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八章 铁路和客专

2月底包头,寒气逼人,春节早已经过去了,连农历的元月,也差不多要过去了,可早春的寒意,没有彻底的消散。整个城市,还是清冷清冷的,说不定来自西伯利亚的大风,就会让温度降低十几度,下雪也不是不可能。

好在,天气照应,虽然清冷却没有下雪。全体大会还没有真正的开幕,可是包头已经迎来了繁华的人流,顺带着,也让包头这个新兴城市已经迎来了新的篇章。

在庞大,足以成为标志性建筑的包头火车站广场上,超过10万平方米的庞大广场,被划分成了三个部分,其中的三分之一,是大型的公交车转运转,整个包头,数千万人口,无数庞大的公司,企业政府部门,必须要公共交通才能够完美的运转,不是每一个人都拥有汽车的,公共交通是庞大城市必要的补充。

总计上百路的各种公交车,密集的分布在公交车站,火车站是公交车最重要的转运车站,无数线路在这里相交,还有出远门的人们,或者拿着行李上了火车,或者向不远处,不足800米的大型长途汽车站。

西北的火车虽然方便,可是近途,就不如汽车方便了,一些卧铺车,比起火车来说,还要舒服一点,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在火车大发展的同时,汽车也蓬勃的发*展起来。

公交车站,是一个城市最繁忙的地方,特别是千万的大城市来说,杨元钊借鉴了后世车站牌的做法。以整合的方式,布置了超过150路的公交车。每一个都有自己的位置,高高的巨幅牌子。明确的标注了每一个公交车的位置,在广场旁边的小卖铺里面,也有包头市的地图,这或许是包头火车站附近,最好的产品之一了,每一个第一次抵达包头的人,都会买一副包头地图。

6年的发展,包头已经不是原来,不足5万人。只有两条街的小小城市,在杨元钊的规划和发展之下,他的发展速度极快,最开始就瞄着一个超大型的大都会发展包头,已经成为了一个占地数百平方公里,庞大而整齐的大都会了,外人在来到包头,想到某些地方,如果没有地图的话。真的是一抹黑,上千万人口的庞大城市,真的忽悠几个人,迷路几个人。找都没有地方找去。

在火车站广场,最多见到的,就是拿着各种各样行李箱的旅客。出来之后直奔各种小卖铺,大的小的。总会拿一张地图翻看,然后在中间寻找到自己的目的地。或者上公交车,或者上出租车,直奔目的地。

除了公交车站的三分之一,另外的三分之一是绿地和广场景观,在夏天的时候,这里会成为周围市民或者旅客们纳凉的场所,美轮美奂的音乐喷泉,给人们送去舒心。

只有最后剩下的三分之一,才是站前广场和车站,无数南来北往的人,会在火车站乘车,前往中国的各个地方。通过城市的扩张,火车站已经从原来市郊部位,变成了市中心,米字型的火车线路,成为了城市的核心和中轴线,整齐的把整个城市分成了8个部分,现在,大部分城市功能,都在这八个部分之中实现。

在去年年底完工的,西北快速铁路专线车站,把客车跟火车分离,以获得更快的速度和运输密度,这一条铁路线的最高时速达到了165公里每小时,基本上,达到了蒸汽机车运营速度的极限了,当然了,如果不考虑经济性,只追求速度的话,甚至超过200公里的都有,这有什么用,在内燃机车没有完全的研制成功,测试所有的项目之前,这恐怕是整个世界上面,最快的铁路。

由于最高的时速提高了30%,平均速度也提升了15%左右,西北跟周围的联系,就更加的密切了,哪怕是远在数千里之遥,距离包头最远的新疆,一旦客专完成,可以减少三分之一的时间,这对于动辄三四十小时的长途旅行来说,或许可以压缩到一天之内,或者一天多一点。

客专的修建,是多方参考的结果,特别是米哈伊领导的铁路局,经过了周密衡量,特别是西北逐步拓展,各行业的工资收入都迅猛提升的时候,铁路自然也迎来了旅客人数的持续上涨。

最开始,只有出远门或者必须要出来才坐的火车的,基本上都是公事,后来发展到探亲访友的,一些搬迁到别的地方的亲朋好友,要见一见,叙叙旧,后面就发展到了,单纯出去玩,借助着假期,去中国的名山大川,去曾经只在历史书中间写到风景名胜看一看。

