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马支书的野望

从京城到西北,一段漫长的旅途,好在同行人员众多,倒也不显孤寂。

诗社十二人占据了一节车厢的小半边座位,衣着虽不统一,但每人胸前都佩戴着北大校徽,以至于其他旅客,包括乘务员,都会向他们投来友善的目光。

这群学生现在虽然看起来穷酸、稚嫩,但将来随便拉出一个,也是正儿八百的国家干部,没人敢轻视。

绿皮火车行驶了四天三夜,终于抵达了十三朝古都,可惜众人却没有在这里太多驻足的时间,这个年代很多事情都具备任务性质,服从组织和领导的安排,才是第一要素。

他们此行并非漫无目的的旅行,学校那边已经与地方政府取得联系,这边的联络人正等着他们,会将他们送达最终的目的地。

铁皮巴士晃晃悠悠的行驶,到了大西北,周围的景象明显有了变化,天地之间仿佛只有一个颜色——黄。

黄色的土地,黄色的沙,黄色的屋舍,黄色的人……

路况实在不好,颠得身体像是要散架了,好些同学受不了这样连日的舟车劳顿,面色苍白,额头上直冒冷汗,这时各人的身体素质就体现了出来,李亚东和郭琦都还好,而坐在他们前面的苏薇和陶露,就没那么幸运。

“给。”

李亚东带了一个军水壶,他是有丰富旅行经验的人,知道在西北大漠水源的重要性,因此先前的古城稍作休整的时候,问餐馆老板讨要了热水。

苏薇和陶露接过去一人喝了几口,表情明显轻松不少。

陶露将水壶还给他时,有气无力的问道:“李大少,后悔不?”

“不后悔。”李亚东淡然一笑,这才哪儿到哪儿,这帮人还真以为他是蜜罐里长大的孩子,也是醉了。

“那你等着吧,好戏还在后头。”

陶露递给他一个“看你能撑多久”的眼神,陪上了一张笑脸,只是笑起来比哭还难看。

她原本也就随口一说,其实哪里知道后面有什么东西在等着她们,别说是她,就连萧峰都不知道此行的真正目的地。没问,那是对组织的绝对信任,况且问了,学校那边报个地名出来,他八成也是懵的。

但很不幸,真被她言中了,好戏果然在后面。煎熬了好几个小时,等半下午抵达一个小县城时,众人才明白什么叫作欲哭无泪。

等待他们的是两辆驴车。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联络人”接下来的一番话。

“各位同学好,我接到上级通知,在这里等候大家,任务就是将你们送到此行的目的地——大龙村,大龙村在县城的最西边,是县里最贫困的一个村庄,据此有好几十里路,山路狭窄,只能坐驴车,我们这里日昼长,大家如果马上赶路,天黑之前大概能抵达那里。”

人家一番话说得直白,能怎么办呢,赶紧赶路才是正途啊,没听人说吗,山路狭窄,白天都不太好走,更何况晚上。

一辆驴车上坐了六个人,外加一个赶车的老汉,刚开始的路还好,可越是远离县城,地势就愈发陡峭,到了后面几乎全是悬崖峭壁,屁股颠成两瓣了都不敢动一下,胆小的同学头都不敢抬。

李亚东从包里摸出一包阿诗玛,他有个习惯,出远门总不忘身上揣包烟,即便自己不抽也一样,递给赶车的老汉一根,问道:“大爷,赶了多少年车,这条路以前走过吗?”

赶车的老汉操着一口浓郁的地方腔调,就像说话的时候鼻子被人捏起来了一样,接过带滤嘴的阿诗玛,没舍得抽,塞进口袋里,笑呵呵的回道:“放心吧,小伙子,赶了三十几年车,这条路闭着眼睛都能走,安全着呢。”

好歹能听懂,李亚东瞬间安逸了,不然还真有点提心吊胆,这种小命握在别人手里的感觉,令他十分不适。

驴车一路晃悠,几乎每个人都感觉自己已经废了,临近天黑的时候,一个地处于山坳里的小山村,终于出现在众人眼前。

“到了,到了……”好几人甚至喜极而泣。

大龙村,名字挺有气势,但是真的穷,李亚东从驴车上爬下来后,四下扫视了几眼,就对这个陕北偏远旮旯里的小山村,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正如早前郭琦所说,这里是没有房子的,人全住在洞里。

