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土地兼并
崇祯22年,明军对满清发起的北伐之战,圆满结束。
大清王朝就此灭国,而明军也在占领吉林后,停止了追击。
一方面战线太长,即使有蒸汽战船帮忙,明军后勤也已经到了极限。
另一方面,明朝历次出关远征,几乎都以失败告终,著名的土木堡事件,更是让明军对出征塞外有着本能的恐惧,后金之所以崛起,也是因为明军一直奉行的被动防守方针有关。
加上中原历经二十多年战乱,国内已是千疮百孔,明军虽然兵多将广,可缺少骑兵的明军,还真没把握攻入塞外。
明军停止了进攻,但满清日子也不好过,关外所有大型城镇基本被明军占领,多尔衮率领的各旗部族,只能继续往北迁徙,最终在宁古塔朵颜卫附近驻留,休养生息。
遭此变故后,整个满清仅余不到四十万人口,昔日占据万里江山的满清,短短五年时间,便被打回原形。
不仅如此,在满清权力显赫一时的“叔父摄政王”多尔衮,由于从居庸关绕道长途行军,致使身心疲惫,在前往朵颜卫途中,不慎“坠马”而亡。
无论多尔衮的死亡有多离奇,但他的死,加速了满清的分裂,如今之局面,年仅十一岁的顺治,根本没有能力掌控。
有部分大臣,准备立阿济格为新摄政王,甚至有人还想更近一步,废除顺治的皇位,“另选贤君”。
就在这时,顺治生母,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主动站出来,联络两黄旗、两蓝旗,以及遗留的部分蒙古八旗,坚决反对另立摄政王,并支持孝庄,施行垂帘听政。
皇太极时期,蒙古族女子几乎垄断后宫,仅科尔沁贝勒寨桑一家,就有三位嫁与皇太极。
而孝庄也是从蒙古大草原来到盛京,并给皇太极生下一男三女,封为永福宫庄妃。
在这个危难之际,孝庄能获得满人与蒙古人的支持,不仅因为她蒙古人的身份,更是因为她的政治手腕,丝毫不比阿济格差多少。
崇祯十五年三月:清军俘获明朝蓟辽总督洪承畴,皇太极大喜,洪承畴是明朝很有影响的封疆大员,收服他对于收揽汉族知识分子之心、瓦解明朝统治具有非常的意义。
随即皇太极下令把洪押到盛京,派汉臣范文程等轮番劝说,洪承畴“延颈承刀,始终不屈”,为此皇太极颇费踌躇,食不甘味。
当时的孝庄看到这种状况,便毛遂自荐,亲自去劝说。
她扮作一个待女,身上藏了一壶人参汁,来到洪承畴的居处,温颜婉语,“以壶承其唇”,一口一口给洪承畴灌下人参汁,动之以情,喻之以理,经过数天的“努力”,终于说服洪承畴投到清军辕下。
洪承畴所中“美人计”,就是出自这位孝庄皇后之手,由此可见其计谋之高超。
如今不论是否故技重施,但孝庄确实做到了,不仅保住了顺治的皇位,更是成了权倾朝野之人。
然而,孝庄此举彻底惹恼了阿济格,多铎为首的一应满人将领,毕竟如今能征善战的将领,也就只有阿济格这一派,要不是担心明朝从中获利,双方当即就能打起来。
阿济格为避免过度消耗族人实力,最终联络两白旗、两红旗、以及部分汉八旗,约十五万人,将以顺治、孝庄为首的一应族人,赶往呼伦贝尔草原,任其自生自灭。
至此,满清实际被分割成了两派...........
当满清陷入战败阴云之际,此时明朝的权力中心南京,却是在举国同庆。
李自成被灭了,满清被打残了,中原大地似乎从此免除了战争威胁。
为此,朱由检甚至传旨大赦天下,规定不论罪恶轻重,包括死罪在内,都予赦免。
同时,一向抠门的朱由检,竟然在皇宫内举行宴会,邀请一众大臣,甚至南京城内的商贾名流,打算庆贺个三天三夜。
“这可比过年都热闹。”李鸿飞乘船逆江而上,看着南京城满城焰火,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色,忍不住感叹道。
这也难怪,老百姓心中所期盼的,不就是早日结束战争,回归安定生活吗?
