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九章 进取之时

第九百五十九章进取之时

以堂堂之阵,给朝中小人一次厉害的反击,让天下人和朝堂看到,事情应该有另外一种做法,这就是苏油要干的事情。

这里边,皇帝的态度是最重要的。

自己在赵顼心里的地位,自己清楚,但是作为一个稳如老狗的干臣,亦当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皇帝宠信你是一回事儿,而依仗皇帝的宠信为立身之本,那就是另一回事儿了,必然会被朝臣们鄙视唾弃。

真正士林交誉的大人先生,是不可能沾惹上“幸进”,“谄佞”这样的名声的。

但是和朝臣们站在一起,又要得到皇帝的宠信,如何才能做得到?

其实很简单——有用。

只要你对双方都有用,那就行了。

赵顼是水准以上的君王,虽然也时常冲动,盲目,犯错误,耍小心机,但是至少对国家是上心的。

这就是苏油和他的共同点,把握住这一个共同点,苏油和赵顼的关系就牢不可破。

而朝臣那边,人物形形色色,如走马灯那样换来换去,苏油也没指望能得到所有人的看重。

他只需要得到为这个国家尽心尽力,舍生忘死的那一帮子支持就可以了。

大宋养士百年,这样的人,其实在这个时代很多,但是因为欠缺了后世的理论工具,科技力量和政治经验,所以虽然有心杀贼,却无力回天。

苏油要做的,就是将这些东西交到他们的手上,告诉他们该通过什么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从小地方实践出一次次符合大宋现实的成功经验,然后在同道中推广,吸引更多有道一同之士参与进来,最后形成巨大的政治力量。

当这股势力进入朝堂之后,会给朝堂带来一股充沛的正能量。

真实历史上,温和改良派也不是没有,但是他们缺乏了来自底层庞大坚实的根基,因此被保守派和改革派轮番打压,连泡泡都没能冒出一个。

苏油通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将这个根基打造得坚实无比,必将反应在上层的政治博弈之上。

如今朝堂,虽然还是“改革派”在主事,但是主事人已经变质,人才已经凋零。

后辈继承者,沦为了只知道倾轧固位的小人。

保守派则早就散于四方,以地方包围中央,对中枢的命令阳奉阴违。

但是全是元老,改革派也摇撼不动,只能狩猎苏轼这样的小辈充饥。

这是一个机会,苏油决定要把握住。

而这个时候,皇帝最需要的是什么?最想做的是什么?

苏油记忆之中,明年会一件历史大事发生——元丰改制。

真实历史上的元丰改制,并没有彻底解决宋朝的痼疾,最后成了赵顼巩固了自己的权力的工具。

虽然让大宋的政治力量朝皇权那边发生了重大偏移,但是对国家的帮助,并不明显。

大宋的皇权,在中国历朝历代可谓是最弱的,赵顼索取更大的权力,其实无可厚非。

苏油只需要在认可这一点的前提下,将改制变得更加精细,务实,就能对国家有益,那就能满足最大多数政治势力的需要。

打着皇帝意志的旗号,打着恢复古制的旗号,打着重拾汉唐大朝廷大格局的旗号,往这里边掺入自己的东西,可以将这场官制改革,变得既滋味丰足,又强身健体。

这就是药膳的功效,高明的厨子才搞得出来的东西。

大宋的政治制度架构,其实已经非常合理了,问题在于效率,执行,还有就是责权。

从哪里下手最好?自己所处的地方,就是个最好的靶子。

台谏,天子耳目。

御史纠省百官,谏议扶正天子。

在唐代各司其责,到宋朝渐渐合而为一。

但是从什么时候起,耳朵里边生出了利爪,眼睛里边长出了獠牙?

这明显是一个缺乏制衡监督的部门,那朝中可不可以存在这种缺乏制衡的部门呢?

答案是可以的。

但是这样的部门,就只能充当眼睛,鼻子,耳朵,喉舌,想要毫无制衡的独立存在,就必须放弃其爪牙之权。

也就是说,御史台应当只是检察机关,只对大案和公职人员具备侦查,监督,审诉之权,对法司的判决具备抗诉之权,类似后来的最高检。

而立案,审讯,判刑,则必须交给真正的爪牙部门,大理寺,类似后来的最高法。

而实际采证,侦查,抓捕,则需要各地衙门配合,类似后来的公安。

庶几在司法体系内部,三权分立,各守其职,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宋代的制度其实已经非常先进,仅就司法机关而言,一方面继承了唐朝的体制,一方面也有了自己的变化。

首先是逐级升级,其次是监督制衡。

在中央,大理寺和刑部相互制约,然后还有个审刑院来监督。

而地方上,由于司法行政合一,故而事权都归知县知州转运使。

但是为了让官员们重视法制,宋法还特意规定,地方官员必须亲自审理案件,否则处以徒二年的刑罚。

为了更好地监督他们,又在路一级设立了提点刑狱司,专门监督各州县的司法事务。

这样的制度应该说很不错了,至少后世直到千年之后,才重新有了这么一个部门——法制工作委员会,而且权力和力度,都还远远不如提刑司。

所以说,因为需要抵消后世已经消失的举报渠道问题,通讯交通问题,调查成本问题,加上无法采用扁平化管理,大宋采取的措施,甚至比后世还要严密。

问题是这一切只存在于制度上,而且由于责权不明,就像御史台这样,眉毛胡子一把抓,还是几只手同时抓,这就导致了人浮于事,拖沓推诿,造成了行政效率的极度低下。

还有就是吏治不清,虽然有宋一朝的官员还算是清正,但是奈何官清似水,吏滑如油,执行力被消减了一半以上。

最根本的就是在于吏员的薪水不足。

人家都不靠你这个行当吃饭,本身就是当地豪强,自己有自己的产业,混个身份,只是为了自己方便而已,你还指望能为你出多少力?

所以政治问题,其实还是可以从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上找到根的。

苏油拟出了大纲,提笔写下数行小字——官制,政治,财用,军事,水利,交通,民生,教育,风气,国格。

任何一项制度,决定性因素在人,因此首先就要从制度的执行者——官员开始论述。

国朝之弊,在四冗,官,政,军,贫。

太祖宏烈,削强藩,平割据,都陈留而策宇内,列郡县而清九垓。南北重复通嵌,天下几于混一。以武止戈,致世太平,英伟之主也。

又惩唐季之乱,乃收天下精兵、财赋、治权于中朝。上下相安,内外宴然,武功既盛,文治亦美。

绝武夫藩镇跋扈专制之患,开文学德化昌兴繁盛之风。声明文物之治,道德仁义之风,譬于汉、唐,盖无让焉。

夸饰一番之后,来了个转折——沿序百年,始见沉衰。

接下来就开始讲述大宋遇到的问题,祖宗没有收复幽云,导致北方没有屏藩,只能以精兵环于都下,而四境亦布重兵。

利敌不利我,即便如此,敌人携半月之粮,就敢入境三月,如蝗虫一般扫荡民众,谓之“打草谷”。

几次战败之后,国家背上了岁币的负担,财政越来越困难。

陛下即位之初,国家已然到了崩溃的边缘,然锐意奋发,敢于进取,去旧布新,气象焕然。

经过十年励精图治,到如今,彻底扭转了被动局面。

宋朝,到了进取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