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驻英大使

事情正如孔思清所言,下午三时许,一辆黑色的红旗小轿车,在别墅门口缓缓停下。

在英国街头出现红旗小轿车,本就是一件令人诧异的事情,而那特殊的牌照,也令李亚东等人知晓了来者的身份。

“中国驻英使馆的车?”

“不,这可不是普通的使馆车辆,而是大使的专车。”

众人惊讶,之前电话里的内容,李亚东并未向他们提及,所以,此刻看到驻英大使的车停在门外,一个个望向李亚东的眼神,都有些异样。

老板的关系网,真的强悍到如此程度,来趟英国,居然连大使都给惊动!

而李亚东也不解释什么,挥手道:“走,随我出门迎接。”

八十年代中国的外交关系相对薄弱,而常驻几大世界老牌强国的大使,没有一个是简单角色,容不得他不重视。

这些人日后的成就都不低,李亚东多少知道一些,只是一时无法确定,此时的驻英大使是哪一位。

司机是一个模样机警的中年人,小跑下车打开后车门,一个戴着圆边眼镜、有着古铜色皮肤、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的老者,从后座走下。待他下车之后,另一边的车门才打开,走下一位面容姣好的青年女子,约莫是类似于秘书一样的身份。

李亚东本能的感觉这名老者有些眼熟,十分笃定是位大人物,小跑上前,微微躬身,笑着说,“大使您好,我是李亚东。”

“你就是小李同志啊,嗯,果然一表人才。你好,我是冀超铸。”大使很随和,上下打量了李亚东一番后,笑着伸出手。

竟然是他!

李亚东心头一震,就说有些眼熟嘛,还真是个厉害角色。

此人现在已经老了,约莫已过花甲之年,但放在十年、乃至二十年前,他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的人物。

不信可以回去翻翻以前的老照片,很多太祖、以及周总理进行国际外交的场合,都有此人的身影。

他为敬爱的周总理做了十七年翻译,见证了中国外交的发展,被誉为“中国红墙第一翻译”,甚至一九七二年尼克松访华时,都是他全程进行的中英文同声翻译。

美国著名评论家福克斯·巴特菲尔德,曾在报纸上这样评价冀超铸:“冀先生非常宝贵,因为美国政府没有完全合格的从英文到中文的同声翻译。”

冀超铸很爱国,从一件小事上就能看出端倪。

民国时期他出身在山茜汾阳的一个名门望族,一九三八年为了躲避日苯侵华的战火,年仅九岁的他跟随父母去往美国。高中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哈佛大学,但在他大二那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他毅然从哈佛辞学,回到国内,就读于清华大学化学系。

而且,他还有一个很厉害的哥哥,或是说枭雄一样的哥哥——冀超鼎。

此人曾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董事长,被誉为“中国最干练的经济学家”。

国民党的覆灭,跟他有很大关系。

冀超鼎不单是一位经济学家,还是一名地下党。一九四四年,孔翔熙任命为中央银行外汇管理委员会主任。那时,冀超鼎就建议他,发行国民党金圆券。结果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致使经济彻底崩溃,加速了国民党统治的覆灭。

死后国葬。

陈厉夫在《成败之鉴》回忆录中,名曰:“冀超鼎祸国阴谋之得逞。”

当然,冀超铸的能耐丝毫不比哥哥差,他是一位著名的外交家,在这个年代,或许没有之一。

三年之后,他将上任联合国副秘书长。

“冀老,真是愧不敢当,让您亲自登门,应该是我们去大使馆拜访您才对。”

知晓了对方姓名后,李亚东愈发显得恭敬,并非在意他的身份,而是从心里感激这位老人为祖国事业奉献的一切。

“小李同志这是哪里的话,你们此次前来英国,所图甚大,意义非凡。老头子我听闻国家出了这样一位栋梁,早就迫不及待地想要一见,比起你们现在谋划的事情,老头子我上任驻英大使一年,倒显得有些碌碌无为,心中颇为惭愧,若能助你促成此事,也算将功补过。”

“冀老严重了,还请进屋一叙。”

李亚东将冀超铸和那名女秘书请进屋里,嘱咐佣人上了茶水后,给众人使了眼色,大家会意,各自退回房间。

“小李同志怎么会突然想到收购英国汽车品牌?”冀超铸品了口茶水后,笑着问。

他接到首长电话后,匆匆赶来,所知细节并不多。

“我在海蓝拿到了一张《汽车制造许可证》,有意发展民族汽车工业,但国内目前的整体工业水平实在太低,汽车的核心部件只能依赖进口,我想改变这一局面,思来想去,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收购一家国际汽车公司,借助他们相对成熟的工业基础,再谋发展。也是机缘巧合之下,打听到利兰公司正在抛售旗下产业,便赶了过来,可哪知……”

“原来如此。”听他一番解释之后,冀超铸点点头,也算弄清了事情原委。

“不过,小李同志,实事求是的说,此事……只怕不太容易。”

“哦?”李亚东蹙眉询问,“莫非冀老清楚其中隐情?”

