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拖延
第二百九十八章拖延
如果发生战争,战区统帅就是最高指挥官,各军必须听其调动,如果发生规模更大的战事,则由刘备和军部指定最高统帅统领其他各军区兵马协同作战。
如今刘备手中将领众多,顶级猛将有二十多人,更别说二三流的武将,那就更多了。特别是原来袁绍的那些武将,绝大部分如今都归降刘备。
至于郭嘉等人,陈子明当然不会让他们去干些文书方面的事情,这完全是大材小用嘛,让他们去当政务部一部的部长,完全有那个能力,可是谁来做军师。
所以陈子明将这些顶级的谋士集中起来,建立类似于参谋部的部门,他们如今直属刘备,谋划各方战略部署等问题,政务上的问题他们也参与谋划,不过只是给刘备提点意见而已。
他们的待遇和地位可是非常高的,在刘备集团里待遇绝对是最好的一批人,他们的才智也有资格这样对待。
刘备称帝,昭告天下,当然,这天下只是刘备治下的八州之地,不过也够了,已经占据半个大汉。
昭告天下后,另外一个消息就流传出来,那就是益州牧刘璋也称帝了,建立蜀汉国,刘备以汉室宗亲接任大汉皇帝,当然没有改国名,直接以大汉国自居,相比之下,高下立见。
同时刘备以天子的名义昭告天下,刘璋称帝有违祖制,实乃逆臣,曹操与孙策不听帝令,乃乱臣贼子,准备派大军讨伐,一统大汉。
于此同时,蜀汉刘璋也发布告示,称刘备不听帝令,割据一方,有乱臣之心,号令天下共讨之。
曹操与孙策纷纷响应,率大军向刘备靠拢,同时解除对刘备的封锁。
可是当他们解开封锁,准备看刘备如此面对天下人的时候,突然发现刘备也称帝了,而且已经收拢八州民心,刘备手中的百万大军也准备好大战。
“该死的刘大耳,有何资格称帝,真乃乱臣贼子!”曹操暴怒不已,刘备不过是一个草履出身,虽然姓刘,但谁知道他到底是不是中山靖王之后,可是如今竟然称帝,身份远高于他。
“主公息怒,此定是陈子明等人之谋,如今事以明朗,若刘备不称帝,其便是乱臣贼子,称帝,是他唯一的出路,只是不想,刘备速度如此之快,而且没有得到主公与孙将军等人支持,已然收拢八州之民心。”荀攸立刻劝慰曹操。
“志才,如今如何是好?”曹操突然想起当初进行这个计划的时候,戏志才就不同意这么做,并且让曹操要么自己称帝,要么随便找个刘氏旁系登基,否则徒便宜他人。
可是曹操一意孤行,认为刘备假仁假义,绝对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自立为帝,只要刘璋的身份确认,那么对付起刘备来就好办的多。
一但刘备失去民心,军心涣散,根本不是曹操和孙策的对手,可是没想到刘备竟然真的如同戏志才说的那样,果断的称帝自立,反而污蔑他们是乱臣贼子。
早知道刘备如此果断,曹操就不这么做了。不过反过来将,曹操也是没其他选择,他早就收到消息,刘备整兵备战,随时会打过来。
以他目前的实力,虽然有信心和刘备一决高下,但是毕竟刘备强曹操太多,曹操不愿冒险一战,只能出此策来瓦解刘备军心。
“主公,如今看来,刘备深得民心,攻伐之事决不可为,可让刘璋派使者前往临淄,与刘备商议天下大汉正统之事。”戏志才并没有因为曹操当初没有听他的谏言而生气,而是心和气平的为曹操谋划起来。
“秒,如此一来,刘备与刘璋两人相互牵扯,我等可趁机发兵,拿下荆州和凉州等地。”程昱听了戏志才的话,眼睛一亮,立刻知道这是个机会。
“甚好,有劳公达去一趟成都,与刘璋说其厉害,让他派出能人前往临淄拖住刘备,为我大军出征争取时日。”曹操立刻点头同意,派荀攸去成都。
“主公。”戏志才继续开口道:“荆州富饶之地,江东孙策窥探已久,若主公大军攻伐荆州,必与孙策冲突,不利于联盟之事。”
戏志才听顿了会儿,继续道:“主公可派人与孙策商议,共攻荆州,谁占之地归谁所有,一则可不得罪孙策,二则可减轻我军伤亡,三则可谓将来攻凉州做好准备,一但主公发兵攻凉州,可让孙策出兵徐州,引刘备注意。”
“志才真乃吾之张良也。”曹操听完戏志才的谋划后,高兴的拉着戏志才说道。
如同戏志才所说,刘璋大张旗鼓的排除使者前往临淄,其言中之意是商议谁才是大汉正统,另外一人当自退帝位,可封为王。
陈子明等人一眼就看出这是拖延之策,不让刘备发兵攻打曹操和孙策。
因为刘璋称帝后,封曹操为丞相,孙策为大将军,也就是说两人都是蜀汉的大臣,两人的地盘都是属于蜀汉的,刘备若攻打他们两人,就是和蜀汉开战。
刘备虽然不怕所谓的蜀汉,但现在人家派人来,想用和平的方法解决两个汉朝的争端,若是刘备这个事实还要出兵,那就是有意挑起战端,陷大汉于水火之中。
陈子明等人没办法,只能和刘璋使团打起口水仗来,不过在陈子明看来也无所谓,只要曹操不占了益州,那都好对付。
一但曹操有占领益州的行动,陈子明绝对会说服刘备,大军全面出击,为蜀汉铲除这个乱臣贼子,开始一统天下的步伐。
如今既然已经是两个国家之间的事情,那就不能乱来,要讲究一个出兵有名。所以在大军备战的同时,各地基础建设加快。
投入大量资金发展刘备治下的八州之地,等待时机成熟,以雷霆手段干掉曹操和孙策。
至于增兵,那是不可能的,毕竟刘备治下只有两千多万百姓,保持一百二十万兵马已经是极限,而且各地的建设需要大量青壮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