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零章 忧心忡忡
方适之和梁钟书跟陈璞简单的聊了几句就知趣的离开,人家师徒间三个多月未见,一定有事情要详谈,他们在这不合适。
董明楼和陈璞拉过三把椅子,茶娜也在一旁陪坐,陈璞把他这四方一行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的跟董明楼复述一遍,就连对杨浚的种种判断,也都小声与董明楼讲明。
跟董明楼,陈璞没有任何隐瞒。
最后还把自己是苯蕃活佛的事情跟董明楼言明,董明楼半天反应不过来,其他的事情他都能很快的消化,苯蕃活佛实在是超出了他的想象力极限。
“你这身份,皇上还不知道吧?”董明楼谨慎的道。
“除了您和我家人,没有别人知道。”陈璞说道。
董明楼面色凝重,“你打算以后怎么处理苯蕃?我的意思是,假如你真的可以一统苯蕃,解放奴隶的话。”
“我开始想的是和突戎一样,融入中原。可后来我觉得这样对苯蕃的百姓不公平,到底如何,真要到时候再看,不行就称臣吧,岁岁纳贡呗。”陈璞说道。
董明楼深思了很久,说出了一句,实际上有悖于他理念的话,“这件事在太子登基前,烂在肚子里。”
陈璞苦笑连连,“老师啊,我也想烂在肚子里啊,可是这好像由不得我,今年苯蕃的三苯都会来找我,白苯保护我,红苯和黄苯要杀我,到时候怎么能瞒得了皇上?”
“从江湖衙门这里入手,江湖衙门不建在京城,在豫南路找地方,天下中心在豫南,东南西北汇聚之地,理由充分。”董明楼严肃的说道。
“老师的意思是,在远离京城的地方,把事情解决掉,然后拖到太子登基?”陈璞问道。
董明楼点点头,“嗯,太子深知的你的为人,他会信任你,皇上毕竟已经五十五岁,他考虑事情已经不单单从喜好出发了,他要为他的江山考虑,为杨氏的未来考虑,所以他会极其理智的,把一切可能的祸患都在星火时掐灭,不可能让其有燎原的可能。”
陈璞也明白,这件事杨湛是绝对无法接受的,你陈璞掌握了苯蕃,不想着并入武阳?你想干什么?就算你现在没有不臣之心,未来呢?你的子孙呢?
所以这件事是绝对不能让杨湛察觉的,如果可能的话,无声无息的解决是最好的办法。
陈璞深深的感动于与老师的拳拳爱护之心,董明楼对武阳倾注了一生心血,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得来多么不易,董明楼再清楚不过,他是全程的参与者,所以他是坚决不允许有威胁武阳稳定的因素存在的,可是为了他的这个关门弟子,董明楼此刻其实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背弃了信仰。
“老师,你这样,让弟子,深感愧疚,弟子没能为老师分忧,反而让老师为我操心,甚至背弃理想。”陈璞沉重的说道。
“你是我董明楼最好的弟子,老师相信你不会有危害武阳的想法,可是从帝王的角度,皇上也没有错,你可以保证你不反,但你的子孙,你怎么保证?所以,最好的局面就是你从现在起就要给太子潜移默化的灌输民族融合的思想,然后在苯蕃也要传播民族融合、打破桎梏的思想。这样等太子登基,找个适当的契机,让苯蕃和武阳合为一体,两方可以互相融合,随意通婚,苯蕃人和中原人是平等的人,都是武阳子民,只有这样才是真的消弭了祸患。”董明楼说道。
陈璞摇摇头,“老师,我最开始,也是怎么想的,可是现在还是觉得太天真,难以实现。苯蕃也有大族,苯蕃也有地主,我解放奴隶可以,但我不可能把他们统统都杀光。只要他们存在,我若要把苯蕃并入武阳的版图,那我在他们眼中就成了苯蕃的叛徒。我作为苯蕃的掌权者,我不去为苯蕃百姓谋福祉,却时刻想着把苯蕃卖给武阳,他们的利益谁来保证,到时候我会里外不是人。武阳视我为反贼,苯蕃视我为寇仇。”
董明楼细思陈璞的话,也觉得有道理,“那在苯蕃也实行在突戎的策略呢,让你所说的文化,去潜移默化的改变苯蕃人,最后达成融合?”
“这样的局面是最好的,可那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必须是和平的,让中原文化去慢慢的同化苯蕃人,可能要二十年、三十年的时间,如果皇上愿意给苯蕃这个时间,我想是可以实现的。”陈璞说道。
董明楼这时盯着陈璞的眼睛,声音低沉问道:“藏锋,你跟老师说实话,如果有一天皇上知道此事,要杀你,你会怎么做?”
陈璞坦然的看向董明楼的眼睛,“这要看造没造成严重的后果,假如皇上要杀我,我毫发无损的逃脱了,并且我的家人也没有伤亡,那我可以不计较,我能理解他的想法。但如果结了死仇,这事儿就难了,我对家人的看重,老师你是明白的。”
董明楼颔首,沉重的叹气道:“怎么好好的,弄到了这步田地,你这活佛的身份,真是害人不浅,现在我能做的也只有去影响太子,让他明白融合才是长治久安,武力征服一定会再起纷争的道理。”
陈璞道:“也只有如此了,希望永远不要出现不能挽回的一幕,我平生志,只是为天下苍生谋福祉而已,我真的无意高官厚禄,又或是独占一方,我也不止一次的说过,皇帝这是差事,我真的不稀罕。”
“我相信你,可我也只能代表我自己啊。”董明楼长叹一声,接着低声道:“你为什么能如此肯定北面的那位有不臣之心?”
“他二子杨克定曾出现在突戎王帐,当初给突戎提供粮草的就是杨浚无疑。”陈璞说道。
董明楼这次没有太多的惊讶,陈璞既然说杨浚有问题,那就一定是有了绝对的证据,不然他不会跟自己讲的,所以听到这个结果,董明楼欣然接受,“这天下远没有太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