“不。”冀超铸摆手道:“利兰公司方面为何如此反应,目前我也不知,还需调查。我的意思是说,即便他们愿意见你,想要从他们手中收购到汽车品牌,成功的可能性估计也不是很大。”

李亚东若有所思,又问道:“冀老的意思是……他们不愿意卖给我们?”

“对。”冀超铸点头,“到了你这个层面,有些事情大概也没什么顾忌,我可以实话跟你讲,我国的轻工业是强项,而重工业则是短板,你以为国家不想发展重工业吗?而这些西方列强们,往往只愿意出售给我们机械成品,却丝毫不愿透露技术,其中是个什么道理,相信你应该能明白。而你不要忘了,这个利兰公司可是国企。”

“这……”李亚东眉头紧皱,“应该不至于限制得这么厉害吧?那美国和我们合资成立的BJ吉普呢?而且据我的了解,英国现在跟我们的关系,应该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吧?”

两年之前,也就是一九八六年,英国女王******,对中国进行了盛大的国事访问。这是历史上英国君主首次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中英各方面的合作迅速发展,一度被誉为中英关系的“历史最佳时期”。

“美国?美国不一样,美国现在得依靠中国制约苏联,北边的战争你肯定也清楚,那几个小国家背后都是苏联在支持,我国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美国自然得有所表示。而英国不一样,国际政治关系十分复杂,很多东西只是表象,他们对中国开放的贸易条件,都是他们迫切需要的东西,例如中国物美价廉的日化用品,以及属于战略性资源的稀土等等。而处在发展关键时期的我国,其实各种资源都很匮乏,对于英国这样的西方列强来说,所需的并非单单只有重工业技术……很多东西,其实,也是一种无奈。”

冀超铸长叹口气,看了若有所思的李亚东一眼后,继续说道:“就说香港问题,你应该也知道,当初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里,只有新界和九龙是租借,而香港岛,则是正儿八经的永久割让。而前几年,迫于美国对中国的需要,强加给了英国政府压力,促成了《中英联合声明》的签订。你觉得英国政府能舒坦,他们一年得从富饶的香港掠去多少税收?收复香港我国政府自然高兴异常,随即给英女王发了国书,邀请她访华,你觉得丢了香港的她能高兴吗,可她偏偏还是来了……所以说,国际政治关系问题,不能单看表面。看起来好的,不一定就好,看起来差的,也未必就差。”

李亚东苦笑,向冀超铸投去感激的目光,这些事情他若不说,自己恐怕一辈子都捋不清楚,“那……按冀老所言,我们想要收购英国汽车品牌的事情,其实压根就没戏?”

“这件事情有两重难处,一是技术限制。正如我刚才所言,国际关系中,总是包藏祸心,越是强大的国家,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越是见不得后起之秀,美国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你觉得堂堂的日不落帝国,如今却要仰美国人的鼻息,他们能开心?第二点,就是面子问题。这就好比地主家的女儿要出嫁,一个穷小子看中并凑齐彩礼,你觉得地主能把女儿嫁给他吗?”

“不能。”李亚东尴尬一笑。

“不过,以中资收购英国汽车品牌的可行性,微乎其微。若以港资收购,倒也并非完全没有可能。”

“此话怎讲?”李亚东眼神猛地一亮。

“因为港资收购的话,面子问题起码可以照顾,香港虽小,但经济实力却不弱,在亚洲能排进前三甲。再一个,眼下距离九七回归还有将近十个年头,而英国本土的汽车工业已经凋零,将汽车工业挪移到他们还可以统治十年的香港,姑且一试,说不定能起死回生呢,未尝不是一种延续民族汽车工业的方法。在此基础之上,再提出一些限制条款,例如汽车制造重心,必须放在香港之类的,你也知道,香港将来要一国两制的,若你可以接受,还是存在一定的成功概率。”

要不怎么说姜还是老的辣呢,听完冀超铸的一番分析之后,李亚东顿时感觉自己两辈子加起来,真是白活了五十几年。

分析得不可谓不透彻,且仔细品味,也合乎情理。

但是……若要将英国的汽车品牌收入囊中,却只能在香港发展的话,李亚东却不太想要。

要来也没什么鸟用。

是,你们的品牌是好,技术也是世界一流的,但如果你们限制得这么狠,老子不玩了行不行?

老子去弄个小国家的二流品牌玩玩,也比这样玩着舒坦。

冀超铸人老成精,似乎从他表情中看出一些端倪,笑着说道:“小李同志可千万不要有消极想法,若真能拿下他们的汽车品牌和技术,即便有些限制,对于国家的工业发展,也具有深远意义。”

蓦然想起孔思清的那通电话,以及首长的嘱托,李亚东稳了稳心神,点头道:“这样吧,冀老,还是得请您先帮忙打听一下利兰公司那边的情况,看看其中到底有什么隐情,之后我们再从长计议,您看如何?”

“我也是这个意思,今天过来,主要还是跟你碰个面。”

俩人达成一致意见,李亚东欲要挽留冀超铸享用晚餐,不过被他拒绝,说是兹事体大,必须尽快查实。

如此,李亚东也不好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