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出尔反尔抽三成,三年之约誓完成
如今,已经到了崇祯九年的五月份了,不知不觉,杨乐来到台湾已经快一个月了,除了收缴了一艘荷兰舰船之外,其他的事情举步维艰,其实他很想尽快干出一番事情,却与当初刚刚登基的崇祯皇帝一样,都遇到了相同的问题,那就是被所需的庞大银子限制住了手脚。
历朝历代中像和珅那般正正经经的捞银子的实在不少,朝中的官员同样变着花样地问百姓要银子,比如辽饷、剿饷与练饷的“三大征”,杨乐也可以向台湾百姓如此做,但他打心底里做不出来,那可是鱼肉压迫百姓,为百姓加重负担,岂能打这种主意?
赚钱的法子是有,那就是做生意。不过由于航行速度的原因,前期投入的成本巨大,同时运转的周期也很长。
当然,除了进行海上贸易之外,杨乐还有另外一个快速赚钱的办法,如郑芝龙一般,一方面顶着归顺朝廷的名头,有了统兵职权,可以正儿八经的招募战兵,建设大营。另一方面,手里握着的其实是一支海盗力量,可以干一些上不得台面的事情。
这种事若是搁在以前,朝廷肯定不会同意,现在京城正处于内忧外患的边缘,都忙着各自的退路,只要上下疏通打点好,都是无伤大雅的事情,没有人会真正去在意和追究。
因此,收取海上的保护费成为了杨乐获取银子的优先选择的一种方法。
只是,杨乐这样做,郑芝龙当然有些不乐意了,原本这一片海域就是他的一块蛋糕,却被杨乐三句话忽悠的分掉了一半,虽说以后杨乐许诺把台湾交给他掌管,但照目前的形势,杨乐要攻下热遮兰城还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
况且,周围的一些小岛上,海盗头子们听到了杨乐要清剿他们的风声,顿时联合起来,准备一同反抗。
这几天,郑芝龙不敢直面去惹这群气势汹汹的海盗们,海上的“生意”也被迫停了下来。
杨乐听着手下亲兵的汇报,眉头禁不住一皱。他是想要清剿一些海盗,但不会是全部,矛头主要是一些日本浪人和穷凶极恶的倭寇,这样看来,是有人故意在背后煽风点火。
前些日子,他刚刚缴获了荷兰的一艘商船,荷兰那边肯定会有所动作,只是,这借刀杀人的计策未免也太下策了。
就在杨乐思索的时候,营帐的门帘被拉开,两个人影走了进来。
杨乐一看,正是郑芝龙和高迎祥。
郑芝龙先朝杨乐看了一眼,大大咧咧地走到大厅中央,坐在了中间的一把椅子上,然后直接说道:“国公爷,我知道您现在缺银子,可说句不该说的话,靠清剿周边的海盗,收取他们的赃物和银两,绝非长久之计呀。”
郑芝龙开门见山的这几句话确实让人有些摸不到头脑。
不过,杨乐大体能明白郑芝龙话里的意思,郑芝龙和日本人、荷兰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的身世,杨乐略有耳闻,郑芝龙原名叫郑一官,福建泉州人,而他实际上是发家于日本平户,起初依靠寄身在华侨李旦的门下,帮助李旦做生意。
之后,郑芝龙和日本平户藩的家臣田川昱皇之女田川松结婚,生下了一个儿子郑森,也就是后来收复台湾的郑成功。
李旦死后,郑芝龙将事业重心自日本九州岛迁到台湾,归附倭寇甲螺颜思齐。
颜思齐从大明福建沿海招募移民,将垦民分成十寨,发给银两和耕牛、农具等,率众伐木辟土,构筑寮寨。
此后不久,颜思齐英年早逝,在台湾的产业和事业都归郑芝龙所有,郑芝龙便在台湾沿海建立了一支实力强大的私人海军,明政府无力剿灭后便转而招安。
可以这样说,郑芝龙和日本人之间有着撇不清的关系。杨乐想要清剿倭寇,郑芝龙怎么可能答应?
