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土地改革遭破坏,京中形势一边倒

“虽然海战大捷,但是这一次大明展现出来的实力更让天下震惊,不仅后金感到了恐慌,鞑靼、日本、以及西方许多国家也是蠢蠢欲动,书信来往不断,看起来有多国联合的趋势,皇上迫于压力,相信了温体仁的说法,认为您的做法,将会挑起世界纷争……”

薛云看着杨乐冷静的脸颊,通过国安局密探汇总而来的各种信息,分析着当前的严峻形势。他说着话,又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恭恭敬敬地递给杨乐。

杨乐接过去,验过火漆密封,这才撕开来静静地看了起来。

这一封是徐光启的来信,信中详细地叙述了杨乐离京后几个月发生的情形,对目前朝廷政局做了详尽的分析,从信中来看,面对北方的后金、腹地的闯军、沿海的倭寇,三方联合袭击战术,皇上已经焦虑万分、六神无主了。

不仅如此,各地的藩王一直反对杨乐变法,土地可是他们的命根子,杨乐大刀阔斧的实行土地改革,极大的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当初崇祯力挺杨乐,他们不敢有任何反抗,否则,福王就是他们的下场,如今,杨乐受到排挤,远离了京城这个政治中心,这些人的心思又重新活泛起来,在温体仁的推波助澜之下,联名上奏,要求皇上释放福王,并且以‘大不敬’的罪名缉拿杨乐归案!

崇祯左右为难,虽然他心底里很害怕杨乐现在发展的庞大势力,但他又不想把刚刚有了起色的变法彻底扼杀掉,那样,大明的江山也会毁于一旦。

但是,京城里的复辟势力不断上奏进言。崇祯架不住文臣们的嘴炮,同意释放福王。

如今京中几大势力,分别是杨乐派、温体仁派、言论派、元老派,朝中文武官员、内外臣子基本上全部依附于这四大派系。

杨乐一派,牢牢控制在手里地是海军和国安局的特务组织。虽然上一次温体仁已经代替薛云继任了国安局的提督,但是,当他接手之后,突然发觉,国安局早就人去楼空,成了一个空壳机关,所有的国安局密探全部“潜伏”下来,他们全部都是单线联系,就算有人叛变,也仅仅追寻到一个人。这种情况让温体仁大感头疼,国安局一直在秘密运作,而所有的情报、账目都不知所踪,当然,一猜就知道,银子和情报肯定全部到了杨乐的手里去。

关于兵部,杨嗣昌曾经提出“四正六隅、十面之网”的围剿计划,以陕西、河南、湖广、江北为四正,四巡抚分剿而专防;以延绥、山西、山东、江南、江西、四川为六隅,六巡抚分防而协剿;是谓十面之网。此举在一年内颇见成效。闯军接连失败,张献忠、罗汝才等农民军兵败降明,李自成在渭南潼关南原遭遇洪承畴、孙传庭的埋伏被击溃,带着刘宗敏等残部17人躲到陕西东南的商洛山中。

因此,杨嗣昌围剿闯军有功,已经取代了孙承宗兵部尚书的位置,成为军中的灵魂人物。

锦衣卫和东厂方面,骆养性和曹化淳明里对温体仁敷衍了事,内里则根本就是唯杨乐马首是瞻,这一点温体仁也心知肚明,不过他现在还没有把握和杨乐正面决战,这些人只要不拖他的后腿,他暂时也顾不上他们。

刑部、户部、工部等衙门里,杨乐也安插了一些人,不过这些人大多数不在衙门里的要害部门,只能算是一些耳目,方便办些事情而已。在内阁大臣里,则是徐光启与之呼应。

温体仁一派,掌握的是内廷和吏部,表面上看来,他的力量稍弱,实际上,他掌握着内廷,控制着言论,以及百官的奏折和皇帝与百官之间的联系,间接等于控制了整个朝政。

而且,吏部尚书闵洪学是他的同乡,通过闵洪学控制吏部之后,温体仁手握天下官员迁降大权。官员的注册、定级、考核、授衔、封赏之事,全在他地掌握之中,谁想升上去,都得求到他的门下,权势更上一层楼。

言论派的势力是科道,他们和负责升官的吏部恰恰相反,专门是负责往下砸人的。他们的势力范围就是六科给事中、都察院、翰林院,也就是法律监察系统和宣传喉舌。

这一派看起来没有实权,手下的官员要么官职极小,甚至才六品七品,要么全是些闲职,平时吟吟诗、作作画什么的,一年也没个人登门拜访,请托办事。

可是你不找他,他们可以找你。他们的主要责任可是监察百官政绩、巡视郡县清廉、纠正司法冤狱的事,这些人虽然官职不大,但是只要有出人头地的机会,七品官儿也能弹劾一个一品大员,极具政治杀伤力。他们挺讨人嫌,也挺让人畏惧,真要被他们逮着把柄,不死也能把人整脱一层皮。

元老派的核心人物是钱谦益、钱龙锡、孙承宗等人,不过他们先后离职,现在人才凋零,目前名义上的领袖变成了文震孟以及翰林院、御使台几位元老,但是他们不像钱谦益那样贪恋权力,刚正不阿,他们的势力也就有些松散了。

这一来就给了温体仁机会,他趁机威逼利诱,封官许愿,拉拢了一些见利忘义者为他所用,监察系统和宣传系统完全被他分化了,一部分势力归了温体仁。

背叛者从来都比敌人更惹人恨,汉奸比鬼子更叫人憎恨就是这个道理。这些人的背叛引来一批道德感强、正义者的、一直坚守阵地的同僚们极大地怨憎,于是开始内讧。

这种相互攻击的内讧,打得不可开交,你说他的丑闻,他检举你的不轨,又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袖出来制止,使温体仁混水摸鱼,趁机打压,整走了一批人,整垮了一批人,整残了一批人。等到徐光启等正义官员眼见事态难以控制,终于下决心出面调节时,这块阵地的主要力量已经落入了温体仁的手中。

徐光启只能尽可能的保护住一批人不致罢官免职,仍然留在原任,但是这批人都被崇祯打入了冷名单,现在基本处于冬眠期,只能蛰伏自保,在朝中已经谈不上什么影响力了。

目前京中形势形成一边倒的态势,温体仁嫣然成了一个“魏忠贤”,除了一直保持中立的中间派,和杨乐出京时就吩咐只可虚与委蛇,不得与温体仁正面对抗的本派班底没有受到损失外,元老派已失去和温体仁直接对抗的能力,并且使温体仁的势力更加壮大,现在京师几乎成了温体仁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