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第三:幸福的中国人
看的书多了,不免形成一些印象。
似乎自有三教以来,中国人的头颅里虽有战场,有些杀伐,但相对而言,其实还算和平。
三教是如何统治中国人的?事实上,佛道两家似乎从未想过要统治,一个悟空,一个全性,一个出世,一个不争。倒是儒家一直在寻求统治,先来想要复礼,然而根本是仁,因此颇得草根的欢心,却不被肉食者所喜。后来成了礼教,倒是赢得了肉食者的欢心,却又经常招致草民的反对。
儒家似乎一直在统治中国,但又似乎一直在寻求统治,似乎也未能成为信仰,世人更多的只是敬畏他,而不是膜拜他。
似乎自有三教以来,中国人的头颅其实一直不被统治。
不仅不被统治,而且那可以统治他的却越发变得亲切,甚而慢慢地变成了亲人。
恰如一个小童拿着先生改过的卷子回家,正见到两个老头儿在门前下棋。两个老儿见了他来,就跟他嘘寒问暖,跟他说话,他却理也不理,就闷着头,不发一言地进屋去了。
这两个老儿却也不恼,一个只是把头摇摇,一个只是张口笑笑。这摇头的是爷爷,这笑笑的是外公,这爷爷便是道,这外公便是佛了。
这童子进了门,却才害怕起来,因为客厅里坐着的是他爹,这个爹就是儒。
童子就鼓足了勇气,把卷子交上来,说道:“爹,老师让你签个名字。”
这爹一看到了卷子,就拿起来了鞭子。
于是这边一个哭,一个骂,终于惊扰了外面两个下棋的,连忙过来给自己孙子说话。爷爷道:“那个,给他点记性就得了吧?”
外公道:“就是,可别打坏了孩子。”
那爹就一瞪眼:“都是你两惯坏了孩子。”
两个老儿这一听,又羞又恼,可又无可奈何,只得干瞪眼了。爷爷道:“算了,挨打的又不是我儿子。”
外公道:“罢了,反正他也不听话。”
就气哄哄地出了门去。
那童子这才知道了二老的好处,可是悔之晚矣,而今能期待的只剩下母亲。
这母亲就是菩萨了。
菩萨握着一把菜刀,急忙忙从厨房里走出来一看,怒了,你个挨千刀的,怎么又打我儿子?
这便是母亲的大慈大悲了。
毫无疑问,拥有菩萨的中国人是幸福的,观世音菩萨无疑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母亲,而每一个人的母亲大概都是观世音吧。
于是那童子哭道:“母亲,大慈大悲啊!”
却不知打在他身上,疼在娘身上,所以母亲也跟着哭了。
这菩萨却不全是佛教的,还有一半恰是礼教的,或者说她的起源是佛教的,但归宿却是儒教的,因为她是嫁给了儒教啊。
事实上,以我的印象而言,在中国人的头颅里,唯一能跟儒教相抗衡的就是菩萨,因为菩萨是唯一愿意跟儒教相和解的。
母亲就把童子护在身后,叫道:“你再敢打我儿子,老娘今天就不烧菜了。”
不烧菜?不烧菜,我还可以下馆子啊!于是这爹又祭出了他的大杀器:“都是你惯坏了孩子!”
闻此一言,这母亲便也有了一个反思,因此有些犹豫了,而这也正是天下的母亲对待自己的孩子时常有的态度了。
不溺爱也不残害,这便是母亲,这便是菩萨了。
不消说,这童子自然就是我说的中国人,或者说中国人的头颅了,这样的童子能不幸福么?
可你再看看另外的一些宗教,看看他们寻求统治的方式,看看他们统治的那些年代,再回头看看我们的,真的足以感到庆幸和骄傲了。
事实上,以我的一点浅见看来,相对于欧洲的中世纪,即使在中国最黑暗的清朝,中国人也算相对幸福了。因为你若是生在清朝,那还未必就是个奴才,可你若是在那边降生,你便天生是个罪人了。
你瞧,那两个老儿也许不中用,但其实一直在关心你。
你的母亲也许看起来软弱,但其实一直在保护你。
你的父亲也许看起来很威风,但其实有些虚弱,因为他有许多掣肘,也有许多敬畏。
而且,还有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