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四百九十一章在神都

小尼克已经习惯了在船上生活,但很快他也抵达了陆地,只不过这里并不是送帝国的土地,而是踏上了塞尔柱人的土地。

晏殊的策略很简单,从塞尔柱人的土地沿着丝绸之路千万大宋最西面的关隘铁门关,这虽然不是最安全的,但却是最近的路径。

海上同样也存在着危险,谁知道在漫长的航行中会不会遇到强大的风暴?虽然大宋的航海技术已经相当先进,但每年依旧有着不少船只在海上出事。

相比之下已经接到了大秦皇帝的使团队伍当然还是选择走陆路较为稳妥,晏殊就是基于这一点才选择从塞尔柱穿过返回大宋的。

约翰在这一路上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他对西方的了解要远超只是在文卷中了解这里的晏殊,当然也是他极力推荐从塞尔柱返回大宋。

谁也不会相当大宋的师团会带着大秦的皇帝穿越敌国,最近这段时间神圣罗马组织的十字军正在不断侵略塞尔柱的土地,双方之间爆发的冲突也不算小。

当然,十字军的东征并没有影响到塞尔柱的大局,只是在边患不断的同时不断的进行消耗战,但即便如此,双方之间的贸易也还没有中断。

就在晏殊率领师团踏上塞尔柱的土地时,赵祯也抵达了神都城,再次回到大宋的国都,赵祯的心中已经非常平静。

事实上许多事情已经让赵旭给处理好了,赵祯回到了神都城并没有接受热烈的迎接,而是收起皇驾换上便装悄悄的进入了城门。

至于西征的荣誉应该留给狄青以及他率领的上四军将士们,皇帝哪有和将军抢战功的?荣耀可不单单属于他赵祯,还有参与西征的全体将士。

赵祯在这件事情上很较真,无论是三才还是蔡伯希都劝不动赵祯,他们也知道,官家最不喜的便是这种场面,但在他们看来这是属于帝王的荣耀和威严。

回到神都,赵祯明显感觉到这里和东京城的不同,大抵是天子脚下,百姓们的生活充满着热闹的同时,也充满了积极和高傲。

神都城已经正式开始分治了,这在大宋还是第一次出现的情况,所谓的分治就是内城外城分开治理,无论是税收还是其他的制度和内城都不一样。

这是一种进步的表现,内城和外城的实际情况也不一样,分治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只不过律法还是一样的,所谓的分治只是在治安环境上的不同。

内城更为安静一些,当然也是富人聚集的地方,这里的宅院大多高大,是典型的高门大户之家,而外城虽然也是有不少的大户人家,但身份和地位却不同。

即便是东城壕们受到赵祯致命的打击,但东城依旧是盘桓了大量的勋贵之家,这些勋贵之家已经比之前要老实本分许多,基本上就是小心翼翼的做着仅剩下不多的生意。

没错,东城壕们虽然垮了,但他们并没与彻底消失,相反几乎全都保存了下来,除了几个较为顽固的家族外,其他人早已作鸟兽散。

都是开过的勋贵,要不然就是根深蒂固的后起之秀,这样的勋贵之家很难彻底覆灭,他们可能夹着尾巴做人,也有可能小心翼翼低调的不像话,但他们绝不可能彻底消失。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是说的他们,想要彻底毁灭他们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若是真的这么做了,那整个天家就被毁灭了一半。

毕竟这些勋贵之家和天家在某些方面是一体的,荣辱与共的,若是勋贵彻底消失,大宋的统治也就要开始动荡的。

赵祯用了这么多年的时间不断的降低勋贵对朝廷的影响和干扰,但最后也没有彻底逐出勋贵的存在,不是他不能,而是不敢。

的确,向来无所顾忌的赵祯害怕了,当他发现勋贵已经渗透到大宋的统治阶层之后也就开始不安了起来,最终也没有鼓起勇气消灭大宋所有的勋贵。

因为大宋说到底还是在封建时代之中,这个时代注定就是皇帝和勋贵的统治之下,皇帝需要得到支持,其中不光有朝臣的支持,还要有勋贵的支持。

所有赵祯不断的改革,不断的加强教育和科举,不断的培养新生力量,这也是在不断的削弱勋贵的权利。

赵祯知道自己是做不到这一点了,但他相信赵旭可以做到,而且眼下的这一切表明赵旭做的很好。

内外分治是最好的手段,外城的百姓严格治理自然不用说,但内外城的环境却不一样,内城同样需要严格治理,毕竟他们更加靠近皇宫,更加靠近权力中心。

而勋贵之家的特殊身份,使得一般官员难以管束,最好的办法就是交给权柄较大的衙门进行管束,比如大理寺。

没错,赵旭把内城的治安和刑侦诉讼等事交给了大理寺来做,大理寺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为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身份自然高贵,并且大理寺便是大宋的最高审理机构,更具有权威性。

已大理寺负责内城的治安,效果自然是出奇的好,即便是内城的勋贵之家也不敢轻易放肆,这也是他们在内城之中老实本分的原因之一。

不用说赵祯都知道这是出自赵旭的手笔,能把事情做的如此巧妙还不让别人多心,这自然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

从一进城开始,赵祯就能明显感觉到赵旭施政的手段和能力,神都城乃是大宋的中心,神都城的变化也代表了大宋的变化。

一路上越是接近神都城,这种变化就越明显,地方的官员居然开始出现自查自省的了,这是之前大宋无论如何也不会出现的事情。

至于神都城,自然是更加井井有条,这是一种并非直观的改变,但却无处不在,街道更加整洁,百姓更加有序,人们更加有礼,差人更加尽心。

这就是大宋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改变,仿佛一切都是在不断的变好,而不是像原先一样,处处都隐藏着见不得人的东西在黑暗中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