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一章寻求解决之道

形势虽然在逐渐好转,可短时间内,还是没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比如由戚家军组建的,国防军第二集团军,如今就面临严重的经费问题。

财阀不肯掏钱,朝廷财政困难,戚红英手下十万大军,如今连基本的火器都没法装备齐全,更别说掏钱购买重炮了。

“找郑成功,郑芝龙当初留下了大量钱财,郑成功的第三集团军,想必也需要大量换装。”李鸿飞将主意打到了郑成功身上。

郑成功手下除了五万水师,还有五万陆军,五万陆军的火器装备,足以让苏州重工赚得盆满钵满。

“可是,国姓爷的水师已经十分强大,若是陆军再换新装,难道不怕.........”吴浩欲言又止。

郑芝龙先前闹出的风波,普通老百姓不清楚内幕,吴浩等地方主官,难道还不清楚?

张超的军队驻防宁波,不是没有震慑的意思在里面。

“没事,卖给他们旧式装备,只要弗朗机铳与定装弹不卖出去,仅仅燧发枪跟红夷大炮,还不会对我军造成威胁,况且我相信郑成功的为人,定然不会像他父亲那般的。”李鸿飞信誓旦旦地说道。

燧发枪没有定装弹,其射速并不比火绳枪快多少,要不是毕懋康对燧石点火装置进行改进,使其着火率大大提升,燧发枪的实用性能甚至还不如火绳枪。

而红夷大炮这类重炮,在没有绝对实力优势的情况下,一般只适合作为岸防炮或者城防炮,就像阿济格当初被追击时,笨重的红夷大炮非但没有发挥多少作用,反而成了拖慢行军速度的累赘,最终被李鸿飞的联军缴获。

所以李鸿飞如今需要控制的,是后装弗朗机炮的销售,对于红夷大炮,只要有钱赚,他巴不得早点倾销出去。

“还有黄德功,马士英将军的第四集团军,也可以想办法拉点订单,在火器制造方面,我们苏州可是占据绝对优势,不怕竞争不过其他官办企业。”李鸿飞再次提醒道。

武器制造行业,想要飞速发展,除了战争的威胁,剩下的就是需要强大竞争环境,一家独大的情况下,很容易让人变得骄傲自满,苏州重工如今要做的,就是全面打压南明其余的军器局,让各省军器局产生危机感,争取早日追赶上来。

同时为了保证武器优势,苏州重工也必须加大武器研发速度,而不是闭门造车,盲目自大。

武器在战争年代,永远是最赚钱的行业,只要郑成功与黄德功那边,能大肆采购苏州重工的武器,那么苏州的经济将会快速增长,再配合苏州出口海外的各类新奇产品,养活十万大军,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李鸿飞通过贩卖军火,总算是凑足了军费,保证了第一集团军顺利换装完毕,可戚红英的日子却不好过,南京会战,戚家军趁机拿下了长江以北的通州、泰州、扬州等地,土地是占据了一大片,然而这些地方,之前就被清军洗劫过,很多地方甚至成了空城,大片土地无人耕种,老百姓连基本生活都无法维持,又哪里来的余钱,支持戚红英建设军队?

借着跟陈圆圆联络感情的由头,戚红英赖在李鸿飞府邸不走,硬是要让李鸿飞帮忙,想出解决的办法。

“马上就要春耕,可老百姓手上连稻种都缺乏,留在江北的,不是难民,就是些没能力四处奔波的老幼妇孺,整个江北各州县的库银,基本都被用于赈灾,别说购置武器,连官办企业都无法建立起来了。”戚红英委屈地哭穷。

清军南下,杀了大批反抗者,剩余的原住民,除了早期举家南迁的商人外,剩下有能力的,也在清军撤退的时候,一起裹挟北上了,只有那些老弱妇孺,清军抢劫完财务后,便将其仍在江北,留给南明头疼。

