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 曹操的决心
曹操表面上虽然不在意陈子明逼近洛阳,但心中其实非常着急,其一是怕陈子明真的拿下洛阳,到时候他就进退维谷,洛阳虽然难攻,但陈子明的战绩太显赫,名声太大,让曹操内心非常忌惮。
其二便是想知道洛阳的战况,若是能趁此机会拿下陈子明,无论生死,都将对刘备造成巨大的打击,断掉刘备一臂,以后对付刘备就轻松多了。
曹操一直在思索,要不要放弃这里,先带兵回去将陈子明解决掉,但真这么做,就等于中了陈子明的计策,曹操心中不甘,再说洛阳有荀彧和曹洪在,解决掉陈子明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主公,于禁将军来报,赵云与田丰多次设计,使得他的兵马多有损伤,于禁将军请主公尽快结束泾阳之战,前往凉州主持大局。”
作为曹操最为倚重的谋士,戏志才不得不提醒曹操,什么才是最为重要的,陈子明虽然厉害,但不过是刘备手下罢了,曹操要想和刘备争锋,就该将目光放长远点。
比如现在,曹操不该继续思考陈子明的事情,应该将这些事交个他的那些大将去做,曹操该尽快完成这次战略目标,那就是拿下凉州和汉中,从而取得和刘备争雄的资本。
“派人传令丘力居,若三日内攻不破泾阳城,叫他带着他的人回草原去。”曹操明白戏志才的意思,当即收心。
“传令夏侯渊,调集兵马,若三日后丘力居没能攻下泾阳城,则由其带兵攻城,必须一日内拿下泾阳城。”曹操不在给丘力居机会,因为他已经在泾阳城外拖太久了。
“传令夏侯惇部整军待令,若丘力居不听从命令,便带人杀过去,灭了丘力居!”曹操眼中杀机闪过,他一直将鲜卑兵马当成消耗敌军兵力的炮灰,如今炮灰作用不大,而且开始有点不听命令,也就没有必要留着了。
“传令长安夏侯尚,筹集粮草,待吾攻破泾阳城,便会带领大军前往扶风,与于禁大军合兵攻凉州。”
曹操一道道命令传出,手下大将开始调动兵马,最多三日,他们就要结束泾阳之战,将战场转移到凉州,至于丘力居,没人将他们当回事,毕竟现在的鲜卑兵马损失惨重,而且战斗力不入他们这群曹军大将眼中。
接到曹操命令的丘力居也无可奈何,泾阳城外已经损失五万兵马,可就是打不进去,现在鲜卑兵马皆疲惫不堪,而且粮草全部都由曹操提供,他倒是悄悄让人囤积了一些,以防万一,可是根本不足以十多万兵马消耗。
“来人,传令刘豹,三日内攻不下泾阳,本王处死全部匈奴人。”现在丘力居已经不在乎刘豹叛不叛变,因为他知道曹操已经失去耐心,这回曹操来真的了,曹操兵马调动,也没有瞒着丘力居。
“狼泥,调集鲜卑勇士,明日同刘豹一起攻城,但凡后退者,无论匈奴人还是鲜卑勇士,一律斩杀!”丘力居也下了狠心,如果不攻破泾阳,曹操是不会放过他的,现在也不是保留实力的时候。
“先生,如此下去不是办法,若不派兵增援麹义将军,恐泾阳危也。”赵云一脸疲惫,和田丰商议,想办法增援泾阳麹义。
“难也。”田丰也好不到那里去,长时间休息不好,作为文士,现在都没倒下,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于禁乃天下名将,有勇有谋,又有钟繇这等谋士相助,为之奈何。”
“于禁甚是可恶,我等兵马稍有调动,便会带大军来攻,根本不给我等前往泾阳增援的机会。”管宁怒气丛生,赵云将整个凉州的兵马集中在这里,就是想一口气打败于禁,从而带兵增援泾阳。
可是于禁从不与赵云决战,反正就是拖住赵云,根本不给赵云一点机会,赵云分兵去泾阳也会被于禁派兵阻拦,虽然田丰多次设计埋伏于禁,可惜都没有成功。
“大汉粮草缺失,不宜调动大军,此事守泾阳已失去意义。。。。。。”田丰和陈子明的意思一样,希望麹义放弃留守泾阳,免得徒增伤亡。
“泾阳重地,若无陛下圣旨,怎会轻易放弃。”赵云无奈的摇头,他虽然是凉州统率,但还不能命令镇守泾阳的麹义,更没有资格让麹义弃守泾阳。
“曹操封锁要道,陛下圣旨难以传来,如今唯有靠我等。。。。。。”曹操掌握了刘备的薄弱之地,那就是凉州远离刘备的统治,刘备想要传令给凉州,要么通过曹操的领地,要么绕道北方。
如今曹操封锁这些道路,刘备的军令根本穿不过来,他们也无法和刘备取得联系,只有带兵死守各地,等待刘备大军打通道路。
“不能坐以待毙,如今只能兵行险着!”田丰无奈的看向众将领。
“请先生下令!”
赵云等人知道,现在是拼命的时候了。
“赵云将军,明日起带领兵马全力攻打于禁大营,无需取得多大战果,只需让于禁无暇分心。”
“张绣将军,渭水上游藏有五千奇兵,你持军令,前往此地,调集兵马,顺水而下,破咸阳,攻长安,若破长安,则可断于禁粮道,使其军心大乱,我等再趁机破之。”
“万死不辞!”
张绣也不是怕死之人,其中的危险他当然知道,不过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刻领命而去。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看着一众将领离开,田丰无奈的叹了口气,就如田丰所说,这招棋真的很险,张绣的五千兵马若是提前暴露行踪,等着他们的将士全军覆没,而且就算张绣真的奇迹般攻破张安,待于禁大军后撤,张绣想走都难。
“子明先生,如今这局,当如何破之。”
田丰突然想起陈子明,那个年纪轻轻却创造无数奇迹的大才。希望这次,陈子明也能像以前那样,出奇谋,破强敌,挽救大汉于危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