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9章 京城方志办
李萍跟朱晓峰不熟,又是个乖巧伶俐的性子,一时忍不住笑了之后,怕再笑就伤了人家面子,所以低头悄悄捏着张老师的手,把笑容藏进了自己怀里。
楚楚占着四方桌的一角,本来正有滋有味的啃着烧饼,一抬头却发现爸比和萍阿姨坐在桌子对面悄无声息的勾着手,嘴里顿时没了滋味。心里很有些生气,又说不出来到底是为什么生气,不过小丫头是个行动派,想不出来就不去想了。撅着小嘴,垫起脚尖不怀好意的从高脚凳上滑下来,刚绕到两人背后想要作乱,却被婷阿姨截住,拉到屋里摁到梳妆台前扎起了小辫。又隐隐约约想起了些以前编辫子的样式,跟婷阿姨讨论了两句,就把刚才的一点点不快乐抛在了脑后。
朱晓峰看着眼前这群人乱纷纷的各行其是,分明没把自己的话当做一回事,心中有些委屈。他朱公子由于顶着京城朱家的名头,又常年的有钱有势,因此在京城公子哥圈子里原本很算个人物,习惯了一句话出去,一堆人巴结着捧场,像今天这样一句话撂出去,没人接的局面非常让他不习惯。
于是他只得硬着头皮,接着刚刚的话题不尴不尬的继续说道:“嗳,哥们可不是在吹牛啊,京城原本王府跟贝勒府扎堆,个个都不小,只不过从清末留存到现今依然能保持原样不多。恭王府占了个城中第一山水的名头,相对动得少。其他拆拆占占,能剩下一成半成就不错了。”
朱晓峰看着张师傅皱着眉头,若有所思的样子,不由自主的没了底气,说话声也越来越小,含含混混的说道:“真的,你们要是不信,哥们今儿就开车带你们围着什刹海转一圈,去看看那些老宅子。”
李萍轻轻晃了晃张红卫的手,看起来似有些动心,张老师却没能领会她的意思,依旧没有说话,想了一会心事才抬起头,向朱晓峰问道:“你刚刚说,京城大半的院子,都动过?”
“那是,民国连着抗战时期就动了不少。”朱晓峰点了点头。说道:“解放以后,四九城修长安街、修二环线、修地铁,动得可就多了。再还有不少大四合院给拆成多少家,都分给团结户了。”
张红卫又问:“那咱们这宅子以前是个什么样?”
朱晓峰一时弄不明白张师傅的意思,摇了摇头,只说是从之前那个死鬼手里接过来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倒真不知道以前是个什么来头。末了得意洋洋的补了一句,这宅子在二环附近,北接德胜门,南连新街口,那在过去算是个热闹的好地方,就算住的不是皇亲国戚,也至少是个达官贵人。
“那管什么用,我要看这房子原本的底样。”
张红卫耸了耸肩膀,按说这屋子只有个五行独水局,虽然能害人于无形之中,可还不至于让一个新死的人成了鬼还念念不忘回来害人。还有昨晚那惊鸿一现的犀利鬼气,总是让他心有不安。
看了这宅子兴建之初的样子,兴许就能找到谜底。
朱晓峰揉着胖脸,意兴阑珊的打了个哈欠。说道:“这么久了,到哪儿找去?要不我去找几个老街坊问问去?”
“几百年的事,你去找谁问去?”
张红卫在院子里踱了几步,找了块有记号的方砖,用鞋底蹭掉上面的泥土,隐约显出个道光多少年的年号。
“萍儿,道光是公元多少年?”
李萍好奇的走到张红卫身旁,蹲下去看了看方砖上的记号。“这总得是鸦片战争附近了,年份磨掉了看不清呀。”
朱晓峰看了有趣,也有样学样的找了一会,又在墙边找着一块青砖,上面的记号却是没有年号开头,只有个大写的数字,写的是五十六。
“嗨,哥们知道了,这宅子是道光五十六年的。”
李萍跟着张红卫过去看了一会,皱着眉头说道:“道光皇帝可没有在位那么久,清朝超过五十六年的皇帝应该只有康熙跟乾隆。”
朱晓峰喜滋滋的说道:“呦,那哥们这宅子历史够久远的哈?京城的宅子是这样,每朝每代都有修缮,用的砖都不一定是一个年代的。”
“你乐什么呀,年头越久,那邪祟越厉害。”
朱晓峰听了张红卫的话,不由自主捂着两腿之间,往后退了两步,眼见张红卫是个说笑的样子,这才松了一口气。
张红卫笑了一会,正色道。“不过说真的,要是能看见这宅子原本的底子,咱们才好知己知彼的去破它的局。”
“你想找这屋子的底子?”李萍在一旁想了一会,抬头掐了掐张红卫的手臂,笑着说道:没准我知道在哪儿能查。”
张红卫看着萍丫头的笑脸,登时明白过来。
“方志办?”
**
京城的方志办跟历史文献馆在一个大楼里办公,原本人家不太情愿对私人开放,理由是有重要文件保密条例,要想查阅,必须要单位开介绍信过来。可朱少公子拿出了颐指气使的劲儿,当着人家一个处长的面,打了一通电话,最后硬是让那管事的处长板着脸,开了库门。
朱少公子得手之后,刻意的人家眼皮子底下招摇了一圈,只想再挑拨对方出言不逊之后,自己可以有借口多给他点颜色瞧瞧,没想到那人很有些好涵养,笑眯眯的将库房钥匙放在门口的桌上,自己施施然回了办公室。朱晓峰白藏了一肚子仗势欺人的坏念头,却无处施展,不一会儿没了兴致,看着满库的书山文海直打哈欠。而楚楚本以为跟着大人出来是游山玩水,没想到进了办公楼,也觉得无聊透了,闹着不肯好好进去,一大一小两个人一拍即合,有说有笑的决定了去外面闲逛一会,婷姐看着朱晓峰不靠谱的样子,只好亲自押阵。
片刻间,方志办文献库里就只剩了张红卫跟李萍两个人,翻找资料的速度反而快了很多,翻过了几本材料之后,居然在清朝时期顺天府的档案文献中找到了这所四合院的地契文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