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四)

说是从省服,实际上也有各自佩饰,只是相比具服来说要少一些,缨、巾、佩、纷、囊这些东西都少不了。

所谓章服之美,便是如此了。

陈佑骑上一匹『毛』『色』纯白的温顺母马,在二十骑手护卫之下缓缓朝军营行去。

之前在孟昶治理之下,蜀地本就重视文教之事,如今又有陈佑这一番表演,至少这锦官府一定会掀起又一波读书向学的高『潮』。

“过去吧。”

听到负责查验的军汉如此说,张锡连忙接过自己的考条,提着木盒继续向前。

这木盒里面装着几只『毛』笔、三块墨、一方石砚、一块笔搁,还有一小罐清水和几块干粮。

清水他特意多带了些,一来是天热防水不够,二来是能用来研墨。

“灌州导江县张锡字贶之,策论科。”

府衙书吏将张锡的信息记录在一个编号下,然后从竹篮中找出相应的木牌,核对无误之后递给张锡:“拿好了,乙字场从东边数第二个就是。”

张锡轻声道谢,一边向前走一遍查看木牌:乙三四。

乙字场第三十四号考棚,也不知是好是坏。

心中正想着,突然听到后面传来一阵喧哗之声,扭头一看,只见最外面查有无夹带地方正有两名军士叉着一中年男子朝外去。

那男子面带惊慌之『色』,只是一个劲的挣扎,口中喊着“放开”、“斯文”之类的话语。

这又是想要作弊被查到了。

张锡摇了摇头,继续向前走。

自开始入场以来,这已经是第八个了,明知不准作弊,仍旧夹带小抄试图蒙混过关,也不知该说他们执着呢,还是该骂他们蠢。

考场被分为十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两条过道,在这过道中,隔十步便有一名军士持枪而立。

张锡控制着自己的目光尽量避开军士,专心寻找自己的考棚。

三十四号位正好是靠近监考台的第一个位置。

找到考棚之后,还没放下木盒,张锡就忍不住向监考台看去。

监考台上搭了一个木棚,摆放着五套桌椅,此时尚无考官入座。

只是不知为何,张锡心里开始紧张起来。

深吸一口气,暗自给自己鼓劲,放下木盒,坐到木凳上整理笔墨等物。

眼看到了寅正三刻,除了那些被叉出去的,其他考生基本上都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不得不说,陈佑第一次主持考试,在各个环节预留的时间都十分充分。

就在张锡胡思『乱』想之时,突然听到一声呼喊:“诸生起,迎使君及监考!”

张锡连忙起身,站到过道上。

他就在监考台下,一抬头,就看到不远处有五人正朝监考台行去。

这五人身上的主『色』调分别是一紫一绿一青两白。

最前方之人头裹黑介帻,戴三梁进贤冠,系青緌,冠上有三彩紫纷;身穿绛纱单衣、白裙、紫襦;脚踏乌皮履。

其身又佩革带钩褵、假带、紫绶、鞶囊、双佩、鱼等。

再看面容,不过二十余岁的模样,顾盼之际神采飞扬。

这便是权知锦官府事陈佑了!

至于陈佑后面的四人,却是完全被人忽视。

随着陈佑五人走近,考场内的气氛渐渐凝滞,除了众人的呼吸声,和陈佑等人的脚步声,再也听不到其它声音。

说来也怪,看着陈使君沉稳的步伐,张锡此时却是心情平静下来,心中杂念尽去。

陈佑走到监考台中间的桌子后站定,扫视全场。

凡是其目光所及之处的考生皆是昂首挺胸,恨不得招手示意他看向自己。

扫视一圈后,陈佑收回目光,面带微笑朗声道:“某承帝令,代天选才,如此方有此次锦官府试。”

所有人都看向他,等着他接下来的话语。

“诸生皆是有学识之人,想来区区府试不在话下。然而,此次中者皆榜下授官,其三甲更会被某举荐御前!故而某及诸考官将优中选优,望诸君全力以赴,方不留遗憾!”

所谓优中选优,潜台词就是:我只录取极少的一部分。

这话一出,有些人是两股战战,有些人却是斗志昂扬。

那些斗志昂扬之人此时仿若心有灵犀般,皆拱手应道:“喏!”

陈佑满意地点点头,目光转向赵振宇。

赵振宇一直是心神紧绷,一看到陈佑的示意,立刻上前一步,大声宣布道:“此次府试,自辰初至酉正,酉正鸣金之后仍不交卷者视为弃考。”

场中气氛再次沉闷下来,诸生都仔细听着赵振宇的话。

“若有手快之人,鸣金之前便可交卷,试卷覆于桌上便可。”

“若有抄袭、协助抄袭者,叉出考场示众,罚钱粮,报礼部,五年内不得再考。”

这一条,杀气腾腾,直让那些心怀诡谲之人胆颤不已。

“所有答案,皆誊于纸上,纸张不足者可举手示意。”

说到这里,赵振宇面『色』缓和下来:“奉使君之令,考场备有笔墨,若有不足者亦可示意申领。只是笔墨皆是廉价,还望诸生仔细些!”

立刻就有那等机灵的考生大声道:“使君仁爱!”

这一下许多考生都反应过来,一齐赞道:“使君仁爱!”

陈佑含笑点头,眼看快到辰时,示意赵振宇继续说。

赵振宇又一连说了几条事项,例如中午提供饮食,只是好吃的需要掏钱购买,不掏钱也能得到干粮、热水,等等。

终于赶在辰时到来之前说完了,此时手捧试卷、纸张的小吏仆役已经站到了各条通道前头。

陈佑看再无疏漏,便静待钟鼓响起。

没等多久,钟鼓便响了,陈佑立刻下令道:“发卷开考!”

张锡坐在最前面,是他这一列第一个拿到试卷的。

总共四张试卷,六道题,看起来不是很多。

张锡大略看了一下题目,决定先写把两首诗写完,免得写到最后才思枯竭,做不出什么好诗来。

两首诗,一首以“悯农”为题,一首要求咏“草”。

第一首,正合陈使君的施政之策,不但限定了对象是“农”,而且说明了感情是“悯”,即便写不出来好诗,也不至于跑题。

但第二首,要咏“草”,这让张锡陷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