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四百二十一章华夏西土

战争是谁都不喜欢的事情,因为战争会带来流血和牺牲,但人类似乎又无法避免战争,因为战争也会让人在战场上收获意想不到的荣誉和财富。

赵祯获得了难以估计的财富,高原的土地中蕴含的资源以及大量的草场给可以给大宋提供让人难以想象的利益。

吐蕃人即便是要撤离逻些城也是一件极为麻烦的事情,宋军包围了整个逻些城,而吐蕃人更加担心的却是宋人突然发难。

本就不是宋人对手的吐蕃人几乎已经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而且宋军放他们离开在许多吐蕃人眼中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少吐蕃的军官和将领认为这是宋军的谎言,为的就是诱骗吐蕃大军离城,从而便能达到半路奇袭的效果。

但宋军并没有这么做,一切都在宋军的安排之下有条不紊的进行,宋军甚至没有缴获吐蕃人的武器,只是在远处监视吐蕃大军的撤出,以及吐蕃百姓的离开。

宋军的办法很简单,撒开一个缺口,让吐蕃人有序撤离,别的事情都好说,唯独的约束便是宋军要求吐蕃军民必须按照他们的要求排成队列行进。

吐蕃人不知道其中缘由,而身为大相的仁钦桑波却清楚的告诉身边的吐蕃朝臣:“宋人此举是为了清点人数,横列十人前进,只需要数清纵列便可知晓人数多少,即便有差也相差无几。”

既然赵祯下旨放过逻些城中的守军,但赵祯同样提出了一系列苛刻的条件,毕竟宋军也需要从这场围城之战得到好处,逻些城的那些财富如何能便宜吐蕃人?

吐蕃人可以带走他们的私人财物,但吐蕃的国库以及后宫中的财富却被限制带走。

角厮罗知道他不可能带走那些东西,毕竟附带大量辎重的吐蕃军民周也走不快,若是账册和国库中的东西以及红宫中的财富不相符,宋军完全能追杀过来。

虽说这是一场互信,但双方之间也是互有提防,谁都不是充分相信对方,吐蕃人可以穿戴盔甲手持兵器,而宋军同样是火枪上膛随时戒备。

可以说这时候任何的冲突都会导致一场灾难,甚至引发双方之间的全满战争,但同样宋军和吐蕃军都知道,眼下是难得的安宁,不需要死人便能结束这场战争。

从战争开始到现在,无论是宋人还是吐蕃人已经开始逐渐的厌烦,这是真实的战场,每天都可能出现突发的状况。

谁也保不齐会有厄运降临到自己的头上,也没人敢打包票会很快结束。

这个机会来之不易,无论是身为皇帝的赵祯,还是王韶和杨怀玉都清楚的认识到了一个问题,宋军已经快到“师老兵疲”的边缘。

和吐蕃人不一样,宋军虽然名义上打着惩戒吐蕃的旗号,但毕竟这是一场侵略战争,吐蕃人的斗志和意志将会比他们更为强大。

战争其实不光是国力的比拼,也是一场道德和意志的较量,双方之间谁主沉浮,谁笑到最后有许多因素的影响。

赵祯站在一片高地上看着不断从逻些城中撤出的吐蕃军队微微点头,吐蕃人并没有进行多么激烈的反抗,这印证了角厮罗之前的话,吐蕃人是真的被大宋打的怕了。

事情到了这里便成为定局,吐蕃人不希望在逻些城浪费自己手中的力量,而宋军同样也不希望在吐蕃人投降并且撤离时再进行高强度的战争。

双方之间达成的共识此时成为一种微妙的平衡,这是一次战争以及外交的延续,双方之间并没有爆发惊人的最后决战,而是进行了斡旋和妥协。

直到现在,赵祯对于角厮罗的魄力和对仁钦桑波的眼光都是极为感佩的。

虽然土地没有了,但角厮罗率领剩余的吐蕃人可以转战其他地方,这是一次令人意想不到的“妙笔”。

吐蕃人拥有的信仰足以支撑他们再度崛起,同样在此次逻些城之围中残存下来的吐蕃人对角厮罗以及吐蕃王朝的决心是无比坚定的。

这就像是一次大浪淘沙,把一些不坚定以及不虔诚的人从逻些城中淘汰了出去,给角厮罗留下的都是精锐。

而随着角厮罗率领吐蕃人的不断西迁,这样的步骤还会进行,总有人舍不得离开吐蕃高原,角厮罗若是强迫他们离开,那他就是太蠢了。

大宋的西征早就了吐蕃的西征,而大宋在获得此次决战的胜利之后,也将划出属于吐蕃高原的土地。

也就是属于大宋的高原土地,这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毕竟大宋的绘制舆图的官吏并没有收集到来自吐蕃高原的全部消息。

他们要进行实地测量,要进行一个庞大工程的完善,这是大宋的根本法则。

每当大宋占据一片全新的土地之后,舆图的绘制以及完善乃是当务之急,大海对面的海东州舆图到现在还未彻底完成,大宋的舆图绘制官员有些已经在海东州带了数年之久,有些甚至立志要用一生时间来绘制出一本完整完善的海东州舆图。

高原的情况也是一样,但这并不影响宋军对角厮罗以及其追随者的驱逐。

宋军会留下一部分人在吐蕃驻扎,这里也将迎来更多的大宋官吏,他们要开始用大宋的律法以及制度官吏吐蕃,同时也要尊重这里的习俗。

赵祯在看着不断出城的吐蕃人心中微微有些心痛,毕竟这些人在后世也属于中华民族大家庭的。

虽然角厮罗会率领一部分吐蕃人开始他们的西征之路,但这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部份吐蕃人的西迁。

一个文明拥有最基础的权利,用自己的脚“投票”,在吐蕃高原不适合他们待的时候,吐蕃人开始西迁。

赵祯放他们离开不是因为心慈手软,而是因为不希望战争再继续下去,不希望汉家文明和吐蕃文明之间彻底结下死仇,成为永远的死敌。

在赵祯眼中,吐蕃人也属于华夏,也是一个曾经辉煌又无比灿烂的文明。

而角厮罗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赵祯的利益,也让赵祯把最后的围城之战结束在了一场外交谈判之下。

宋军可能有些怨言,毕竟大军在高原上如此疲惫,最终是为了和吐蕃进行一场决战,大量的歼敌以获取战功。

而在国家利益面前,他们的战功并没有那么的重要,当然在得知战功翻倍之后,这些大宋的“好男儿”也就因为没有发动最后决战而感到侥幸,因为谁也不知道自己能否活着回到家乡,现在带着双倍的军功荣归故里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大宋的老兵都知道,真正上了战场,没有什么比活着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