当下杨乐也没说话,而是耐着性子听着郑芝龙继续地说了下去:“国公爷胸怀大志,意图开疆拓土,而我呢,只想过一个安安稳稳的逍遥快活的日子,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我看您四面为敌,处处与他人作对,凡事还是要三思而行啊。”
杨乐安安静静地听着,没有说话,郑芝龙的这几句话,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当下他已经惹恼了荷兰人,再也不能触犯众怒了。
见杨乐依旧没有说话,郑芝龙目光炯炯地看着他,继续说道:“国公爷,一口吃不成胖子,收复台湾是好事,但也不能操之过急。至于所缺的银子嘛,我看你大可以先弄几艘商船,和扶桑、吕宋、爪哇等国进行贸易,赚些银子,贴补军用。旁人在海上贸易,皆要用我郑家令旗,每船每年三千两纹银。国公爷怎么也是皇亲国戚,又是投奔在我的地盘上,我看这笔银子就免了吧。”
这句话大出杨乐的意外,尽管他早就想到郑芝龙可能会出尔反尔,但这话从郑芝龙的嘴里说出来可有些奇怪,眼下,郑芝龙居然提议自己去做生意
杨乐满腹狐疑,不知道郑芝龙打的什么算盘。
事情绝对没有表面上的那么简单,杨乐心里想道。
这每船每年的三千两银子相当于是交给郑芝龙的保护费,是郑芝龙一项很重要的经济来源。杨乐当初想要插手分一杯羹,郑芝龙断然不会同意,所以,才提出这样一个建议。
果然,郑芝龙又不慌不忙地道:“不过,这笔银子我可以不要,国公爷您每条船所赚的利润,我要从中抽取三成,作为您在这里的寄身费用,你看如何?”
杨乐听后,脸色一变,这算什么这比交保护费还要凶!
每条船的利润抽取三成,一年下来得有多少银子郑芝龙等于什么力气都不用费,一两银子不用花,坐收渔翁之利,自己却得每日为他跑东跑西、日夜忙碌。
可现在寄人篱下,必须强忍住这口恶气。
只要答应了郑芝龙,自己就能在台湾活下去,要是不答应,郑芝龙随便吩咐一声,自己在台湾就会寸步难行!
可杨乐又有些奇怪,郑芝龙既然如此飞扬跋扈,当初为什么好心接待,又为什么要对自己那么客气呢?
是看重了自己国公爷的身份,还是看中了自己手下的那些兵马呢?
忍!
现在只有一个“忍”字!
杨乐的脸上忽然露出了笑容:“多谢郑将军的美意,我知道怎么做了,说定了,每条船三成的利润,年底交银,我绝不会拖欠一银一毫!”
“好,好,好,国公爷就是爽快!”郑芝龙哈哈大笑道:“我预祝国公爷旗开得胜,财源滚滚!”
郑芝龙“哈哈哈”大笑一会儿后,忽然收住笑容,道:“国公爷,料罗湾大战之后,红夷又欲与我大明修好……热兰遮城,不如就给荷兰人暂住几天吧?”
杨乐忍不住心中冷笑,只怕荷兰人是和你郑芝龙修好吧。
料罗湾之战后,刘香死亡,郑芝龙声势大振,普特曼斯不得不改与郑芝龙重新修好,转而表达今后想在台湾,而不是强势前往福建寻求对华贸易的意愿,由郑芝龙派船到台湾进行贸易。
郑芝龙不愿长期树敌,因此在一位住在热兰遮城的同安商人林亨万的居间协调下,双方同意进行贸易往来。
这些消息,岂能瞒过国安局密探的耳目?杨乐早就知道了这些情报,还知道荷兰的密使和林亨万在今天早上刚刚见过郑芝龙。
郑芝龙一脸肃穆地道:“红夷对我大明之心不死,一直觊觎着台湾岛,这里是我看中的,也是这片海域最要紧的地方,千万不能让红夷染指。以后由国公爷在此镇守,我心中最是放心。”
杨乐明白,这是郑芝龙要自己做出明确的表态了。
杨乐微笑着道:“郑将军,我可以向你保证,一年之内,拿下热兰遮城!三年之内,统一全台湾!”
听见杨乐语气坚决的话,郑芝龙的内心又是一动。其实,他对杨乐的心态是复杂的,既防备着他,又看中他的才华和谋略,如果真能得到杨乐的支持,那将让他如虎添翼。
但是,郑芝龙却永远不知道杨乐心里的真实想法。
也许当时没有人能够读懂杨乐的内心,杨乐想的是,如果宝岛能够早早地回到祖国的怀抱,然后牢牢地抓在国人的手里,或许后来就不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