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殿前武士 三

同一个夜晚,在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判中书事曾布的府邸中,来访的张叔夜正跟着曾布的四公子曾纡行走在一条长廊之上。

张叔夜的差遣中有一个枢密使兵学司博士,而曾布之前又是知枢密院事,两人因此有了交集。而且曾布也和章惇一样,非常看重张叔夜的才华。现在的开封将门中真正能用兵的不多,文官之身的张叔夜可以算是一号了。

而且张叔夜日前已经连续被赵佶召见了两次,而且都是越次入见,充分说明了官家赵佶对其的重视。

而张叔夜在面君的过程中也表现突出,在赵佶问起辽国事务和兵学司情况的时候,都对答如流。

所以曾布对其也颇为重视,哪怕现在已经过了戌时,天色都漆黑如墨了,今年已经65岁的老丞相还是要强打精神接见张叔夜——明天一大早,曾布还得上早朝呢!

书房之内,打了个哈欠,上了年纪的曾右相端起女使刚刚送来的参汤,喝了一大口,然后又埋头到了桌子上的一封长信上去了。

信是曾布的弟弟曾肇从海州寄来的,说了两个事儿,一是云台学宫所设课程的事儿——课程有点杂!包括儒学、算学、史学、自然之学、律学、骑马、射箭、击剑、诗赋、音乐、绘画、海外风物、地理等等。

那么多的课程,而且大部分都是杂学……苏东坡到底在打什么算盘?难道想用云台学宫的“杂而不精”和专注儒学的荆公新学争正统吗?

另外,苏东坡还收了武好古那个幸近小人作弟子,这事儿居然还得到了范纯仁、韩忠彦、程颐还有章惇那厮的支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而另外一件让曾布有些犯愁的事情,仿佛也和武好古有关。武好古提出在海州朐山县城旁,用来安置贬官的天涯镇搞什么“士约”……要让贬官和天涯镇的大商、大工一起搞自治。

这事儿怎么看都不对啊!贬官应该闭门思过啊,怎么能去搞“士约”呢?而且海州的大工、大商也不能“约”啊,这些工商户得由官府管制才对!怎么能学界河搞什么“约”呢?

界河商市的已经够讨厌的了,就应该取消……说实在的,如果官家真的相信武好古,干脆让那厮去当界河商市之主得了。将来大军北伐时,就只管向他要钱粮民伕便是了。他若能做好了,给个节度使又如何?要做不好,砍了脑袋便是!

现在弄出个什么商会,把全开封府的将门都拉下水了,将来出了篓子就是法不责众,总不能把满开封府的将门都砍了吧?

老丞相正头痛的时候,他儿子曾纡带着张叔夜就进来了。

“下官张叔夜见过曾相公。”

“嵇仲,坐下说话。”

曾布客气地一笑,抬手示意张叔夜落座。

“嵇仲,现在有御史弹劾兵学司是章相公的私兵,你怎么看?”曾布皱着眉头问。

兵学司他是想保住的,没有兵学司训练小将,无论整顿河北禁军还是编练新军,都是办不到的。

如果整顿不了河北禁军,也编练不了新军,国家将来拿什么北伐燕云?靠西军那几万精锐肯定不够啊!

而且大宋禁军五十多万人呐,就五万能打,剩下四十多万全是废物点心怎么弄啊?天下无事也就罢了,万一北国真被武好古那个小人说中了,到时候谁去复燕云抗蛮夷?

“相公问的事情,下官不知。”张叔夜回答,“但是下官却知道兵学司是真的在做事的,而且做得还很不错……那个从辽国南来的慕容先生是真懂兵事的,他的学生赵钟哥也有真本领。这一年多来,他们也的确摸索出了一套练兵的办法,下官觉得是很好的。”

“是吗?”曾布问,“好在哪里?”