虽然这些人,在全体国民和市民之中,只是一个非常微不足道的小数目,但是这个小数目,可是相对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哪怕仅仅是西北,就超过了3.5亿的人口来说,百分之一都是一个庞大的无法衡量的人数,更何况还有传统的中国春运。

米哈伊也是来到了中国,到了西北之后,才感受到中国文明的独特魅力,特别是春运,哪怕是大部分西北人都在西北定居了,可是在春节,绝大部分还会回到他的祖居地,或者祭奠先辈,或者看望家中的父老,西北发达的铁路网,让整个中国最远的距离,也不过是30个小时左右,这种情况之下,来回耽误个四五天,对于任何一个西北工人来说,都不算什么,铁路的票价,相对于西北高级工人的工资来说,那都不是事情,在五级工每月工资高达680元的时代,一张不到8元的火车票,这根本就不算什么,一家人出去一趟回来,也不过是一两百块钱。

庞大收入,提前造就了旅游探亲的潮流,也造就了中国独特的春运,超过2亿人大迁徙,集中在进入腊月10日之后,到春节元月20左右的40天时间之中,累积快5亿人,这样规模的迁徙,在最初的时候,让米哈伊手忙脚乱,但是庞大的人口运量,也代表着巨大的营业额,也带来了铁路系统庞大的盈利,这是最好的时代。

米哈伊怎么说都是在美国铁路大时代,从盛世走向衰落的时候走过来,见到了西北庞大的铁路网和完美的运行图,这才扎根下来,这个年过六十岁的老头,几乎把后半生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了中国铁路的建设之中,中国庞大的运力和人口,让他全力以赴的为中国的铁路完善和培养人才,为中国的铁路创造了巨大利益,也促进了中国铁路的完善,为世界第一大铁路网的兴建和完善,奠定的基础。

也正是他,看到了客运的出色作用,在安全性和运力上面考虑,提出了独特的客运专线的计划,这个计划在提出之初,就得到了杨元钊的重视,这种做法,或许对其他国家来说,算的上一种浪费,可对于人口众多,本身国土面积庞大的中国来说,这是最佳的选择,独特的春运和故乡情节,会让中国的铁路,一直不缺乏运力,而数量庞大的货物外运,也会让闲时也可以临时专做货运,增加运输量的底蕴。

正是清楚了这一点,杨元钊亲自着手安排资金,在庞大资金的推动之下,中国的铁路建设,在原来的干线铁路和货运铁路的基础上面,掀起了另外的一个高峰,客运专线建设,从1913年开始,到1918年结束,5年的时间,铁路建设长度,超过了之前6年的一倍以上,但是总通车里程,提升的有限。

绝大多数的客专,都是在原有的铁路线的基础上面兴建,虽然不可能是完全重合,但是大致的脉络还是一致的,这在某些程度上面,不能够算是增加的里程,可是对于中国的改变却是巨大,更快捷的速度,更大密度的客车车次,甚至舒适度等的安排,因为是旅客列车,不像是货车那样余量很小,除非是春运,否则其他时段,客车的核定速度都比客货两运的铁路要高,所以具备很多的优势,可以给乘客带来更加出色的乘坐享受,更方便快捷的抵达目的地。

客专规格较高,特别杨元钊还要求,高规格的同时,必须要留有余量,毕竟这个客专还是蒸汽机时代的客专,杨元钊非常清楚未来的发展历程,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再到电力机车,甚至到后来,分段式动力的动车和高铁。客专不可能一步到位,但是必须留余量,以备接下来的一系列改革,最起码要给内燃机车留足余量。

内燃机车的研究工作,已经在进行着了,虽然还没有完全成功,但是基本数据是有了,在基本数据之下,为客专保持余量是可行的,甚至杨元钊还根据回忆,预留了一些未来电力改造余量。

今天,这个在去年刚刚完全整修过火车站焕然一新,来自西安的陕西的代表团的专列,会在上午的8时左右抵达,这是第一个抵达西北代表团的,从这一天开始,一直到第二天晚上,以省为单位,全部代表团,都会陆续的抵达。(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