“经济方面,貌似不需要你管吧。”李鸿飞提醒道。

戚红英只是负责军事,完全可以要求朝廷拨款。

“谁知道朝廷的拨款,什么时候能下来,而且最近与满清接壤的几处地界,屡屡遭到清军骑兵袭扰,锦衣卫那边传来的情报显示,满清在半年的时间内,扩充了五十万大军,我们若不抓紧时间整军备战,到时候满清再次南下,我手下军队怕是连武器装备都没配齐。”戚红英说道。

清军占据大半个华夏,人口众多,扩军速度自然飞快,南明想要与之抗衡,那就必须在武器装备上面,占据绝对优势。

而且有情报显示,清军增开了好几座军器局,开始大规模生产火器,一旦武器装备到位,相信清军不会再给南明喘息的机会了。

朱由检现在面临两个选择,要么与士大夫妥协,全力扩军备战,如此一来,先前的改革作废,士大夫从此捏住了朝廷的命门,逐渐掌握话语权,甚至连朱由检本人,都有可能被架空。

这不是危言耸听,明朝已经形成了资本主义萌芽,内阁制相当完善,要不是这次有戚家军与苏州新军力挺朱由检,朱由检也没有这么大的权力,明朝后期皇帝的作用真的十分有限。

而朱由检的第二个选择,那就是将改革坚持到底,毕竟有苏州这个先例,只要运用得好,在改革的同时,未必不能弄出几支强大的军队来。

届时只要军队打了胜仗,他朱由检的权威,便再也无人能撼动。

“去年前往西洋的商船已经返航,并带来了洋芋种子,苏州的农业官员,通过研究发现,其产量比稻子高许多,适合大规模种植,你可以让人去找吴浩,借一些洋芋种子,等到收获之后,在还给吴浩就行。”李鸿飞一边品着香茶,一边慢条斯理地说道。

马铃薯在这个没有农药化肥,跟杂交水稻的年代,无论适应力,还是产量,都远超一般粮食太多了。

加上它的易管理特性,使得即便是老人与妇孺,都能进行种植,这对因为常年兵祸,青壮损失严重的地区,无疑是一大福音。

江北地区想要发展,首先当地老百姓得填饱肚子才行,否则别说扩充军队,不发生暴乱就谢天谢地了。

“既然这种子能借,那武器装备也借我一点呗,到时候等朝廷拨款了,我再还你。”戚红英打蛇随棍上。

“噗.........”

李鸿飞一口茶还没咽下去,又喷了出来,赶紧放下茶杯,整理了一番衣物后,这才说道:“洋芋种子才多少钱?而且是官府弄来的种子,支援一下江北,也是应该的。可十万人的武器,要花费多少钱,你比我更清楚,苏州重工说是官办企业,事实上官府入股仅仅两成,就算有心支援,怕也没有那个能力,毕竟周福仁办重工业,是为了赚钱,你这没有现款的买卖,他可贴不起。”

为了装备自己的军队,李鸿飞早就找周福仁赊走了大量武器,要不是郑成功与黄德功等人的武器定金,以及吴浩用去年苏州重工的税务抵账,周福仁的工厂,怕是连基本的运转都难以维持了,这时候还怎么可能继续赊账。

