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正负电子对撞机的间歇与分形研究

以刘峰目前的状况,他想要使用粒子加速器、正负电子对撞机等大型实验装置来检验和验证用异能能够‘看’到的微观粒子,很明显是不现实的,即便刘峰有了这个能力,他祁欣也不能提供这些东西。

但要是通过这些装置曾经取得的实验数据来检验或者推理一些理论,那倒还是可以的。

说实话,祁欣本身从事的是凝聚态物理的研究,对高能物理方面的研究并不深刻。为了给刘峰找‘事情’做,他可是费了好大的心思,这才好不容易从京城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那里化缘来了一个课题。

“小子,这个项目就交给你了,好好干,我看好你哦!”

祁欣直接把课题以及相关资料往刘峰桌上一扔,然后就拍拍屁股走人了。

笑话,再不走人,难道要留在这里丢人吗?

所谓的隔行如隔山,即便同是学物理的,凝聚态物理和粒子物理,仍然是长江和黄河的区别,大了去了。要是等会儿刘峰问起这个课题该怎么做,需要注意些什么的时候,自己却一问三不知,他的老脸往哪里搁啊!

“关于正负电子对撞机的间歇与分形研究”?

刘峰看到了课题名称,那硕大的几个汉字,满满的占据了一页的A4纸。

有意思!

所谓正负电子对撞机,他还是了解一些的。

从字面上的意思就能理解,正负电子对撞机其实就是一个使正负电子产生对撞的仪器设备。它的工作原理是将各种粒子加速到极高的能量,然后使粒子轰击一固定靶;最后通过研究高能粒子与靶中粒子碰撞时产生的各种反应研究其反应的性质,从而发现新粒子、新现象。

如果他没猜错的话,以后他若是想验证那些未知的粒子,正负电子对撞机应该就是最佳的选择。只不过,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原理他到是明白,但后面的那几个字的意思,那就是两眼一抓瞎了。

间歇与分形,什么鬼?咱没听说过啊!

此时此刻,刘峰颇有一种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感觉,转头想要问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却发现祁教授那家伙早就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刘峰一脸愕然。

难道是因为这个课题太简单的缘故,祁教授他老人家都不屑一顾了?

“小子,我看好你哦!”回想起出门前祁教授的话,他老人家竟然这么看好自己,刘峰感觉挺惭愧的,辜负了人家的期望。

看来,还是咱的物理水平太差啊!

刘峰感慨万千道。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他却丝毫没有被这次打击给击倒。心想这才是他最喜欢的物理学啊,很有新意,很有挑战,也很有难度,总之,一切都充满了未知的乐趣。

怀着满满的求知欲,刘峰于是将祁教授给的资料翻了出来,一字一句的仔细研读着,干劲十足……

几天之后,京城化工大学,张勤不声不响的来到了刘峰的‘专属实验室’。

说是不声不响,其实早就给刘峰通知过了。

只不过让刘峰觉得稀奇的是,身为一名部级高官,张SHU记这家伙竟然没有百八十个保镖护卫跟在身边,反而是轻车简从,身边只有他的秘书小于一个人。

至于刘峰什么时候级别高到有个‘专属实验室’的问题,说到底,其实他这间所谓的专属实验室,甚至包括里面所有的实验装备和设施,一直都是人家段老板的,只不过被这家伙鸠占鹊巢罢了。

化大的老师,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办公室倒不是什么问题。但想要有一间自己的‘专属’实验室,那就没有那么容易了,除非你的职称是教授!连副教授的资格都差了点,除非很有名气的那种!

而刘峰才刚刚获得博士学位,自然不是什么教授;而他自己倒是很想叫两声,但暂时都还没有达到这个资格。

教授这一职称的评选是有条件的,就目前来看,必须符合这么几条规定。

首先必须获得副教授职称五年以上。

其次,在获得副高职称期间至少在国家级刊物上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重要学术论文一篇以上,同是还要以第一作者的身份编写一部以上的学术专著或者是某一学科带头人或某个项目的主要研究人员。

最后,除了外语考试和专业要求以外,还必须带领硕士生至少一届。

此外,有的学校还有教学学时的要求,同是满足这些条件,这才可以申请教授职称。

当然,某些特殊情况除外。

很明显,即便刘峰现在已经很牛逼了,连许多教授都望眼欲穿的‘青化奖’也被他收入囊中,但他还没有牛逼到能够被直接破格提拔为教授的资格。

即便是所谓的某些特殊情况,比如吸引海归等政策性优惠条件,他也没有一条符合。

刘峰如果真想立马当上教授,除非他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成果研究出来……

当然,评选教授职称的条件他确实还没达到,但申请副教授职称他还是完全有资格的。更何况,即便刘峰自己没有提出来,谭校长等学校高层也不会把他忘了。

因此,成为博士还没有几天,刘峰又‘被’申请了一个副教授的职称,只不过现在还在申请当中,至今都还没下来罢了。

张勤来到实验室的时候,吴清泉教授等人正在调试生产工艺,因此,只能刘峰这个游手好闲的家伙亲自上场展示。

“小子,新材料呢,快拿给我瞧瞧!”SHU记大人绝对是不见‘黄河不死心’的那种,一见面就迫不及待的要看新材料,仿佛新材料是他多年未见的小情人一般。

“喏!”

刘峰努了努嘴,示意SHU记大人朝那边看。

果然,循着刘峰手指的方向,张勤看到了一大块儿黑不溜秋的东西摆放在实验桌上,模样就好像太阳能发电板一般,但又没有那么光滑坚硬。新材料的周围,摆放了几排瓶瓶罐罐以及看不懂的仪器设备,码得整整齐齐的,如同接受检阅的部队一般。

“就是这东西?”

张勤连忙走上前去。

想要用手抚摸,却又害怕碰坏了,一副可望而不可及的纠结模样;身后的秘书小于也连忙跟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