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石墨坩埚炼钢法,火铳长矛斧枪手
龟山岛的铁矿石被运送到了台湾,兵器坊开始大批量生产木柄手雷,与此同时,杨乐找来了孙元化和宋应星两个人。
“孙大人,宋大人,你们也知道,我对郑芝龙将军曾经承诺过,在一年之内,攻下热兰遮城。只是这热兰遮城,城高石厚,极难攻破,除非动用几十门红夷火炮攻其一点,方有打开缺口的希望。”
杨乐一开口,孙元化和宋应星就知道杨乐想要干什么,没错,杨乐想让他们铸造出几十门攻城利器――红夷大炮。
闻言,孙元化思索片刻道:“国公爷,卑职不是泼冷水,铸造红夷大炮所需要的工艺极其复杂,所需要的银子也是极其庞大,这四五十门火炮,恐怕一年半载很难完成啊。”
就算孙元化不说,杨乐何尝又不知道,红夷大炮比一般的火炮威力大,射程远,同样的,它对铁的质量要求更高,这也是他找两位来的原因,因为他拥有别人没有的后代科学知识。
虽然由于当时的生产条件和原料技术的制约,有些先进的炼钢方法未必行的通,但杨乐很想试一试,能不能成功只有试过才知道。
所以,杨乐伸手入怀,将自己早勾画出来的一副草图拿了出来:“两位大人,这是西方一位学者研究出来的一种炼钢方法,叫做石墨坩埚炼钢法,我曾经在外洋的一本书籍上看见过,大体的炼钢原理就是这样。我也是有幸匆匆读过一眼,至于具体的做法,我也记不太清楚了,只能靠你们顺着这个思路继续往下研究了。”
宋应星拿过图纸,当他看见上面的文字介绍的时候,忍不住眼睛一亮。
他所知道的,当时最常用的的钢铁冶炼方法是炒钢法,是把炼铁炉与炒铁炉串联在一起,让由炼铁炉炼出的生铁液直接流入炒铁炉,再用柳木棍搅拌,使生铁液中的碳氧化,而制成熟铁。
炒钢法比最常规的炼铁法省时省力,因为常规炼铁炉只能炼出生铁,然后再将生铁锻打脱碳,又或者用熟铁入炉加温渗碳再锻炼成钢。无论是锻打还是灌钢,都需要两次加热,既费时又费力。
而且,炒钢法用的炒铁炉,实际上就是欧洲人在18世纪半发明的搅炼炉。
差别在于,欧洲的搅炼炉,通常使用熟铁棒或者钢棒搅炼,以烧去生铁中的碳,最后得到低碳熟铁。
而中国使用柳木棍搅拌,搅拌的同时也会逐渐烧去柳木棍,这可以往生铁中混入碳,或者说减低了生铁去碳的速度。
藉由这个步骤,熟练的炒铁手比较容易控制成份,可以直接炒出含碳量低于生铁却高于熟铁的钢来,甚至有机会炒出中碳钢与高碳钢。
此步骤即称为“炒钢”。
不过,钢铁种类的定义与后来不同,这时的炒铁炉,炒出来的所谓“熟铁”,是指所有含碳量在2%以下的铁,也就是说,根据后世的熟铁与钢的定义,这个“熟铁”的定义同时包含了后世的熟铁与钢。
只是因为温度不够,不管是炒钢或炒熟铁,炒出来的都是半固态糊状的钢块或者铁块。
当时中国唯一还没有达到的技术,就是冶炼成液态的钢水,并因此进行精细的成份调配。
因为只有将钢加热到液态,才能自由且精确地控制其中的碳与其他元素的比例,百锻钢、灌钢,甚至熟铁渗碳钢等方法都是不可能做到精确调控的。
最后,只有炼出液态钢,才能够混合其他合金造出合金钢,并且用铸造或者卷轧的方式快速生产钢材。明朝时期的中国已经达到钢铁冶炼的世界最尖端水平,但还差临门一脚,还没有到能够把钢融化成钢水的程度。
把钢融化成钢水,是在1740年,也就是一百多年后,欧洲出现了更高的炼钢技术,而这个技术就是杨乐所说的“坩埚炼钢法”。
坩埚炼钢的关键在于那个坩埚,而制造坩埚的关键又在于使用的耐火材料,或者说是高温耐火砖。
这种砖是由黏土烧制而成,而黏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黄泥。
其实,中国早已经有坩埚了。不过不叫坩埚,而是称为方炉,由于方炉里面缺少了石墨这种添加材料,铁矿可以在方炉内化成铁水,但是却没有办法炼成钢水。
当宋应星看到石墨矿石的字样时,眼中满是震撼,精通炼钢方法的他,立即若有所悟,迫不及待地奔向了兵器坊。
……
当兵器坊里大炼钢铁的时候,杨乐总结了上一次在龟山岛上的战役,对士兵们开始了新的训练方法。
艾力特自从效力杨乐后,成为了“维亚斯”号的船长。
“艾力特船长,你们荷兰的火枪手排兵布阵都是怎么做的,请详细跟我讲一讲。”
