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二)

郑小乙笑了笑:“不能讲心里有谱,只是想同各位哥哥商量商量!”

在座几人,或是扯出一丝笑容,或是面无表情。

眼前这几家,身为庐州有数的大户,平常接触不少,但关系亲近不到哪里去,这次能坐到一起好声好气地商议,全是托了宋国说客的福。

“那些虚的没必要再讲。”潭姓老者指点着在座众人,后又指向自己,“你我几家平日里有些许龃龉,但真讲起来,关系比其他人还是好一点。我是觉得以后怎么样先不讲,但这一次咱们几家还是要站到一块。”

“潭老哥讲到我心头里了,几位也晓得我郑家就在这合肥城里面,在州衙有点个关系。”

说到这里,郑小乙面露诚恳的笑容,朝四周拱手:“咱们几家共进退,我也不敢自己就下决定,只是把得到的消息讲出来,一块来商讨行止。”

这话说出口,叫在座之人尽皆颔首。

郑小乙微微一笑,端起汤盏喝了一口才道:“这消息也不是什么秘密,几位要是有心,也能打听出来真伪。一个是庐州兵马大部分都跟着水军走了,另外一个是这粮道是交给咱们的舒使君来负责。”

“哦?那魏王呢?”

“据说魏王要跟着陈佑一块去舒州。”

几人互相对视,谁也没有先开口。

安静一阵,郑小乙打破沉默:“我先讲吧,看现在的情形,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那也不是一定能成。”

“做了不一定能成,不做一定不能成。更何况,就算咱几个不做,保不齐那几家就做成了!”

“只要能联系上宋国,还是能成功的。”

......

原本的主题是要不要起事,结果讨论着讨论着,主题渐渐偏向怎么才能做成。

最终,随着郑小乙的一声:“既然如此,咱就各施手段,早日联系上宋国,免得失了时机才是。”

这次会面到此结束,毛、潭等人离开郑家,各自回去安排。

可怜这些人暂时不敢离开合肥,就陈佑的态度看,正经辞行走不了,偷偷溜走必然会引起怀疑。只能先安排好人手,等陈佑出发之后再回到家中。

说白了就是没有亡命之徒那种孤注一掷的决心,这种人不怕他来硬的,就怕他暗搓搓的软刀子割肉。

十月十七日,巢湖边上布满大小船只,一队又一队的军兵排队登船,各式各样的工具也被拆成一块一块地装箱搬入船舱,当然也少不了粮食酒水。

陈佑今天要带着自己的幕僚团队出发去前线,当然魏王也会跟着一块去。

在他登船之前,鞠兴达找到他,禀报说有人谋叛。

他当然知道有人要谋叛,而且还知道是哪些人,毕竟他让人关注着毛家,前次的聚会去了哪几个他知道的一清二楚。

至于田长鑫,他也参与了一次聚会,说来可笑,当时四五个人,只有他一个坚定地要起事,其余几个都是瞻前顾后以稳为主。幸好田长鑫没能说服那些人,否则陈佑绝对饶不了他。

“是庐江毛家!”在陈佑平静的目光注视下,没等到询问的鞠兴达只好自己说出答案。

说完他明白别想等着陈佑主动问,当即解释道:“主要是他们家前段时间买了不少粮食,下官安排人到他家去看了,根本不给人靠近......”

“助之去拟军令,着徐安寅协助鞠兴达剿灭境内谋叛贼人!”

陈佑等鞠兴达说完,根本没有多问,立刻就让范昌祐去写命令。

等待范昌祐写军令的这段时间,陈佑十分郑重地对鞠兴达说:“立峰,前面有田家,现在又有毛家,我很惶恐啊!”

鞠兴达带着几分茫然看着陈佑,不明白他是什么意思。

陈佑没有云遮雾绕,直截了当的继续道:“田家,毛家,都是州衙定下的当地贤良,田家还好,不愧它贤良之名,可毛家呢?虽说只是嫌疑,但现在这的情况,怕是嫌疑要成真。毛家如此,其它的所谓贤良,会不会也是如此?”

鞠兴达明白了。

陈佑能看出来他明白了,因为在十月的冷风中,他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腰背也不由自主地多了一些弧度。

其实陈佑不明白鞠兴达之前怎么会是忽视的,他明明交代了要盯着当地大户。

不过问题不大,反正他自己手底下有人盯着,不至于出现什么不在掌控之中的事情。

很快范昌祐就带着写好盖章的军令来了,陈佑看了一遍没问题,顺手递给鞠兴达。

鞠兴达结果命令,脸上带了些激动的红晕:“节使放心!下官定不让任何一个有心谋叛之人逃脱!”

“嗯。”陈佑挥挥手,没有多说,带着范昌祐上船。

......

舒城县一处宅子里,两个富商打扮的人和一个青衫文士围桌而坐,三个人每人手里端着一个红陶茶盏,时不时轻啜一口。

只是桌上的气氛有些沉闷,三个人脸上布满愁云。

好一会儿,上次去庐江见胡大郎的那个商人苦着脸开口:“大掌柜,这擩山的事情,到底该怎么办,你总得拿出个章程来。”

“是啊!”另一个商人接过话头,“你说叫我们想法子让枢密院的细作晓得,总不能直接跑到他们面前去说吧?再说了,就算要当面说,我也得知道哪个是枢密院的细作啊!”

文士仍然是皱着眉没有说话。

“说起来大掌柜为什么不直接去告诉都督府或者节度府,总比咱们在这里烦神来得好。”

这时候文士才放下茶盏开口:“我们不能直接接触官衙。”

沉吟一阵,文士吩咐道:“也别找枢密院细作了,庐江县的田家会找州衙告密,直接引他们注意到擩山的那处营地就好。”

“好。正巧我这里准备新提拔一个管事,不如就安排他过去。”

“能办好事情就成。”

鞠兴达骑在马背上,领着五百战兵出了合肥城,朝庐江赶去。

原本徐安寅只准备给他两百人的,然而意识到事情有些不对劲的鞠兴达心中不安,便多要了些人。不管怎样,现在一切都不确定,求稳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