万年后,就算太平天国覆灭,总督大人之名仍可流芳百世!”石文秀道。
刘长佑仰天长笑道:“好!好!好啊!我刘长佑当为中华,创下万世不拔之基!”
“我石文秀愿为总督大人鞍前马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石文秀道。
就如此,这两位在后世历史书上流传千古的组合开始了他们的行动,可以说如果论谁是洪天时代中,能在洪天那无尽光辉下,闪耀出最亮的光芒,那就是刘长佑和石文秀这对组合了。
后世历史学家普遍认为,如果不是洪天这位世界史上最伟大的帝王横空出世,几乎夺去了那个时代所有的光芒,使得全球的帝王、英雄皆黯然落寞,刘长佑和石文秀未必不能有一番作为,虽然不可能像洪天那样创立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太平江山,但新建一个中华皇朝并不是难事。
不过,也有人认为,正是因为有洪天这个遥不可及的目标在,刘长佑和石文秀才能创下那一个个军事奇迹,被誉为史上最强将军,和全球第一军师。
就在北京覆灭后的第二天,刘长佑就宣布归附太平天国,并且决定北征辽东,收复丢失数百年的汉家河山,一雪当年之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