“这时候,怕是南京城防力量最薄弱的时候了。”郑成功念念不忘“清君侧”。
他此番陪同李鸿飞前往南京,就是为了辞去第三集团军总司令的职务,之前的北伐,在李鸿飞的劝导下,郑成功最终没有亲自前往。
因为郑芝龙明确告知郑成功:李鸿飞如果不动,朱由检的权威便再也无人能撼动,郑家要想获取最大的利益,要么投靠李鸿飞,要么站在朱由检那边。
“我先前就说了,大势所趋,你看看这些老百姓,谁会愿意再起战端?”李鸿飞反问道。
朱由检以往被士大夫阶层“绑架”,很多事情没法仅凭自己意愿做主,但今时不同往日,李自成攻破北京,杀了一大批官员,清军入关,又降了一大批官员。
北方的顽固派跟保守派,都差不多消耗殆尽,尤其是东林党领袖吕大器病逝,朝中基本没人能与朱由检抗衡,所以朱由检如今的重心,开始转向收拢民心了。
无论是大赦天下,还是举国欢庆,朱由检都在向民众传递一个信号,战争结束了,好日子马上就要到来了。
试问在这样的情况下,谁敢轻启战端?
“哎!事到如今,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郑成功兴致不高。
也难怪,国防部这种明升暗降的部门,没有几个封疆大吏会高兴..........
南京皇宫之中,庆典仍在继续,这时,一名小太监匆匆进入殿内,向王承恩耳语一番。
“承恩,怎么了?”朱由检注意到了两人的小动作,开口询问道。
“启禀圣上,驸马爷回南京了,同行的还有国姓爷。”王承恩一五一十地回答。
“带李梦回去御书房。”朱由检说道。
交代完毕,他又与在场大臣闲聊一番,便找了个借口先行离开。
不一会儿,李鸿飞在王承恩的带领下,来到了御书房。
“梦回啊!出去玩了这么久,总算舍得回来了?对了娖儿呢?怎么没见她过来给为父请安。”朱由检一上来就开始拉家常。
“皇上,如今民间热闹非凡,这些年可是难得一见,微臣不想公主错过。况且圣上急着召见,想必也不是为了聊家常吧。”李鸿飞不愿拐弯抹角,打算直奔主题。
他相信这会儿朱由检比他还急。
“你呀你!算了,说说看,这郑成功为何来了南京,难不成北伐刚刚结束,你们就按耐不住了?”朱由检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
“这可是天大的冤枉啊!郑成功此番来南京,是为了加入国防部来着,人家可是主动放权,配合国防部的军制改革,还请圣上明察。”李鸿飞赶紧解释道。
“哼!也就你敢这样跟朕说话!他郑成功心里想什么,别以为朕不清楚。不过念在其收复台湾有功,只要他能加入国防部,朕不动他便是。”朱由检没好气道。
朱由检嘴上虽这样说,但心情却暗自舒了口气,相比于李鸿飞跟戚红英,郑家在福建经营时日更长,资历更深,要是郑家带头捣乱,接下来的军制改革,还真不好实施。
“那是皇上圣明,不然微臣也不敢直言不讳。”李鸿飞顺势拍马屁。
“行了,你心里可未必这样想。还是说说此番南巡,有没有什么收获?这内阁,你可敢入职?”朱由检直奔主题。
竟然北伐结束,李鸿飞也回来了,那两人当初的协议,便算是进入下一阶段,李鸿飞需要入阁,并掌握内阁话语权,做出一番实事,朱由检才能相信对方的治国能力,对其彻底放权。
“收获还真有,虽然全国实施改革以来,各地都在积极进行改革,同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其中的隐患也不小,尤其是土地兼并情况,反而愈发严重。”李鸿飞说道。
土地兼并,是指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少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农民则越来越多地丧失土地,甚至根本就没有土地。
土地兼并是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的一个难以治愈的顽疾,大地主为了拥有更多的土地,采用各种卑劣手段,尤其是灾年,地主巧取豪夺让拥有土地的农民变卖自己的土地和房产沦为佃农。
