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新年宣府乱
朱厚照乘轿来到了太和殿,此时太和殿前百官已经到齐,等朱厚照到了之后,百官就开始向皇帝陛下献礼唱奏,除了这些文官大臣们之外,李朝等藩属国也遣使送来了贺礼方物,各王府、总兵、外夷首领等也都献来了马匹等物,由于当时事情较多,礼部与司礼监御用监清点礼物之时并未在意,直至事发之后,司礼监再次清点贺礼之时才发现,原来鞑靼部并未向皇帝陛下进献贺礼。
整个皇宫大院内张灯结彩,也全是一副热闹的场面,下官向上官恭贺,小太监向大太监称礼,皇帝陛下又是所有人的重中之重,见到皇帝陛下现身,无论文物大臣,还是内宫太监宫女,全都朝着陛下跪拜称贺,将五间大厅、三间抱厦、内外廊檐、阶上阶下、两丹墀内,花团锦簇,塞的无一隙空地,朱厚照也为新年气氛所感染,命身边的小黄门将早已准备好的压岁钱散发给大家,其中自然也包括准备好的金银锞和荷包等。
虽是今日也是守岁之夜,但是皇宫内外,统统都是灯火高挑,爆竹齐鸣,笑语喧阗,竟夜不绝。
皇宫之外,场景虽然与宫内不同,但是这些老百姓在这段时间也都尽可能的忘却烦恼,希望自己能这般过个好年,来年能够更有新贺。
皇帝陛下知晓许多官员贪污受贿,特别是京官,多有地方官来孝敬,但是念及也有许多清贫衙门的官员难以度日,朱厚照在年关之时,选择给众多官员加薪,自改革军制以来,大明从中央朝廷到地方,已经进行了薪资改革,改变了自太祖朱元璋皇帝以来的低薪政策,朱厚照虽然不是奉行高薪养廉之人,但是他知道,大明所给的工资确实很低,这也是这些官员们不得不贪污的一个原因。
虽然朱厚照给的“工资”提高了,该贪的大臣们还是会贪,但是朱厚照这样做,至少给那些为官清廉的官员一条活路,若不然,他们在朝中更难混下去了。
不过有一个人的奏折令朱厚照感到颇为意外,那就是关外的李如林,他在奏折上奏请皇帝陛下为辽东拨银赈济,因为辽东其实也已经开始闹饥荒了,只是那里土地广袤,一时并没有显露出来罢了。
朱厚照自去了一趟关外之后,并未特意了解过李如林的情况,他弟弟被刘瑾处死一事,朱厚照也并未再提及,虽然那是李如衡咎由自取,但是朱厚照此时却动了一点恻隐之心。
不过帝王做事可不能仅凭恻隐之心,等到朱厚照召来东厂了解情况之后,得知关外确实如李如林所说闹了灾荒了,朱厚照当即拨银三十万两,外加三十万石粮草,急送关外,并在圣旨中要求李如林密切注视关外动向。
在朱厚照看来,既然关外闹起了灾荒,那女真、戎奴等家中恐怕也无余粮,他们肯定会来劫掠大明百姓,到时候李如林的军队将是抵挡建奴与戎奴的主力部队,他们的任务和使命十分重大!
除了要求李如林密切注视关外动向之外,朱厚照还传令镇守九边的将领,在过年期间,也务必做好边关防护工作!
只是说什么来什么,正月里还没有过去,宣府来报,蒙古鞑靼部首领小王子部下孛日帖赤那率兵犯边,在宣府附近驻扎,连营二十余里,大肆杀掠百姓,抢劫财物并摧毁房产庄稼等。
东厂密报随即送到了朱厚照的手中,据东厂探知,在宣府遭受战乱之后,边关将领迅速组织抵抗,数十万大军出动,却连连遭遇惨败,战败惨状近似于被敌军追杀,明军死二千多人,伤一千多人,损失马匹六千多匹,鞑靼部掠去人民牲畜器械不可胜记,损毁房屋田地无数,随后扬长而去,继续在宣府附近驻扎,其状似是在耀武扬威。
朱厚照看着手中东厂密报的蝇头小字,心中愤怒不已,这已经算是自“土木堡”以来的前所未有之大败,大明的边防军难道一个个都是吃干饭的吗?
朱厚照立即召来锦衣卫,了解这位鞑靼部落的首领小王子究竟是何方神圣,又究竟有何能耐,胆敢在大明新年期间犯边。
朱厚照在改变厂卫建制之后,锦衣卫开始主要负责针对军事和对外战争情报的搜集,所以当皇帝陛下问起他们的时候,他们才能迅速反应过来,将这个小王子的所有资料送到了朱厚照手中。
根据锦衣卫的报告,原来这位鞑靼部落的首领即是鞑靼部所称的达延汗,此人约在成化十六年即汗位。是年满都鲁卒,与叔曾祖满都鲁遗妻满都鲁哈屯成婚并即汗位。达延汗自继承汗位以来,就一直致力于统一蒙古的事业。
幼年随其妻满都鲁哈屯出兵征服瓦剌,迫其西迁。成年后又先后消灭异姓权臣亦思马因等,统一东部蒙古各部,将漠南漠北地区左右翼六万户分封诸子,消灭蒙古地区长期存在的割据局面。
其后小王子也曾与中原进行过短暂互市,加强文化经济交流。然而弘治十七年达延汗东渐,朵颜部被残。秋七月,朵颜导达延汗入寇大同。
其后鞑靼部与中原互市局面不再,小王子又转而开始了他的劫掠事业。
正德二年春,鞑靼部小王子统一蒙古,因为北方大面积灾荒,蒙古也不能幸免,大明北方数省可以有大明朝廷进行赈灾,但是蒙古由于经济结构单一,其与中原互市局面不再,也不能再使用蒙古特产——马匹来交换各类生活必需品,基于此,小王子命手下大将孛日帖赤那为先锋,直击宣府重镇。
孛日帖赤那生性嗜杀,尤好屠城,因驻守宣府的总兵官力战未胜,导致宣府附近均遭了殃,上万军民被屠杀。
与此同时,鞑靼部首领小王子耍了个Y招,他也亲率蒙古主力,想要趁着明军不备突袭入关,攻占土木堡,让明朝再现一次土木堡之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