村里来了一帮大学生,对于这个贫乏小山村来说,不亚于十二级地震,不管是大妈大婶,还是老爷们小伙子们,全都火急火燎的往村口赶,没别的想法,就想看看大学生都长啥模样,他们这里最有本事的人,就是村支书,初中毕业。

村支书是个留着山羊胡的黑瘦中年人,李亚东猜测他岁数应该不是特别大,只是看起来显老,头上裹着白头巾,明显有些准备,热情的走过来和李亚东一行一一握手,女生就免了,旁边还有四个人挺胸收腹站成一排,约莫是村里的干部,看他们一板一眼的模样,天知道这番流程私底下演练了多少回。

“你们能来到大龙村,我们真是太高兴了,乡亲们,你们说是不是?”

“是!”

父老乡亲们都很热情,某些流程虽然能看出明显的排练痕迹,但大家表情中那种发自肺腑的喜悦,是无法装出来的。

村支书姓马,让同学们称呼他为老马就行,热情的招呼众人去他家。

几乎不用他吩咐,五六个在旁边等候多时的小伙子,已经不由分说的上前从众人手里接过行礼。

一行人浩浩荡荡的沿着黄泥土路,向马支书家走去,不过临近门口,村民们就很自觉的散去,走了这么远的路,似乎只为送他们一程,民风真挚而淳朴。

一个还算干净的小院落,外围用黄泥巴砌起了一个一人来高的院墙,背靠一座光秃秃的山岗,就在其上凿了三口窑洞,很典型的陕北居住风格。

此时院子里搭起了一堆篝火,旁边摆好了一张大桌子,不远处的木头架子还绑着一只肥硕的白山羊,几名穿着补丁衣服的妇女,烧水的烧水,磨刀的磨刀,各自忙活着,不可能都是马支书家里的人,显然是特地过来帮忙的村民。

李亚东了解西北地区的习俗,老话说“北人食肉”,西北居民喜食牛羊肉,认为菜是鸡吃的,鱼是猫吃的,只有肉才是人吃的。家里来了客人,必须得上肉食,只是这么大的一只山羊,对于这个贫瘠的小山村来说,可是一笔不菲的开销。

院子里唯一没穿补丁衣服的妇女,是马支书的婆娘,脸上堆着笑容,提着暖水壶依次给大家倒茶,只是那笑容落在李亚东眼里,总感觉有些牵强。

一个谁都没注意到的空隙间,她掐了马支书一把,然后率先走进窑洞。

马支书让大家先喝点茶水,不用客气,就跟在自家一样,然后就跟了进去。

“咋了?”

他婆娘盘着腿坐在炕上,显得有些闷闷不乐,道:“不是说三五个人吗,咋个这么多,一头羊都不够吃的。”

马支书倒不是妻管严,一听火冒三丈,“你个缺心眼的婆娘,懂个啥,这些都顶有本事高级知识份子,未来的国家干部,那跟我这个破村支书可不是一个档次,都是大官,人家能来咱们这里,你得躲在被窝里偷着乐,咋个就不知好歹了?”

他婆娘还是没听进去,红着眼睛道:“这么多人,还要在村里住一两个月,整个村子都得被他们吃穷了!”

“吃穷了就吃穷了!”马支书目光坚定,道:“大不了大家裤带子紧紧,撑撑也就过去了,这些知识份子要是能给村里的娃娃们教点东西,指不定咱们村也能出个大学生。就是将来能念咱们的个好,啥时候想起来了帮衬一把,大龙村也得换个模样,好处多的很,你们这些臭娘们,就是头发长见识短。”

他婆娘被他骂得一愣一愣的,问道:“真的?”

“那还能有假!”

“额……”他婆娘大字不认识一个,哪懂什么大道道,就知道整个村自家男人最有本事,他说的八成没错,瞬间雨过天晴,从炕头上爬起。

“那行,我再去擀两张面,怕待会儿不够吃。”

“嗯……”马支书露出欣慰的笑容,透过门帘的缝隙,望向院子里,眼神越发坚定。

他家祖祖辈辈住在这里,也穷苦潦倒了几代人,这个小山村过去从没有飞出去过金凤凰,也没有走进来过有能耐的人,他一心想要带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可能力实在有限,他不知道这是不是个机会,但不想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