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漠北臣服
不出所料,最后的全**制改革投票,以304票赞成,27票弃权,30票反对的巨大赞成率顺利通过。,。
会议结束,一众军方将领各怀心思地离开,从今往后,除三个主力集团军,与两支大明水师舰队外,其余军级以上将领手上的兵权,还不如手底下一名师长。
“行了,其实也没什么好抱怨的,在闯贼出现之前,大明境内也只有边关将领手握重兵,如今国内战事结束,朝廷收回兵权也无可厚非。”一名将领自我安慰道。
确实,明朝中后期,朝廷对军队的掌控能力还是十分强大的,只是到了最近几十年,各地不断爆发农民起义,朝廷主力无法兼顾,只能将兵权下放,让各州府自行招募军队,从而导致各地总兵实力暴涨尾大不掉。
“现在唯一的意外,就得看江西的黄德功将军了,他手上可有足足十万大军,按照方才的整改内容,这十万大军只有一半能成为守军,分散在南方各州府,剩余一半要就地解散,你们觉得黄老将军会善罢甘休?”有人说道。
李鸿飞在议会上说的话,大家也不会全信,人家都敢集结军队了,未必不敢直接反了。
由此可见,黄德功的保密工作,还是很到位的。
“不仅是黄老将军,方才我看了一下,好像还有几名军长没参与会议,另外那些没有获得国防部授职的地方将领,一个也没来。听说江西今日也在举行军事会议,其目的就算我不说,大家也应该清楚。”又有一人说道
所谓的地方将领,其实就是地方民兵与游击队‘性’质的将领,甚至还有部分是土匪招安过来的,这些人的职务与资料,还未在国防部登记,可以说连国防部都不清楚,这些人手上究竟有多少兵力。
当然,无论是之前的东厂,还是如今的国安一处,对这些都有相关的资料记载,只是寻常国防部参谋,没资格查阅而已。
“没错,第一集团军虽然能打,但这些将军也不是吃素的,就算被朝廷坑了一把,但每个人手上或多或少也能汇聚近万人,只要拖上三五个月,各地处于观望的将领定会纷纷响应,朝廷就算不愿意,也不得不妥协,因为军制改革是朝廷单方面宣布的,只要他李定国敢扩军参与内战,就等于是在宣布军制改革作废。”有将领分析道。
在他们看来,朝廷军制改革过后的兵力,在保证边境安定的同时,最多能空出十万战兵应付国内局势。
只要时间一长,朝廷不得不增兵,边境的兵力无论如何不能动,那么就只能再次增加国防军编制,届时,朝廷的军制改革也就只能无疾而终了。
“老实说,要不是手下军官,基本都是从南京军事学院出来的,劳资才懒得来这里听他们搞所谓的军制改革!”一名脾气火爆的将军,直接就说出了心里的想法。
直到此时,李鸿飞成立南京军事学院的另一个目的,总算是曝光出来了。
“纪滔兄,幸亏你没南下,人家仅凭五十人,就能深入敌境千里,轻松摘下朱由崧的项上人头,你觉得江西黄德功如此大张旗鼓,朝廷真的会这样拖下去吗?”
