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一章 逐级升学

歌舞厅内,人头攒动,跳着舞的,喝着酒的,一众配舞穿的花枝招展,妆容艳丽,窈窕身材配上高跟鞋,尽显女子的婀娜风姿。

“下面有请我们歌舞厅的花魁妙莲姑娘为大家献唱……”舞台上立即有司仪对着麦克风朗声说道。

舞厅内一片喧闹。

“妙莲的歌声是我的最爱……”

“妙莲我喜欢你,快给我送十个花篮过去。”

“才十个,给我送一百个花篮,让土鳖长长见识。”

“小子好胆,欺负老程的儿子,何方鼠辈敢报上名来?”

接着一阵换乱。

妙莲还没开口唱歌,今天的收入就直接上了百贯,这捞金的速度还真是无道理可讲,地下一群吃瓜群众看了个热闹。

元善在二楼包厢内看到如此疯狂的人们真是不知道说些什么好,不过有钱就应该这样花,看来自己要给写小说的说投点稿费,来个作者扶持计划。

陈长顺走进包厢笑道:“蓝国公,今天真有雅兴,光临歌舞厅,听说您要去东海州,是不是能把歌舞厅的分店开过去呢。”

“无所谓啊,你不觉得开过去会赔钱吗。”元善说道。

“有蓝国公坐镇,在下自然不怕。”陈长顺应声说道。

“接触这么长时间才发现你这人其实心挺大的,更确切地说是很有头脑。”元善道。

“多谢蓝国公称赞,生意场上就是这样,全凭眼光。”陈长顺道。

陈长顺这个人绝对不简单,能够在张出尘手底下主事以前肯定是个人物。

元善猜测,但是没有询问,大隐隐于世,别人的事情他管不着,能谈得来就谈,谈不了就算了,陈长顺这个人能力很强,他很欣赏他。

“蓝国公,今天的酒水清单已经出来了,葡萄酒卖的最多,泸州的酒卖的最好,仙人醉卖的最多。”陈长顺说道。

现在经发部的酒水,平康坊进货占三成,一成全都是被歌舞厅给买去的,剩下两成才是平康坊的,酒水消耗量巨大。

元善很重视与歌舞厅的合作,想了一下道:“酒品促销,可以隔一段时间主推一种类型的酒品,配合相应的小吃,歌舞服务,这样会让客人感觉到新鲜感。”

“主推酒品这个想法太好了,我会让人安排的。”陈长顺道。

妙莲一首歌曲唱完,现场气氛非常热烈。

元善看着嚎叫的的程知节心里是无比担心,这家伙不会被千牛卫的人反应行为不端,举止不良吧,现在貌似李世民很重视这个,不过想想也是貌似大唐不管这个,还比较提倡,真是哔了购。

元善在歌舞厅待的时间不算长,出来的时候平康坊街道上灯红酒绿,真是紫醉金迷的地方。

第二天,元善被着进了皇宫。

元善根本就不知道出什么事儿了。

“元善,你觉得文治的改组现在进行如何?”李世民问道。

“陛下,此番变动可能会引起百官不满,但是臣一定支持陛下。”元善道。

老好人当不得,这么关键的时候,看出李世民要拿文臣们开刀子,他有什么好说的,要么支持要么反对,支持肯定是占优势的,他反正要去东海州,若是改组失败他就不回来了,要是成功倒时候回来的时候风调雨顺岂不美哉。

想要做人生赢家就是不要把自己搁进去,可不搁进去还能成为人生赢家吗,这是个很矛盾的话题。

“好,文臣有什么不答应的,将他们分配道各个州府去,是让他们更好的管理州府,再说只是试行,不成功你可是要负责人的。”李世民道。

元善一阵愕然,好吧,把自己搁里面就是这样的。

“臣,额,是。”元善真没什么可说的了。

“还有一些细节上的事情要问你……”接着李世民就跟元善商量了起来,这个事情就他们两个人知道,所以一旦失败他可是脱不开关系的。

“陛下放心,还是那句话,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元善道。

“陛下,半月后臣将去东海州,陛下所嘱咐大唐海兵的事情,臣一定办妥。”元善道。

“好,有你在朕就放心了。”李世民道。

出了御书房,正好见到武媚娘在远处等着,见到元善后笑脸盎然。

“听说叔叔要去东海州,此番前去多家小心,媚娘等叔叔平安归来。”武媚娘说道。

“哈哈,呈武才人吉言了。”元善道。

武媚娘叫的如此亲昵,这关系攀的还顺畅,元善不介意,不懂的城府与趋炎附会的人怎么可能做出成绩,能人都是能人所不能,委曲求全同样是本事,很多人都做不到。

“武才人是要去伺候陛下吧,快去吧,别耽误了时辰。”元善道。

“是,那就告辞了。”武媚躬身行礼道。

元善出了宫门,刚才武媚娘那一声叔叔真是叫的人心底发麻,不愧是媚娘就是有这样的魅力,不然这么皇帝也不会折在她的手上。

元善离开了,可是李世民是变得忙了起来,刚才元善说的话其实都是他自己说的,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在他看来现在这个根就成了话语权,具体就是指他掌握的军队,足够荡平一切阻碍。

而现在的兵部已经不参加小朝会了,大朝会只是会派遣兵部代表出面听一听,并不会发表意见。

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很多,几年的时间大唐变化很快,官员选拔任免已经不在依靠世家豪门,更多的寒门子弟有了书读,能力表现上佳着比比皆是。

一切好都归功于造纸术的升级,大唐书局,还有元善普及的试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士族阶层的垄断,但是距离打破还需要一些时间,现在有了大唐皇家学院,很多事情都迎刃而解。

经济搞上去了,长安城及地方的百姓有了钱财,都会选择让子女花钱念书,现在科举制度的频繁,只要学习不用再苦熬一辈子,最笨的方法就是逐级升学制度,只要进了到了高级学堂以后仕途上必有一席之地,不做大官做个大唐公务员跟班是很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