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潜藏的危机

周夫子的眼睛闭了起来,充满自责的表情写在脸上,“我祸害了大宋”几个字仿佛浮在头顶。

看他自责,长孙弘心中不忍,插嘴道:“夫子……其实也不是这样,北地盼着大宋打过去的人,也不在少数,而南边一心要恢复故土、壮我河山的有识之士也是有的,只不过……”

周夫子缓缓睁开眼,一边摆手,一边慢慢说道:“长孙弘,你听说过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吗?”

“这个……倒是听过。”长孙弘没料到温水煮青蛙的典故在宋代就有流传。

“如今的大宋,就是那只青蛙。”周夫子苦笑:“金人狡诈,明白当年辽人占据中原却无力统治后的下场,为不前蹈覆辙,故意逼而不攻,威而不慑,十几万大军压境却与官家定了叔侄之盟,既让我们知道他随时可以打过来,又对我们说,只要不再产生收复北地的想法,就可保得太平无事。”

“几十年过去,大宋从上至下,尽皆以为只要不生事端,就可保得太平,乐享安逸,纵然恶狼在侧也视而不见,自欺欺人,早已没了斗志心气。”

“这心气乃人的骨髓,没了心气等于抽了骨髓,大宋现在已经成了那只被煮熟的青蛙,还被抽了骨髓,毫无进取之心,反抗之力了。”

他停一停,又向长孙弘:“但是恶狼始终是恶狼,他不咬你,是因为他暂时不想,只要他觉得饿了,迟早会咬你一口,到那时候,什么都晚了。兵厌战将怕死,文臣无气节,除了一味求和贪生,别无他法,这却怪不得金人,是我们自己把自己养成懦夫的。”

长孙弘深深的点头,他觉得,周朗对历史发展的走势看得很清楚,游牧民族逐鹿神州,是客观规律,不是中原汉人想或者不想就能改变的,农业时代对土地的渴望与争夺,贯穿了几千年,不论游牧民族还是农耕文化,都依赖土地生存,不然何来开疆劽土成就一世功名一说呢?

辽人如此,金人如此,包括已经登上历史舞台的蒙古人,同样如此,他们纵横大漠,不懂生产,锦绣中华千里江山万代富贵早已让他们垂涎三尺,只要中原王朝一旦衰败,他们就会蜂拥而入,抢掠豪夺,甚至鹊巢鸠占,做中华之主。

往大了说,这是生产力决定的必然,是肯定会发生的血腥进程。

要么你死,要么我活。

没有第二条路。

长孙弘凝神道:“夫子说的是,光靠纳款求和,保不得万全。”

周夫子凝望着他,目光中透着满满的希冀,缓声道:“你明白这些,最好不过,省了我多少说辞。如今朝中,明白这道理的人越来越少,尸位素餐、自私自利的人却占了多数,长此以往,大宋这只青蛙,早晚会被蘸上佐料,入了他人口腹之中啊。”

他叹道:“我老了,管不了这许多,一杯黄土葬旧人,哪管身前死后事。按理,我一个半边身子入土的人,不该想这么多。”

他的手在矮几上摩挲,五指张开又捏紧,似乎内心里的激动如翻江倒海的大浪,起伏不平。

长孙弘第一次关注周夫子的手,那手枯黄而无血色,如一根老朽的树枝,树皮一样的皮肤上裂纹斑斑,这是因为常年劳作留下的痕迹,周夫子没有得到官府的职禄,被贬后没有收入,受尽了苦楚。

“但是我不甘心呐!”周朗低吼着,五指成拳:“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哪怕我吃了一颗官家给我的米,我也要尽一份臣子的责任!老朽无能,只能把希望都寄托在年轻人身上。长孙弘!你一定要记着,收复故土、雪耻报仇,一时一刻都不能忘却!不管你今后能走到哪一步,能不能做官,都要把这份理念,坚持在心里,有朝一日凤翔天、我要天下尽我鸣!”

周朗站了起来,瘦削的身躯如青山横江,布袍纶巾似劲风鼓动,飘荡天地,整个人明明平常的站着,却犹如澎湃之气铺天盖地,震得长孙弘几乎张不开口来。

原以为,有骨气的宋人,就那么几个,没有料到在这蜀中小州里,也隐居着一位顶天立地般的老人。

说教、唠叨,这一刻都化为了飞沫,长孙弘完全改变了对周夫子的看法,那一个刻板的教书匠,已化为了一位值得任何人敬佩的斗士。

“长孙弘记下来,永不相忘。”长孙弘这时刻,似乎也找不到旁的话来。

周朗做了几个深呼吸,才控制住激昂的情绪,他仍然站着,背负双手,目视窗外,横眉怒目不可一世,宛如当年在金銮殿上手写血书的样子。

这一刻的凝固,让很多年后,长孙弘都记得今日的周夫子。

…….

同样的天空下,川峡四路制置使驻地沔州,一样的风和日丽。

这里背靠川峡四路,前临秦岭天险,出陈仓斜谷即可进入关中平原,窥视金国长安,宋朝在这里一直往前,有五州三关,扼守巴蜀屏障,将外敌挡在秦岭一线,蜀地多山,不利骑兵,有这一道屏障在,可保蜀中无忧。

沔州地处汉中平原,周边无山,不是利于固守之地,又处于五州三关的屏障之后,故而没有修筑城墙,城池就那么散在广阔的平地上,黑压压的一片。

川峡四路安抚制置使的官邸,就在城池西南角上,占据了偌大的一块地,筑有房屋角楼,还有一个巨大的演武场,用于阅兵演习。

制置使的住处和公堂,设在官邸正中,前面三道门庭,戍兵无数,金戈铁马,俨然威武严整。

后堂私宅中,几个人正在一间花厅中议事,门窗紧闭,宛如密室。

室内共有数人,个个愁眉紧锁,状如失魂落魄,虽然大部分都是孔武有力的武将,却无一分气壮山河的气概。

坐在当中的一人,却是文官穿着,一领圆领常服,丝绸所制,显得华丽贵气。一顶飞翅幞头,表示这是一位官职很高的官员。腰带宝玉脚蹬皮靴,更是把此人的富贵衬托着跃上一个档次。

富贵荣华中,这人却与其他人一样,脸色发白面带考妣,坐卧不安的焦急万分,他却正是川峡四路制置使桂如渊。

“你说蒙古人已经攻下利州木本城,还杀了镇将麻仲、马翼?”桂如渊急吼吼的道,额头上汗珠密布。

“正是!从那边逃出来的溃兵已经到了七方关,不会有假。”兴元府镇帅赵彦呐沉声道,他披着一身锁子甲,戎装未去,大概是刚刚快马从前线赶回来的。

桂如渊额头的汗出得更多了,如小河流畅,旁边一员将官知趣的递上一方绸缎帕子,他抓过去就抹,片刻就打湿了手帕。

“蒙古人不是派遣使者过来,要与我们结盟伐金吗?”他擦着汗,一个劲的喊:“这边却又派兵抄掠,杀人掠地,到底是何用意?”

座中众将面面相觑,无人作声。

“说啊!”桂如渊暴跳:“平日里养你们花老子那么多银子,这时候一个屁也放不出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