艾力特听到杨乐问话,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回国公爷殿下的话,西方作战一般都是列成方阵,斧枪兵或者长矛手排成整齐的队列有秩序的进退,火枪手则在最开始的时候站在前排射击,等到对方冲近一些才跑到后面,将盾牌手和长矛手当成挡箭牌,隐藏其后装填弹药,然后再朝外继续射击。”
马虎听完,诧异的看了一眼艾力特,这个红毛夷所说的,确实与杨乐操训的方法类似,以往的几次战斗也都差不多这样。
在场的其余人都是暗自点头,杨乐暗自思索,看来自己的练兵方法与西方差不多,起码在排兵布阵这个方面没有落后于西方。
在十六世纪,西方的作战方式已经逐渐领先于东方,现如今士兵们的作战方式与西方大体一致,说明自己并没有落后,就算火铳现在有一些弊端,需要盾牌手和长矛手的辅助,这些是冷兵器,兵士们应该很快就能熟练。
不过,杨乐毕竟不是古代的军事专家,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按照自认为的最先进的方式来,这个时候,士兵们的心里接受与否,倒不是很重要,因为他说的再多,士兵们依然不理解,等上了战场,打过一仗之后,士兵们尝到了甜头,自然就会明白什么样的阵型会更好的防御和攻击。
一直以来,袁崇焕和马虎等一些将领,看了杨乐的操练方式都是大为赞叹,普遍认为,杨国公虽然不懂武艺却深谙练兵统御之道。
其实他们并不知道,杨乐的操训方式并不是他的首创,只是模仿了后世的一些先进的打仗理念而已。
当然,杨乐所做的这一切,也只是为了尽可能的赶上这个时代的脚步,甚至超越西方国家。
马虎看了一眼正在说话的艾力特,觉得这个红毛夷所讲的操练方式蛮有道理的,所以,再看这些个红毛夷也就不觉得那么厌恶了。
艾力特知道自己以前做了一些烧杀掳掠的事情,所以说起话来小心翼翼,一边说一边不断的鞠躬致歉。
等艾力特说完,杨乐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如果仅仅是长枪兵和盾牌兵在前面列阵,面对急速冲击的骑兵,是很容易被冲阵进去的,如果战场上遇到这种情况,你们的士兵是如何解决的呢”
艾力特听后,想了一会儿,回身指着不远处站在甲板上的一个侍卫,以及他手里握着的兵器,说道:
“国公爷殿下,这就要用到斧枪了,我们现在基本都不用长矛,大部分都换成了斧枪。”
说到这里,艾力特挥手让那么侍卫把斧枪呈了上来。
杨乐观看着这把斧枪,这种兵器是长枪跟斧头的结合体,是一种斧形长戟,属于长兵器。
艾力特指着斧枪解释道:“斧枪比长矛最大的优势是能以重量劈砍,给予穿着全身铠甲的骑士以重大的伤害。”
杨乐点点头,艾力特的解释简单明了,其余人也略有所悟,艾力特继续说道:“长枪或者长矛不利于近战,所以,我们那里的长矛手一般都会随身佩戴着短刀,我看国公爷麾下的士兵也是如此,不过骑士们往往居高临下,又是身穿盔甲,长矛手的短刀很难阻止他们的冲锋。这个时候,就需要用斧枪上的斧头把敌人从马上勾下来,只要骑兵被勾下了马,那就任由我们的士兵宰割了。”
正处于明朝末年的欧洲,骑士的地位已经没有原来那样的高贵,这也和欧洲普及斧枪和各种火枪、火炮有关。
当时,纵观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各处的游牧民族在这个年代几乎都处于崩溃阶段,以往的骑兵时代已经过去,近代火器的远距消耗,逐渐取代一窝蜂似的冲锋。
不过说来也是悲哀,西方在这个进程上走上了快车道,而本应火器强大的明朝,却被以骑射为主的满清统治,大清国以“骑射定天下”,即便是尚且开明的多尔衮、皇太极,都认为火器发射速度慢,远远赶不上他们的弓箭好用。
所以待清兵入主中原后,便开始闭关锁国,火器的发展渐渐脱离了与西方的交流,技术的差别越来越大。
现在杨乐最想做的,就是壮大自己的力量,尽量改变历史的进程,因为他每当想起那段惨痛的历史便会痛心疾首,这也正是他迫切想要统一台湾,然后变大变强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