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主家的大傻子

不多时,镇政府得到消息,就有记者来访。

小王跟张凡也很熟,毕竟张凡是他们官网上的名人,隔三差五就能出现在官网的头条。有游客戏称张凡是头条张。

小王拍了几张瓜地的照片,还有黑皮西瓜的特写照片。

另外,还跟陈保利了解一些这种西瓜在日本的销售情况等。作为宣传黄石镇的一个窗口,出现这种走出国门的产品,都值得他们大书特书,不上今日头条是没天理的。

“唉!不用拍我了吧?”张凡忍不住说道。

小王让他跟西瓜来一张合照,怎么看都觉得很傻逼,所以张凡有点抗拒。

“张哥,有你的头条,才是实至名归呀!”

此话一出,围观的游客们都哄笑起来。

张凡将凑过来的狐狸头挪到一边去,这家伙总是来抢镜头,张凡要是上头条,十次有八九次都给狐狸巧妙抢到镜头,跟着一起混头条。

那些游客看到这一幕,更是笑得趴下。

只要来过张家寨的人都知道,张家寨有几个奇葩的小动物。猴子算一个,整天领着一帮“小弟”满村子跑,还经常“请客”;眼前的狐狸也算一位,只要被它逮住拍照的机会,总会跑来显摆臭美一番;还有张凡家的大公鸡等等,都很有个性。

“来,一二三,剪刀!”小王说道。

张凡居然真的下意识举起剪刀手,自己都很无语了。本来跟一个西瓜合影,就非常丢脸的,还要摆出那么low的手势。

“挺像地主家的大傻子。”一个旅游的小妹下意识说了一句。

张凡差点没脸见人,其他人刚停下来,立即再次爆笑起来。

那小妹反应过来:“凡哥,我可不是说你哦!”

得咧!

姑娘,能不能别解释?这话说出来,良心不会痛吗?

“牛逼!以后凡哥又有了新称呼,江湖小妹送绰号,什么来的?”旁边的人笑疼了肚子。

其他人接上:“地主家的大傻子。”

“我去!好好说话,我们还是好朋友。”张凡翻白眼。

有人摇头:“想得美,我们不跟大傻子做朋友。”

“话说,张哥你家的狐狸真是特别,比普通的赤狐颜色艳丽太多,而且也聪明很多,妖孽。”

根据说话那哥们的了解,赤狐的毛色因季节和地区不同而有较大变异,一般背面棕灰或棕红色,腹部白色或黄白色,尾尖白色,耳背面黑色或黑褐色,四肢外侧黑色条纹延伸至足面。

南方地区所产毛被薄而短,北方所产毛长而丰密。一般背面毛色棕黄或趋棕红,或呈棕白色,毛尖灰白,变异甚多,北方干旱地区所产富白色毛尖,故色调浅淡。

“你不知道赤狐也有一些变异品种吗?说不定这家伙就是其中之一。”张凡指着脚下的狐狸说道。

赤狐中还有不少体色的变异类型,如全身毛色为黑色的叫黑狐或黝狐;全身底毛为黑色,但毛尖带有白色,在光照下呈现出银色光辉的,叫银狐或玄狐;全身为赤褐色,肩部有黑色十字形毛的叫十字狐,此外还有倭刀狐等,但不同的色型并不代表不同的亚种,而且不管是什么色型,尾巴的尖端均为白色。

张凡家的这一只,有游客称之为火狐,盖因其毛色就像是一团火,看着确实很好看,而且毛茸茸的,嘴角还常挂着贱贱的微笑。

到张家寨游玩的女游客,总是忍不住要跟狐狸合照一张。

“所有狐狸都很聪明的,尤其是它们装死的本领,你们是没有见过。”一位男子说道。

他跟大家分享自己一个经历,狐狸是怎么装死骗过猎狗的,将猎狗玩得团团转。

这一点,张凡倒是不怀疑,也见识过狐狸装死的情形,确实让人哭笑不得。

被猎人捉住的赤狐,还有一套“装死”的本领,能够暂时呼吸微弱,似乎已经奄奄一息,任人摆布,但乘人不备时,就突然迅速逃走。这些狡猾的行为,都是赤狐高超的生存手段。

“要不然,怎么会说狐狸狡猾?”

其实,除了狡猾,狐狸记忆力也是强得让某些人羞愧得撞墙。

赤狐性情狡猾,记忆力很强,听觉、嗅觉都很发达,行动敏捷且有耐久力,不像其他犬科动物多半以追捕的方式来获取食物,而是能想尽各种办法,以计谋来捕捉猎物。

往往首先在植物茂盛,野鼠、野兔活动频繁的地带,根据气味、叫声和足迹等寻找赤狐们的踪迹。

然后机警地、不动声色地接近猎物,甚至将身子完全趴在地上匍匐而行,以免猎物受到惊吓而逃跑,钻入洞穴之中或者岩石、树木之下。

接着蹲伏下来,作好伺机而动的准备,然后先轻步向前,紧接着步子加快,最后变成疾跑,突然出击,抓获猎物。

有时还假装痛苦或追着自己的尾巴来引诱穴鼠等小动物的注意,待其靠近后,突然上前捕捉。

这些,张凡都是知道的。

“我还是觉得雪狐好看点。”有人表示道。

雪狐也叫北极狐,毛色是雪白色的,完全没有杂色毛,对某些钟情白色的人来说,确实很好看,很喜欢。

“听说,北极狐容易的一种集体病,叫什么疯舞病。”

“可能是一种行为吧?”

“不是,好像说就是一种病毒。”

听他们争论,张凡记起是有那么一回事。

北极狐狸的数量是随旅鼠数量的波动而波动的,通常情况下,旅鼠大量死亡的低峰年,正是北极狐数量高峰年,为了生计,北极狐开始远走它乡;这时候,狐群会莫名其妙地流行一种疾病“疯舞病”。

这种病系由病毒侵入神经系统所致,得病的北极狐会变得异常激动和兴奋,往往控制不住自己,到处乱闯乱撞,甚至胆敢进攻过路的狗和狼。得病者大多在第一年冬季就死掉了,尸体多达每平方公里2只,当地猎民往往从狐尸上取其毛皮。

以前,看到这些介绍,他都会认为有点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