当土地兼并严重时,两种矛盾突出起来。一是农民与地主的矛盾,二是封建国家同地主的矛盾。
这些矛盾的发展将出现两种结果,一是封建政府采取抑制兼并的措施,使兼并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二是直接导致农民战争的爆发。
李自成的农民军,就是由于自然灾害,引发土地兼并,从而形成的产物。
“怎么会这样?之前不是规定了,但凡每家每户,耕地超过百亩者,要加收农耕税吗?难不成这些人宁愿挨罚,也不愿放弃土地?”朱由检怒道。
他能不怒吗?如果土地兼并不解决,他朱家江山将再次面临颠覆的危险,哪怕赶走了鞑子,内部矛盾始终是朱由检的心腹之患。
“哎!如今这些地主可精了,也不知道是谁给他们想出的主意,居然将好好的农田,改成了工业用地。您也应该知道,这工业用地价格本就比农田低廉,而且还没有面积限制,只需要当地衙门大笔一挥,就能将地契性质给改了,简直防不胜防啊!”李鸿飞苦笑道。
谁说古代人不懂法律,只是他们懒得玩而已,真正钻起法律的空子,简直比现代人还厉害。
至少现代的法律相对比较健全,而且信息发达,各地政府多少有些顾忌。
但古代人却不一样,根本没那么多顾忌,所谓山高皇帝远,官商勾结起来,那是神不知鬼不觉,要不是李鸿飞此番南巡,还真难以发现这其中的猫腻。
将耕地改成工业用地,事实上经不起彻查,只要朱由检能下定决心一查到底,总会解决这件事情。
最关键的,还是工业用地制度的欠缺,因为建设厂房,谁也不知道你需要多大面积土地,部分有钱的地主,发现耕地无法兼并后,改为大肆购买相对便宜的工业用地。
这些人一买就是几百上千亩,既不建厂生产,也不用作它用,就放在那里,尤其是官办企业附近的地皮,基本都被当地地主给承包。
只等将来地价上涨,然后卖给想要投资建厂盖房的商人。
典型后世炒地皮的手法,玩起来比李鸿飞这个穿越者还溜。
此种手段,虽然没有损害农民的利益,但却严重制约了工商业发展,商人们投资成本增加,最后吃亏的还是消费者以及那些做工的工人。
经济增长缓慢,物价居高不下,届时就不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了,而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工人是什么?
他们本身就是无产者,同时他们不仅有技术,还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这些人真要闹起事来,甚至比农民更可怕。
“那你觉得该如何解决?”朱由检问道。
经过李鸿飞一番解释,朱由检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偷换概念,将耕地篡改成工业用地还好解决,只要下重手,灭掉几个官商勾结的家伙,一切都能回归正轨。
但是兼并工业用地,朱由检还真没办法制止。
别看大明国土辽阔,但除了耕地之外,基本都是山地以及原始丛林,真正的工业用地并不多。
而且这工业用地不比耕地,没办法进行限制,不可能明文规定,让那些购买土地的地主,必须立马建厂开工。
人家是按照改革政策,合理合法收购土地,官府很难对其进行制约。
“办法倒是有,不过需要朝廷出面,同时还需要军方从旁协助。”李鸿飞回答道。
李鸿飞并未说出具体方法,他就是想看看,朱由检是否有这个魄力。
朱由检思索良久,最后终于明白过来,指着李鸿飞说道:“你这是借机要挟朕!好吧,你三日后正式入阁,并继续兼任国防部参谋总长,专门负责改革事宜!”
朱由检以为李鸿飞这是要权,所以让他在入阁的同时,兼任军部重要职务,恰巧满足了李鸿飞之前提出的条件。
对此,李鸿飞并未否认,而是谢恩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