这些人中,也有看得比较长远的,从国防军对付朱由崧的手段来看,任何阻挡军制改革之人,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而此时的南昌府,也确实如这名将军所言,甚至连第一集团军都还没出手,就在黄德功与特战队员的配合下顺利解决了。
当黄德功宣读圣上“密旨”,并当场表示支持军制改革之时,潞王朱常淓脸都气绿了。
最可恶的是,黄德功调集十万大军,并非北上勤王,而是为了震慑各路诸侯带来的兵马,同时还以通敌叛国罪,逮捕了刘泽清、高杰等领军大将。
就连朱常淓本人,也得随同进京,前往宗人府‘交’代自身问题。
几名不服气的将领,当场准备发难,想要带领自己的部下,杀出南昌府,结果杨秀带着手下特战队员,将一麻袋人头扔向大厅,现场很快便安静下来。
手下领兵将领的脑袋都搬家了,这时候就算能冲出会议室,也很难短时间内召集军队冲出江西了。
至于史德威的第一集团军,如今在扬州一线还未渡江,得知江西问题已经圆满解决后,史德威随即下令全军就地驻扎,督促江南各省军制改革事宜。
北方各部兵力原本就被打散,加上没有高层将领从中作梗,军制改革进行得十分迅速。
而南方速度同样不慢,原本南方就一直在进行改革,有一定经验与基础,加上黄德功十万大军率先裁军作为表率,更有十万战兵坐镇扬州,一众小军阀,也只能半推半就地配合起军制改革。
从五月初直到五月底,国防部一口气裁撤了将近三十万大军,能继续留在部队的,基本都是国防军的‘精’锐,即便是各地守军,他们的战术水平,也比之前的关宁铁骑只强不弱。
裁撤掉将近三分之一的军队,战斗力不降反升,直到这时,李定国才真正明白李鸿飞始终坚持军制改革的根本原因。
——
——
期待中的明军内‘乱’没有爆发,阿济格、与顺治的满清八旗至今杳无音信,东北死了个朱由崧也彻底偃旗息鼓,气得巴图尔珲台吉大骂饭桶。
毕竟在这次博弈中,只有他们‘蒙’古人跟汉军正面‘交’锋,而且还吃了大亏。
现在什么好处没捞着不说,还将明廷给得罪死了,眼瞅着边境封锁越来越严重,甚至明朝商人也开始自发参与联合抵制,如今连走‘私’这条路都被彻底掐断了。
终于巴图尔珲台吉怂了,他可不想过一日三餐只能吃‘肉’,连粮食与茶叶都没有的日子,只能遣使向明朝议和,希望能恢复两国邦‘交’。
其实这样的封锁对大明也没多大好处,没有‘蒙’古提供的牛羊‘肉’,北方地区的老百姓,一日三餐都难见荤腥,长此以往,营养方面同样会严重失衡。
别问为什么不吃猪‘肉’,正德十四年,因“猪”与明代皇帝朱姓同音,被令禁养,旬日之间,远近尽杀,有的则减价贱售或被埋弃。
虽然禁猪之事持续时间不长,正德以后养猪业又得以发展,但是经历这次事件后,老百姓对养猪保持谨慎态度,南方稍微好一点,毕竟“天高皇帝远”,这些北方的居民,则宁愿养‘鸡’养鸭也不愿意养猪。
加上北方连年战‘乱’,别说猪‘肉’,‘鸡’鸭也没人愿意去养了,没有了‘蒙’古提供的‘肉’食,老百姓真就只能餐餐吃素。
好在正是因为战‘乱’,老百姓一日三餐能有口吃的就不错了,这才勉强坚持下来。
不过等到北方经济复苏,老百姓富裕之后,‘肉’食方面还是需要解决的,所以这互市,还是有必要恢复。
然而国家也有国家的尊严,现在都开战了,总不能你说停战就停战,说恢复互市就恢复互市吧。
要想停战可以,要想恢复互市也行,那就像以往一样,对大明俯首称臣,每年进贡牛羊各万头,同时战马也得加入互市行列,每年至少向大明出售战马两万匹。
以上条件必须全部应允,否则李鸿飞宁愿‘花’费大价钱在北方搞养殖业,也要将封锁进行到底。
两个条件,第一个还好,毕竟准格尔部以前就一直向明朝进贡,后来皇太极统一了‘蒙’古东部,切断了准格尔部与明朝的联系,双方这才断‘交’。
如今连满清八旗都被赶跑,双方恢复往日从属关系也无可厚非。
但战马一直是北方民族最重要的战略物资,巴图尔珲台吉自己都嫌战马不够用,那里肯出售给明朝?
而且两国刚刚‘交’战,巴图尔珲台吉也知晓明军的厉害,如果再让其拥有庞大的骑兵部队,那整个漠北还不得成为明朝的牧场?
