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下象棋
打仗所需要的军饷,大部分要出自江南之地,这里若是乱了,在前方打仗的兵士军饷还怎么发放?
这就是朱厚照所打的算盘,虽然这些杀手的团体作战能力不如锦衣卫,但是实际上,他们的单兵作战能力很强,这一点毋庸置疑。
用他们来对付那些同样会武功的倭寇,是再适合不过的事情了。
朱厚照这边的烛火一直亮着,瑾翾那边的烛火也一直未曾熄灭。
两个人就似是漂泊在大海之中的两叶扁舟,彼此都能感受到对方的存在,也都愿意给对方温暖,但是由于常年在海中漂泊,两个人甚至都已经忘记了如何去和别人打招呼,又如何乘着自己的小船去靠近对方了。
水流急缓不定,扁舟漂泊无根,伊人的世界似是只有伊人才能知晓,谁又能知,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乱了相思。
瑾翾看着朱厚照那里的烛火一直在飘摇,她有心想去那里,但是却又不敢向前迈出一步,两人就这样,还是独自留在各自的房内,熄了烛火,独倚枕窝。
…………
翌日清晨,朱厚照如往常一般早起,他现在比较关心自行车的制作问题,毕竟由于他的缘故,自行车要比历史上的记载早出现二三百年,这对于大明而言可算是一次巨大的变革。
这可是改变大明的第一步,其重要程度绝对不亚于汽车的出现。
朱厚照走到侧院,他发现一群人在围观两个人下棋,他心中既感纳闷又感有趣。
令他感到纳闷的自然是这些人起的这么早,为什么不抓紧时间做工?
他感到有趣的则是,在这个娱乐设施匮乏的时代,这些匠人们对下棋的兴趣竟然是这般浓厚。
有匠人发现朱厚照来了,正准备打招呼,朱厚照忙摆手制止,他要看一看这两位匠人的下棋水平如何?
等到他走近之后,他发现,原来这些人是在下象棋。
象棋是华夏传统棋类益智游戏,在华夏有着悠久的历史,朱厚照在他前世之时,就没少下象棋,穿越到大明以来,这还是他第一次见到有人在下象棋。
一老一少两人在不断的进行较量,朱厚照看的有趣,过了好一会儿,眼看这位老人即将落败,朱厚照开口说道:“马三炮死四下底,再下就将死他了。”
那老人一看,果真如此,他忙笑道:“怎么样?小子,你还能下过俺吗?”
这些喜欢下棋的老人,其实都如老小孩一般,为了一步棋他们能挣上半天,此时他们下棋之人的那句观棋不语真君子,自是不会再说了。
那少年似是有些不悦,他开口说道:“你这算是什么赢了?还不是因为别人给你的指点?”
此时棋局已经结束,众匠人才发现原来是朱厚照来了。
他们忙躬身向朱厚照打招呼问好,只是这称呼却由小哥变成了小爷。
朱厚照也不在意,在他看来,小哥、小爷,都不过只是一个称呼罢了。
“你们起的这么早,怎么不做工呢?”朱厚照把心中的不解给问了出来。
那位赢棋的老大爷说道:“因为早上湿气重,那些个木料不好收拾,再加上现在在你们院里,俺们几个干活声音又大,到时候可不吵着大家休息。”
朱厚照没想到这些淳朴的手艺人在做工期间还不忘想着别人,他笑着问输棋的那年轻人道:“你们都喜欢下棋吗?你叫什么名字?”
那个年轻人此时显得有些拘谨,他将自己的呼吸调整了许久,才答道:“小爷,俺叫郑心毅,俺自小就喜欢下棋。”
朱厚照点了点头,说道:“有没有兴趣和我下一场?”
他穿越到大明之后,还从未下过象棋,此时见到这棋盘,忍不住有些手痒,而且他之前观棋之时,发现这少年年纪虽小,下起棋来可是丝毫不逊色于那位老年人。
郑心毅对下象棋很是自负,刚刚由于朱厚照开口提醒,他才输给了别人,现在听到朱厚照主动找他下棋,他又岂会拒绝?
“好,但是这次旁人再不能说话了。”郑心毅似是对刚刚之事还有些耿耿于怀。
朱厚照笑道:“好,这次我们谁都不准再说话,只能静静的下棋和观棋。”
等到对局开始,朱厚照才发现,是自己小瞧了郑心毅,这人年岁看上去虽然和自己相差无几,但是在下棋一道上,却似有几十年的经验一般。
这一场对局,下的有小半个时辰,两人全部都有棋逢对手之感,不过下到最后,还是朱厚照技高一筹。
郑心毅此时对朱厚照是心悦诚服,他从未想过,自己居然会在下棋这一方面,输给一个同龄人。
朱厚照也是颇感意外,他虽然没有钻研过象棋,但是好歹他也是在电脑上与别人对局过上千场之人,没想到和郑心毅就下了这么一场,居然需要半个时辰才能赢棋。
围观的匠人全部都欢呼起来,郑心毅的水平他们是知道的,别说是他们这些个匠人了,就是整个江南,能下的赢郑心毅的也没有几个。
他们没有想到,朱厚照这般白白嫩嫩,似是从未经历过任何时事之人,居然能够下的赢郑心毅。
朱厚照被这些人的欢呼给捧得有些不好意思,他忙摆手笑道:“时间也不早了,大伙儿赶紧开工吧,后厨现在肯定也在忙着做饭,正好你们可以趁着这个时间,将上午要做的东西先准备一下,别忘了,早点完工,早点将物件给做出来,我可是会给大家加工钱的。”
众匠人此时对朱厚照的话是言听计从,他们全都给朱厚照打了声招呼,然后就赶紧去各忙其事各司其职去了。
朱厚照本来有些沉闷的心情现在也有了一些好转,他觉得,郑心毅的下棋水平不低,在这里做工有些浪费人才。
但是现在处在大明这个时代,还没有出现什么世界象棋大赛等这种竞赛,不过他也不想埋没人才,毕竟这人可是大明的子民,有如此天赋却埋没于世俗之中,朱厚照作为皇帝,对此感到有些不妥。
他觉得,大明需要一个好的人才选拔机制,要将真正有才能之人选拔出来,这样才能使大明处于高速发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