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辅臣归京 迁海令下

七月流火,王辅臣时隔多年之后,终于回到了京城之中。不过他回城一事非常的低调。朝廷如今东南虽然打退了郑成功的北伐,但是又在厦门遭遇了大败。加之李定国如果顽固的肿瘤一般,牢牢的控制着云南,甚至把触角伸到了广西。

先帝宾天,新帝即位。整个北京城之中笼罩在一片愁云之中。所以王辅臣回府自然是低调万分,他清晨在更夫还在街上的时候,便是早早的等在了城门旁边。城门一开,便是带着数十个亲兵一拥而进。

不过王家府中还是很开心的,虽然在王辅臣的命令之下,并没有张灯结彩。不过府中众人,除了当值的守卫。皆都在王家府一进院之内,跪地迎接。王辅臣已经有了六年没有回家,回家之后,环视众人。

大部分面孔依旧是那般熟悉,为首的乃是乌兰,她的身后王吉贞和甄玉蝉分别跪在了乌兰两侧。王吉贞见到了众人之后,并没有像之前那样咧嘴大笑,显得自己率真但是很开心。

他罕见的露出了深沉的样子,冷哼一声道:“你们仨跟我去书房。”三个自然是王家府中的三个主子,乌兰、甄玉蝉和王吉贞。乌兰脸上闪过一丝喜色,王辅臣将她当做正儿八经的主子看,自然是让她高兴。

而甄玉蝉的俏脸之上,尽是寒色,阴冷的能够滴出水来。所谓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但是甄玉蝉这几年在府中瞒着王辅臣,干过了多少亏心事。她自己也怕要是被王辅臣摸了底,只能玩完。王吉贞也是多年第一次见到自己的父亲,心中也有些纳闷,就这么一个儿子,多年不见怎么还是一张冷脸。

众人心思百态,不过王辅臣一声令下,就都跟着王辅臣去了书房之中。一进书房之后,甄玉蝉就又跪在地上,一副惶恐的模样。乌兰见状,也赶紧跟着跪了下去,王吉贞一边吐槽这古代的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一边也跟着两个娘亲跪了下去。准备好了承受王辅臣怒火。

王辅臣先是冷冷的看向了甄玉蝉,“玉蝉,为夫希望你记得你的位置,记得你的本分。”一句话说的甄玉蝉心里“咯噔咯噔”跳个不停。甄玉蝉是什么位置?妾室的位置。不守本分?这用来说评价一个女人,是一个极为恶劣的评价。

不过一句不守本分的内含实在是太多,究竟是哪里不守本分。王辅臣没有说,他反而一下子把王吉贞从跪着的地上抱了起来。长满胡子的大嘴,摩擦了一下王吉贞的脸颊。

“是驹儿让您费心了。大同府杀黄家之人,是驹儿提出来的。和娘亲没有关系。”王吉贞小声的说道。他就是傻子也能看得出王辅臣对甄玉蝉的不悦,王吉贞希望通过自己缓和两个人之间的感情。

“黄家之事,我知道经过。钱和给我写信了。你杀的对与不对,都已经过去了。而且你若不杀黄家,这些年前线总兵之中,虽然你父亲做出来的功绩算得上是出色,但是断断也没有道理单单让我调回京畿。”王辅臣虽然远在东南,但是对于京城的人事调动,他依旧有着自己独特的嗅觉。

其实这些年在王辅臣的眼里,王吉贞没有干过的大事,无非两件,福佑院结识三阿哥,还有着杀黄家之人一事。这两件事,王辅臣觉得都做的不错。至少从目前结果看来不错。

虽然让瓜尔佳氏成了王家的强敌,但是王辅臣也知道。自己走到了现在这一步,只要宫中不点头。瓜尔佳氏给自己带点小脚还可以,但是想要把自己整倒那是不可能的。

“驹儿南下读书,既然你已经让我娘点头。那我也不说什么了。不过你也别想的太美,驹儿只在江南待五年。五年之后,哪怕是已经考上了举子,也要给我下东南。这五年权当给他养一养身子骨。

而且不待在甄家。成知的信,我也看到了,那个石田先生虽然有着才名,但是不教授官宦子弟。索性就去把身份隐藏起来,就让王氏带着驹儿南下,扮成母子,也过一过清贫的生活。”

话罢,王辅臣就放下了王吉贞,出门而去。留下了众人在书房之内忐忑不安。

顺治十八年,七月之后,京城之中,逐渐就恢复到一片平静之中。而整个中国亦是如此,李定国全心在云南屯田,郑成功也是没有再出厦门。只不过九月中发生了一件大事。在厦门的郑成功,突袭了红夷鬼占据的台湾岛。

十月,迁海令下。实行海禁,勒令江南、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里至五十里,并尽烧船只,片板不准下海。这次迁海令较之顺治十二年的禁海令更加严格。

起初的禁令的形式大于实际,毕竟沿海那么多,官军不可能彻底的管控的住。这次迁移之后就不一样了。彻底了远离了海岸线,就是想走私和打渔也变得不可能实现。

也正因为这样做彻底的掐断了沿海民众的活路,导致了东南又起造反和屠杀。前前后后,被杀掉了数十万之众,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要说迁海令针对郑成功只是笑话,且不说郑成功还占据着厦门,金门两地,和东南沿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抛开了东南沿海,郑成功完全可以驶船至吕宋等地开展海贸。

王吉贞曾对玄烨打趣,这比蚊帐里面把蚊子饿死还不切实际。不过他也知道,这件事尚未亲政的玄烨没有办法控制。实际上是朝堂之中,禁海派和开海派的矛盾。禁海派有着大私贩的财力支持,又有着根深蒂固的传统政治力量。加之现在又找到了借口,自然是压制的开海派抬不起头来。

即便如此,王吉贞还是和玄烨讲了诸多开放海贸的好处。而汤若望也对此大加赞赏。王吉贞这样做的原因无他,不过是希望将来假如自己造反失败,也能改变历史一点。

顺治十八年在迁海令之中,最终结束。

康熙元年悄然开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