当初李鸿飞之所以仅仅让官府入股两成,为的就是让其保持较高的独立性,免得被官府当成自己的企业,从中指手画脚不说,还会以朝廷的名义,大肆赊借,导致工厂无法正常运转。

“夫君,你就想办法帮帮红英妹妹吧。”陈圆圆在一旁帮忙吹枕边风。

她本不想参与这些国家大事,可戚红英一直拽着不放,既然戚红英都要求陈圆圆旁听,想来也不算什么机密。

而且听到现在,陈圆圆也算是明白过来,戚红英负责的区域,如今十分缺粮,缺钱,这次是来找李鸿飞帮忙来了,所以到了这关键的时候,陈圆圆觉得有必要帮忙说点什么。

“办法不是没有,不过需要当地官府同意,你有把握说服他们吗?”李鸿飞对戚红英说道。

既然陈圆圆都开口了,李鸿飞也不好再继续拿捏,赊武器肯定不行,但帮助江北快速振兴经济,倒不是什么难事。

“这你就放心吧,扬州等地官员,担心满清再次南下,对于强军一事,都是积极配合,只要办法可行,他们定然不会反对。”戚红英打包票道。

扬州等地,如今可是最前线,在这里任职的官员,一个个都以戚家军马首是瞻,毕竟戚家军越强大,他们的脑袋才越发安全。

这也是戚红英亲自过问江北经济的原因,地方官员一个个没有主见,她不操心谁操心?

“你先前不是说,江北青壮流失严重,大量土地无人耕种吗?让各地官府重新统计耕地,没有地契的,一律收归朝廷,无论这些人南逃还是北上,连家业都不要了,那就别怪当地官府了,等这些土地收回后..........”

李鸿飞开始给戚红英出谋划策,大致说了三点。

第一:将那些无主的耕地收归朝廷,并转卖出去,收获现银应对眼前经济危机。

江北本地人,多为难民与老弱妇孺,可能没多少能力购置土地,但别忘了,江南各地,尤其是最先改革的苏州地区,可是拥有大量富农的。

土地对华人而言,有着无与伦比的吸引力,先前苏州的改革,让不少富农看到了机遇,只是苏州的土地大多都有主,唯一的几块,也是供不应求。

只要江北能大规模抛售土地,外省不少家有积蓄的百姓,定然不会错过这次机会。

至于满清的威胁,在普通老百姓看来,有戚家军镇守,根本不用担心。

第一条是售卖田地,第二条则是售卖矿产。

田地因为每户不得超过百亩的原因,严重限制了大地主的购买需求,即使全部售出,能来到江北的,也不过是些富农而已,官府的经济可能会因此暴涨一小段时间,但要不了多久,又会打回原形。

但是售卖矿产不一样,开矿赚钱,这是所有富商都明白的道理,矿产可不是一次性买卖,商人们花费大价钱买下一座矿山,自然得进行采矿。

如此一来,就必须雇佣大量矿工,甚至为了将矿石运出去卖钱,还得在周边兴修道路,只要运作得当,一座矿产的开发,最后甚至能在周边带动起一座城市。

而且有能力开矿的,无不是商界巨贾,他们的到来,将对振兴江北的经济,起到决定性作用。

前两条都是出售江北本地的不可再生资源,短时间内换取大量资金,有点杀鸡取卵的意思,毕竟将来的农业税收十分有限,而矿业税收,在前期一两年内,也得不到多少利润。

于是李鸿飞又提出了第三条:招商引资,让苏州的暴利企业,去江北开设分厂。

由于现如今交通工具缺乏的原因,就拿曹宏的火柴厂来说,苏州一盒火柴,在本地不过五文钱,然而运抵外省后,最低也要十文,在满清统治的地区,最高甚至炒到了五十文的天价。

建造火柴厂,最重要的是技术问题,只要有这种火药配方,厂房随便在哪里都能建立起来,所以就近建厂的好处,便体现出来了。

而且苏州本地不仅是火柴厂,连食品厂,香烟厂都用于出口海外,根本供不应求,李鸿飞也早有在外地开办分厂的打算了。

让这些暴利企业,去扬州地区开办分厂,不说一盒火柴卖到十文那么离谱,就算只卖七八文,也比在苏州的利润更高。

减少了运输成本,既实惠了百姓,也让前去投资的商人赚到了更多钱财,这种双赢的好事,李鸿飞当然要大力推广。

卖田,卖矿,招商引资,三大政策下来,既保证了江北地区短时间内的经济焕发,又做到了持续发展,只要有了余钱,戚红英的第二集团军,也能很快进行换装了。

PS:4000字,二合一今天只有这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