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市中商贾
奚施自进城之后,一路神飞天外,也不看脚下道路,迷迷糊糊便跟着那几个“谭地义士”走到了一处馆舍里。幸亏城池新建,道路宽阔平整,又有人在前方引路,奚施才没有掉到路旁的排水沟里去。
“啪!”奚施用手轻拍自己额头,顺便用衣袖掩饰自己那发红的面庞,不由暗暗感到羞愧:
自己这是怎么了,怎么会为这个荒僻小城的所谓“免市税”的政策想那么多,甚至都幻想起临淄和新郑也会不会免税来了,这不是做白日梦吗?
俄而他又有些失落,毕竟这关市讥而不征大概是天下商人的理想,但这政策除了文王在某些特定的时候施行过,其它无论是重视工商之业的齐国,还是与商人斩草为盟的郑国,无论当权的是国君还是大臣,都不可能去实施一个这样的政策。
而小白之所以敢在这济南新城实行免税五年的政策,就是看到济南之地人口稀少,即便征税也征不到多少。不如用五年的免税,吸引各地的商贾在此交易,既能吸引人口和财富汇集,又能带动城中那些相关产业的发展。有了五年免税的好政策,济南城也足以发展起来了,这便是小白的放水养鱼之策。
奚施等人住进了馆舍之中,馆舍的僮仆佣人都是n服役的谭人,干迎来送往伺候人的活,虽然忙碌但并不辛苦,更何况能从官府领到米粮,是以馆舍中人对招呼客人很积极。
而这城池新建,在建设时小白便加大了馆舍的规模,所以有充足的地方供来往的商旅住宿休息。馆舍中不但大商人住的好,甚至于随从牛马,车辆货物,也都能安排的井井有条。
看到馆舍中人如此周到的服务,奚施便也有了心情陪同那几个谭人饮些酒水,用些饭食,表达一下自己的感谢。济南虽是座新城,但有小白的地方都开启了饮食上的革命,临淄的美食不但传到了谭地,也传来了临淄。
而济南城中虽没有多少家畜,但城外那湖泊水塘里不知有多少鱼鳖虾蟹,雁雀水鸟,麋鹿麝獐,野兔野猪。但无论是天上飞白,水里游的,地上走的,在上万人竭泽而渔似的围猎捕捞之下,本地的生物算是倒了霉,全都化作城中人们口中之食了。
有肉当然也应有酒,虽然今年谭地粮食是欠收了,但有了齐地粮食的大量输入,新建的济南城也是不缺粮食的。在济水上的码头建好之后,小白甚至起了用船从济水上游输送粮食的想法,只是此时各国都对粮食控制的很严,不是能够自由贸易商品,反倒是盟国之间互相借粮的情况比较多。
尽管粮食和酒水都要千里迢迢从临淄运过来,酒水的价格势必是降不下来了。但架不住酒水这东西在现在几乎是刚需,为了能从过往的商贾和驻守的齐军那里捞到钱财,城中的酒水还是可尽的卖。
在招待了一顿酒饭之后,奚施又被这几个谭人领着,前往城中最大的市肆里,看看能不能出手自己手中的布匹。毕竟此地又不收市税,城中还有国君和有钱的贵人,若能在此卖掉几匹细葛布,无疑也能多捞几个钱,所以奚施他们便赶着一辆装满葛布的牛车进了市中。
奚施等人进了市中,倒也没感觉出这市里人少,行了片刻之后,发觉来买货物的不多,反而有不少商贾,也带着货物来此,估计是要碰碰运气。在这个市里,一大半的居然都是卖货物的商贾,少有来买货的,这不由令奚施微感失望。
不过市中虽大都为商贾,但也不是说不能交易了,事实上靠转卖货物获利的郑国商人,他们也会不断根据价格在途中买卖货物。更别说那些善长囤积居奇,进行大宗买卖的齐国商贾了,只要有看得上眼的货物,这些大商人们的购买力才强呢。
现在这市中虽有不少商人在叫卖,但齐国本地的商贾们卖的东西多是陶瓷麻布等生活用品,还有不少人是卖粮食,鱼干,风干的雉鸡等食物的。而外来的商贾们人数虽不多,但所卖的都是些各地特产,珍品宝物什么的,大概都是在去临淄之前先在这里碰碰运气。
奚施并不担忧自己的葛布不能出手,虽说葛和麻都是平民们才用来当作制衣布料的东西,贵族们主要穿丝绸。但葛布和麻布比之丝绸也是有点优势,比如产量大,价格低,透气性好等优点。
其中葛布相较于麻布而言价格还要高一点,麻布毕竟纤维粗糙,而刚穿时会有许多小剌,让人穿着很不舒服。而葛布不然,葛布取材于藤条的纤维,比较顺滑柔软,而郑国又是制葛的大国,郑国所织之葛布在细密处还能拥有比肩丝绸的细密性,其质量十分优良。
据说齐国的晏婴与郑国的子产互相交换礼物时,晏婴拿出的齐国丝织品,齐纨。而郑国则拿出最好的葛布来回敬,那时最细的葛布便能达到五六十支纱,与当时的丝织品在纱支上不相上下,郑国的葛布能当作国礼,那自是十分珍贵了。
虽说奚施并没有大声叫卖,只是将一匹葛布展开,便当作卖布的广告,未成想竟很快有人来买了。一些齐地的士卒没有夏衣,正需购买葛麻布,那些在此处的士卒得了赏赐,还是愿意花钱的,因此奚施的布价虽高,但也卖出去了几匹。
而最大的买家来自一个齐国内侍,据他说是为齐国国君采买的,奚施那车布竟被他全数收走了,这倒是令奚施惊喜不已。卖掉货物之后的奚施也在这市中转了起来,除了问一下这市中商货的价格,看看有没有什么值得买进的东西。
其它时候奚施便发挥自己长袖善舞的优势,很快便和这市中商贾们打成一片,聚在一处的商贾们交流各地商货的信息,讨论各国发生的大事,也在探讨这济南城的免税政策。由于大都是来自各地的商贾,彼此之间谈的合得来,便有商贾相邀一并前往酒肆,一起痛饮几杯,奚施便跟着去了。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