“好在严谨、实用、有章法可循。”张叔夜说,“他们的法子把带兵、练兵、行军、扎营、战阵、后勤、筑城等战阵之学都变成了可以遵照行事的章程。只要照着章程去做,总不会太差。”

“是效程不识之法吗?”曾布低声问了一句。

“对,就是西汉程不识的办法。”张叔夜说,“而且学得很好,极有章法。”

程不识是汉武帝时代的名将,以治军严谨,作战沉稳著称。此公行军打仗讲究的是章法,各级职责明确,纪律严明,编制清晰。凡是他率军作战,前面一定有斥候,左右一定有掩护,一队一队互相呼应,互相照管,安营扎寨也很有章法。

虽然他用兵打仗多年也没取得什么重大胜利,但是也没让匈奴占过便宜,算是一个很能让人放心的将领。

“看来章子厚没有看错人啊。”曾布欣赏地点点头,“那些初窥用兵之法的人,都喜欢用奇谋妙计取胜,把敌人当成傻子来骗。而真正老于战阵者,却是讲究章法,务求谨慎,先立于不败,然后再求胜的。

嵇仲,你能觉着他们的办法好,说明你是真通了兵事,将来可以做个阃帅了。”

“相公,”张叔夜说,“朝廷若真要北伐,下官还是转武资去带兵吧。”

宋朝文官只能做阃帅,也就是一路安抚使、制置使什么的,基本上不临阵用兵,是躲在后方城池里面画阵图、掌大局的。

可是现在不是能用电报电话及时了解前线情况的20世纪,而是通讯基本靠马的11世纪,主帅不临阵就很难有效指挥大军。

而且,北宋的文官也不能直接去练兵,只能指挥武将去练兵。而且武将也不能说练个十万大军什么的,一个武将直接控制的军队就是一“将”,五千到一万人而已。

另外,北宋的一路阃帅之下,通常还会设一个马步军都总管,不过一路都总管并不直接管辖“将”,也不许“兼将”,也不统辖州府的兵马钤辖,只是在战时拥有指挥权。

所以张叔夜要转武资,就只能先当一将之主,自己调教出一万精锐,然后再做一路兵马都总管。

“你有这个想法倒也不错。”曾布点了点头,看着张叔夜,“嵇仲,若是兵学司保不住,你是不是马上就转武资?老夫倒是可以安排你去河北做个将主,也能给你五十个兵学司的生员。”

才给五十个?还有四百多个怎么办?

张叔夜有些犹豫,“相公,若只有一将精锐,将来也不能成事啊!而且如今兵学司中的生员之学了一年,还有两年的学业没有完成啊。”

曾布沉吟着,“老夫和你直说吧,兵学司要想不伤筋动骨保下来是不可能的……为今之计,只能想办法把兵学司并入国子监武学了。”

国子监武学倒是一个文官可以掌握的“军校”,不过并不教军阵上的本事,而是个“武进士考试补习班”,和太学的性质一样。

之前章惇一度就想通过改革武学,最后觉得很难下手,才转而搞了直属枢密院的兵学司。

现在兵学司争议太大,曾布又想把它转回武学了。

“嵇仲,”曾布说,“你是想当武学博士,还是想去带一将之兵?”

张叔夜想了想问:“相公,若下官去了武学,那兵学司的500人……”

“都派去河北禁军!”曾布说,“练新军怕是不成了,只能用他们去训练河北禁军。”

“训练?”张叔夜不大明白曾布的意思。

曾布道:“可以派他们去相助河北禁军各将练兵整顿部署。”

这事儿怕是很难啊……

张叔夜心里面摇摇头,不过他一时也没什么好办法。

……

“不如把这500人都调入殿前司,组成一支殿前骑兵队吧!”

高俅这个时候终于给武好古想了一个招儿。

高俅笑着,“现在三衙禁军的骑兵都不大能骑马了,每逢大典时三衙管军都提心吊胆,生怕有人坠马,说起来真是丢人啊。兵学司的那些个生员好歹马术不错,调入殿前司充门面也算保住了。”

“有官职吗?”

“肯定没有啊。”高俅摇摇头,“怎么可能给官做?500个官呐,真要给了开封禁军还不得闹起来?最多就是杂品武臣……”

“那就给土地弥补吧!”武好古笑着,“给他们沧州的土地,一人给个1500亩吧……再让他们自备战马,自行训练子弟以继承兵役,再轮流入京服役。

或许还可以从禁军和民间挑选善骑之士,一并安置沧州北部,给予相同待遇,使之世为御前骑士。这样一次投入虽然较多,但是可以保证将来数十上百年都有骑兵可用,还不需要为其养育战马。可谓是一举多得啊!”

“这倒是个办法,”高俅点点头,“这不就是唐朝的‘番上’法吗?轮流入京,也就不必让家属随行,也省得给他们在开封府安排住处了。沧州那边土地低廉1500亩地有2000缗怎么都够了,1000家就是200万缗……花钱虽然不少,可要是真能维持1000骑兵,倒也不贵。”

武好古笑了笑,“是啊,1000匹一等战马就得30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