可惜,巴图尔珲台吉不答应也得答应,明廷已经明确表态,如果准格尔部不愿意出售战马,那明朝就找别的‘蒙’古部族,甚至不惜‘花’重金,派人去更远的西域,或者大食引进战马。
打,打不过人家,就连限制都做不到,巴图尔珲台吉能做的只有妥协。
至此,西北地区的问题,也算是圆满解决了。
内忧外患都已化解,变法维新在大明也实施了五年之久,各省官员多少都累积了一点的经验,实施起来还算顺利。
如今的李鸿飞,每天除了批阅一些无关紧要的文件,便没事可做,忙碌了五年之久,一下子闲下来,李鸿飞的心里,倒还真有些空落落的。
“对了,北京的武器研究所应该快‘弄’好了,没事的时候,可以去那里走走。”李鸿飞自言自语道。
战争虽然结束,但李鸿飞对武器研发的要求并未停止。
火器已经出现几百年,明朝虽然从未停止对火器的研究,但闭‘门’造车始终是下乘,甚至最近几十年明朝只能靠引进西洋火器,来进行火器升级更新了。
殊不知,你引进人家的东西,人家未必就不能学你的,而且人家是“送货上‘门’”,学走的都是最先进的技术,送给你的,不过是快要淘汰的二手货了。
要想挽回这种被动局面,那就必须主动去人家地盘“蹲点”。
一来,可以学到人家最新技术,取长补短,提升综合国力。
二来,能借此保持华夏的神秘感,你能看到的,只能是我想给你看的。
就像另一个时空的“日不落”帝国,虽然与华夏通商几百年,而且在派遣使臣觐见乾隆皇帝时,还一副谦卑的样子,但时隔几十年后,便用巨舰大炮,打破了国人的天朝梦。
当时的国人,无论怎么也想不通,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地,竟然有如此强大的实力。
殊不知,人家这个弹丸之地,在海外拥有的殖民地,已经围绕地球连城一圈了。
所以说保持一定的神秘感,手握足够的底牌,远比盲目自大,让人一眼看穿要有利得多。
只有主动出击,同样将势力扩张到海外,将世人的注意力转移到海外,这样华夏至少还有一个缓冲的余地。
最后一点,则是为了利益。
西洋国家为什么在大航海时代后,一个个都能飞速崛起?
工业革命是其中之一,但归根结底还不是通过殖民掠夺,累积了足够的财富,没钱,你拿什么发展国内的工业。
世界就这么大,殖民地也的数量有限,多一个国家抢夺,其他国家的收获也就少很多,既能限制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又能促进大明经济实力增长,这样的好事,李鸿飞岂能不参与?
而要做到上面这几点,武力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连海外殖民地都争夺不过对方,那还有什么资格自称天朝上国?
所以,即使大明如今没有了战争威胁,李鸿飞也没有放弃对武器装备的研究。
他打算将大明的军事水平,再次提升一个档次,陆军方面至少得上马金属子弹生产线,并‘弄’出重机枪,海军方面也得上马铁甲舰,而空军最次也得让热气球拥有五百公斤以上的载弹能力。
不过这些事,还只是接下来的一些规划,武器研究也并非一朝一夕,李鸿飞之所以不愿闲下来,更主要的原因,是他不知道该怎么面对戚红英。
当初李鸿飞授意国防部,批准了戚红英递‘交’的辞呈,但人家好歹为大明立下过赫赫战功,不可能一撸到底,让其做一个平民百姓吧。
于是怎么安排戚红英的职务,成了一个令李鸿飞头疼的问题。
原本想先给对方放个假,休息一段时间,李鸿飞也好趁着这段时间,将政fǔ班子理顺,然后再看看有什么合适的职位给对方。
结果这假期有点长,足足放了半年之久。
而且李鸿飞一忙起来就昏了头,等到想起还有戚红英这号人的时候,政fǔ班子已经搭好,该任命的职务已经安排妥当,以戚红英的资历,除非去地方省份当个一方要员,否则在中央,就算不入内阁,那也至少是各部‘门’的主官。
可是不管地方要员,还是中央各部主官,都是最近才任命的,撤谁都说不过去。
戚红英得知自己被遗忘,当即就不干了,直接赖在李鸿飞家里不走,非得要李鸿飞给个说法,要么准其辞官回乡,要么赶紧安排职务。
其实戚红英倒不是为了一个职务斤斤计较,关键是她居然被人遗忘,这事儿搁谁心里都受不了。
更何况戚红英主当初动辞职,一半是为了自证清白,另一半其实还是不想李鸿飞难做。
先前就说了,戚红英做总兵以来,立下过赫赫战功,以她的资历,在李鸿飞从政之后,怎么也轮不到李定国来做这个国防部长。
而一个‘女’人当国防部长,掌管天下军队,这让老百姓怎么看待李鸿飞组建的内阁?
国防部还能如此顺利地实施军制改革?
所以戚红英无论如何,都得向李鸿飞讨个说法。
尤其是这几日,戚红英干脆以看望姐姐的名义,硬是赖在李鸿飞家里白吃白住。
前几日李鸿飞忙着解决裁军跟西北边境纠纷,每天基本要忙到很晚,基本很难与戚红英见一面,而戚红英也很识趣,没有胡搅蛮缠。
如今终于放松下来,李鸿飞就不得不考虑,该如何面对这个‘女’汉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