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秦宗权作乱

黄巢败亡,作为黄巢曾经得力干将的朱温,内心是五味杂陈,毕竟他今天拥有的一切,都来自黄巢义军的原始积累。他不恨黄巢,甚至有点惋惜旧主,庆幸自己抽身不晚。

朱温读书不多,跟随黄巢义军作战时,凭的是自己勇猛不怕死,狡黠直觉还有些许运气。主政汴州,刚接手时,面对汴州荆棘蔽野,满目疮痍,他是泄气和绝望的,义军的流寇做派一直在他心里蔓延。妻子张惠却满心欢喜,要以汴州为家。张惠建议朱温要自我经营,以轻徭薄赋,奖励农耕的方法吸引各地流民来汴州从事农业生产,发展经济。使汴州财政尽量能做到自给自足,汴州百姓最好家家有余粮,丰衣足食,才能安居乐业,汴州才能稳定。将汴州当成自己的家,宣武军的家,有家才不会凄风苦雨地四处流浪,任人驱逐,到处挨打,惹人嫌弃。有了根基,要扩大发展就有可能。黄巢的失败,朱温除了惋惜,自己心里还是有些恐惧,害怕哪一天自己也象黄巢一样被人给灭了。张惠抓住朱温的恐惧心里,要朱温多爱惜子民,多听多看多交朋友少树敌,自己不懂的话,就招些高明人士帮忙谋划,集思广益。自己强大了,就不怕别人加害了。朱温爱张惠美丽的容颜,更爱她广阔的心胸。张惠每次对他温存款款,轻声细语,讲话简单明了,他都非常受用。他听从张惠的建议,一边采取宽松政策发展经济,一边严格训练军队,一边网罗人才。台州刺史李振这时候走入了他的视线。

李振本姓“安”,祖父李抱真是唐中期的潞州节度使,司空。因安禄山叛乱,一些姓“安”的朝廷命官耻于和乱军头子同姓,朝廷允准这些“忠臣”改“安”姓为“李”,李振先辈于是成了皇帝同宗,但他身上有着难以磨灭的突厥人血统。

年轻时的李振饱读诗书,希望通过科考求得功名,但政治腐败,官场黑暗让他一再名落孙山,他心灰意懒,弃笔从戎,以一介书生,在刀枪里拼搏,荣升至金吾将军,以武职迁任台州刺史。台州彼时正有武装动乱,朝廷希望不加兵戎,以怀柔方式制之,因文官难有胆略,故调武官李振任职。李振人未到台州,武装头子董昌就造反称帝,李振孤身赴任,没有兵卒加持,只好折还。路过汴州,听说朱温将汴州治理的有声有色,就想去参观学习,于是到汴州拜访朱温。

李振虽出身武职,却饱读诗书,讲话圆融,对时事把握精准,让朱温相见恨晚,执意挽留,辟为从事。

李振在朱温身边做了五件有名的大事件:1.在保废唐昭宗的问题上,劝朱温保昭宗,赢得”挟天子以令诸侯”。

2.骗杀降将王师范。3.白马驿杀唐朝臣。4.废唐哀帝李祝建梁(后梁)。5.失节而死。

李振是唐王朝的掘墓人之一。

敬翔字子振,是唐中宗时平阳王敬晖的后人。史称其“少好读书,尤长刀笔,应用敏捷。”

这也是一个希望通过科考获取功名的人,可惜天不遂人愿,屡考屡败。敬翔性格认真,对读书出仕坚持执着,因阮囊羞涩,一直滞留长安,希冀哪一天朝廷开考时他能及时赶到并再次参加科考。黄巢打入长安,他惧怕兵患,才随民众逃离帝都,也不愿离帝都太远,更不想回到自己家乡,就到长安附近的治安相对稳定的汴州投奔同乡唐观察支使王发。王发以同乡之礼安排他的食宿,但没给任何公职。敬翔温饱保证,奈何身无分文,好在他身处公衙,那些门人皂隶,街坊邻人时常来向他求写个信儿,问个字儿,分辨些事儿,敬翔都热诚相待,他代写的书信更时常有警句佳文,令人惊艳,宣武军中下层军士也时常来求他写写书信文章什么的。他的好文笔渐渐让朱温知道,朱温于是直接跟王发要人。

见了面后,朱温直接问敬翔:“子振先生读过《春秋》么《春秋》讲的什么?”“《春秋》无非讲的是诸侯之间你死我活,争权夺利之事。”“那《春秋》所述兵法,当今当世可用么?”“非也。”敬翔答道。“兵者,不厌诈也。应以多变应不变,以奇制正者胜。《春秋》乃古法,不宜用于今日之变也。”朱温大喜,“以宣武掌书记,太府卿”任用敬翔,其在幕府三十余年,军谋,民政,朱温一以委之。且“翔尽心勤劳,昼夜不寐,自言惟马上乃得休息。”

汴州在朱温用心经营下,文揽得人才李振,敬翔,谢瞳,刘悍。武有庞师古,葛从周,张归霸,霍存。兵精粮足,但汴州地处中原,自古易攻难守。它的西面蔡州秦宗权自从黄巢败亡后,自称继承义军衣钵,继续高举反唐大旗,攻城略地,公元885年正月,正是唐僖宗还都的时候,秦宗权派部将卢塘攻击汴州,朱温亲率本部南下焦夷(今安微亳县)大败卢塘,秦宗权却无以为意,不在乎卢塘的敗战,于唐光启元年(公元885年)三月,在蔡州公然称帝,置百官,国号:大齐。派兵四处烧杀掳掠,刚刚回京的唐僖宗只好任命离蔡州最近的徐州的武宁军节度使时溥为蔡州四面行营兵马都统,朱温为蔡州西北面行营都统,进朱温为沛郡王,镇压秦宗权作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