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田赋地租案件

王三力的二十三亩旱地,一年可以省下一石一斗的粮食。这一石的粮食,可以让王三力一家三口人过年时候做一套新衣,吃上一口肉了。

最为关键的是,大兴县的这位袁老爷说话算数,说好了以后不会再加王三力的地租。比起那些贪得无厌不停增加田赋的衙役,这稳定的地租就弥足珍贵了。

带着土地投献袁老爷的不止王三力一家。袁老爷对投献来的农民收很低的地租。农民一个个跟风来投。

大兴县越来越多的农民投献到袁老爷家中,交田赋的农田就更少。那些没有投献到士绅门下的小农就要加纳更重的田赋,于是投献的人更多,交税的田更少,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这几年,大兴县起码有两百多户没有势力的农民都带着田地投献到了袁老爷家中。袁老爷的田地越来越多了,渐渐成为了大兴县的首富。

然而到了正德二年这时,事情发生变化了。

先说在正德元年之时,北方大旱,皇帝陛下朱厚照宣布免除了北方数省的田地赋税,按理说王三力也应当在免税的行列,但是由于其土地交到了袁老爷手上,这立好的字据自然是不能违背的,所以他还是要给袁老爷交地租,到了正德二年,朱厚照准备改革税制,也即是实行士绅一体纳粮之策,使得本不交税的士绅也必须交税。

这事本来和袁老爷关系不大,但是朱厚照却命顺天府先谨慎实行小规模的均平田赋,向士绅收税的试点,这是自山0东巡抚黄宝到山0东就任之前的事情,由于山0东情况特殊,虽然被朱厚照钦定为试点士绅一体纳粮地区,但是很显然,朱厚照不可能就这样与天下士绅直接对抗,他还是需要现在自己控制力最为强大的京畿附近尝试官绅一体纳粮的结果之后再对山0东的改革做个指导和评判。

所以在顺天府低调试点之时,原先免税的袁老爷也要收税了。虽然袁老爷审时度势,并没有把增加的田赋增加到地租里,没有向投献来的农民收取额外的地租。

不过顺天府的税务人员基本都是由京师税务局和朱厚照指定的皇家科学院的人员组成,全都是廉洁公正之辈,而且各个都是有技术实力的,他们在科学的评判了顺天府的实际情况之后,每亩地每年只收七升一合的田赋。因此自耕农的田赋,只有袁老爷地租的一半。

王三力不禁动起了脑筋。如果自己带着投献来的田地离开袁家,那每年可以省下一石五斗的地租!

其实不少投献到袁家的农民,此时听说了顺天府的税收制度,都有了离开袁家的想法。但当初投献到袁家时候,是写了地契把田地送给了袁家的。如今地契在袁老爷手上,这不交地租,闹到官府去是要吃板子的。

但王三力是什么人?他的脑袋有多灵活?他四处打听,知道顺天府的政策一贯是保护小农的。到了现在,王三力又听说,朝廷开始设置了“法庭”,专门处理各种官司。而且这个法庭比县老爷还要厉害,法庭判的官司如果和县老爷判的结果不同,以朝廷的法庭为准。

袁老爷在县衙有关系,在法庭里可没有关系啊,就算是县老爷是法庭的法官,但是法庭还不是一言堂,袁老爷就是再有门路,恐怕也难以将法庭里的所有法官都打通。因此王三力当时就有十拿九稳的把握打赢这一场官司,把投献到袁家的田地重新拿回到自己手里。

不多久,王三力就带着媳妇和儿子,到法庭门外敲鼓打官司了。

和县衙一样,大明此时的法庭外面有个大鼓,要打官司的人击鼓鸣冤,法庭就会开庭。

法庭的法官开了庭,在法庭上听完了王三力的陈述,派人传讯叫来了地主袁秀才。法官仔细检查了地契,发现那二十三亩田的地契上确实没有交易金额,田地是在弘治年间由王三力赠送给袁秀才的。袁秀才虽然支支吾吾,但也承认这些田地是无偿送给自己,送给自己后仍由王三力佃租,可见这些田地确实是投献的田地。

如今陛下降低了小农的田赋,王三力要拿回自己投献到袁家土地。

这倒是个棘手官司,一不小心错判了,这法庭的公正性可就大打折扣大受议论了。

法官看了看袁秀才,袁秀才坐在法庭中间的椅子上,大声说道:“法官大人,王三力当初已将这田地确实送给了我。我如今是田地的主人。王三力如今见陛下在顺天府均平田赋,又想出尔反尔要回田地,这是违背黑纸白字订下的地契,是吃了东家吃西家,是首鼠两端。”

在大明的法庭上,原告被告有椅子坐,这是朱厚照明旨所说的,倒不是袁秀才有特权。

法官觉得袁秀才说得有些道理,又转头看了看王三力。

王三力一家三口坐在椅子上,哭得涕泪横流。王三力大声说道:“法官大人,我每年交纳一斗四升的地租给袁秀才,也不算少,可见我家原先被衙役盘剥有多狠。陛下若是知道我家的凄苦,一定会帮助我这样的小民的,说起来,像我王三力这样投献自家的土地给别人,岂不是被逼得没饭吃才有的下策?谁愿意把自家的田地送给别人?我王三力所做的,是在官府的压迫下的求生,是掉进了袁秀才和官府衙役联合设好的圈套里!”

“如今大明的政策既然是保护小农轻徭薄赋,那我王三力也该和其他小民一样,享受大明的新政,怎么还能白白交纳高额地租给袁秀才呢?”

这王三力不似一般的苦哈哈贫民,颇会说话。法官听了他的陈述,觉得他说的也有道理。原先的官府率兽食人,又怎么能责怪小民投入豪门偷逃税赋?

王三力的案子虽然只是一个二十三亩旱田的小案子,却关系重大。要知道顺天府大兴县投献到大户名下的小农,可能有几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