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夜班

第一千二百七十章夜班

李若愚笑道:“刚刚听闻大军东路大获全胜,我跟幕判道喜,幕判说国公必定要前来相责。”

“我还不信,与幕判关扑了一遭。”

说完摇头叹气,从手上取下南海猫眼蓝宝石的指环,推到种诂身前:“输了。”

苏油笑道:“小赌怡情,大赌伤身,都知在南海开赌船的时候就该知道,输光了投海的蕃人大财主不是一个两个。这个不能怪我。”

李若愚摆手:“不怪不怪。胜不骄,败不馁,战前充分准备,战后充分总结。这话当年在南海,老夫耳朵就已经听得起茧子了。”

“不过上次五郎得罪了转运司,这军方和地方之间,如何制约监督……明润,离京万里,更要小心谨慎啊……”

苏油点头:“明白了,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近日忙于布置军务,疏忽了此节。多谢李公及时提醒。”

……

汴京,军机处,机宜司电讯班。

蔡京与章惇,二人轮流当值,今日是轮到蔡京。

因为电讯是第一时间获得前线军情的机构,因此章惇干脆建立制度,白日里主官在外主事,夜里值班,直接在电讯班留守。

军士拿着一封电报兴奋地走到蔡京的桌前:“学士,东路大捷!”

蔡京取过来在汽灯下观看,然后起身:“枢密院今日是谁当值?”

军士翻看了记录本:“是吕公。”

蔡京说道:“去叫他,一起进宫陛见。”

军士又翻了一下值班记录:“那中书要通知吗?”

蔡京问道:“中书是谁?是苏学士吗?”

军士摇头:“是蔡学士。”

蔡京想了一下:“那就算了。”

说完写了一封公文,夹在当日的简报里:“将这个送去中书,那边也忙,来不来就看学士自己的意思。”

军士答应后去了。

蔡京又整理了一下文稿,到了宫门外,给合门使递交了告请,不一会,就见几名军士打着灯笼,护送一人沿着宫墙过来,正是枢密副使吕公著。

不待吕公著说话,蔡京就将手里的文件夹双手递了过去:“枢相,国公电报,东路大捷。”

吕公著面上不见喜恶,打开文件夹观看,蔡京连忙取过军士手里的灯笼,举得高高的给他照亮。

吕公著看得眉飞色舞:“灭敌九万?!转运司核实了吗?”

蔡京笑道:“转运司的消息没有那么快,不过国公的数字很精确,同时告诉我们转运司已经核实过首级和降人,至于招纳的人数还未详实。”

说到这个吕公著就赞叹:“这电报果然是好东西啊,那我就没明白了,为何只有经略司能用?”

蔡京说道:“这是军用线路,还要涉及到保密工作;整个电报局,都是陛下拨付内帑所造;还有电码这东西,也只有军方掌握……所以要投入民用或者行政,估计……还有一阵子。”

这时候合门使臣领着一个小黄门过来了,小黄门对蔡京和吕公著行礼:“学士,副枢,请随我陛见。”

夜入宫禁,是一件异常麻烦的事情,何况宫里直到如今,还住着两个中年王爷。

加上皇宫里边曾经发生过不少造乱之事,因此夜间一旦落锁,要想在将门叫开,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当年福康公主夜叩宫门,惹起了极大风波,御史弹劾公主六罪当中,夜叩宫门就是其中一条。

哪怕是苏油解永兴军路之围,甚至灭交趾纳占城,都没有过大臣夜间汇报的事情。

不过那也是以前条件不允许,如今军机处离皇宫西墙外不远,赵顼就在西华门进来的集英殿边上开了个房间,让经过培训的小黄门在这里收发电报。

赵顼对此非常看重,因为宫掖落锁之后,如果不违背制度,这里是唯一一处可以与外界即时通信的地方。

于是高太后派人掌握合门的优势,又被赵顼用这种办法给抵消了。

不过从寝宫到这里也挺远的,皇帝规矩又大,吕公著和蔡京都已经到了电报班了有一阵了,赵顼的仪驾才姗姗来迟。

内侍已经转告了天大的喜讯,赵顼明显非常高兴:“两位爱卿,将捷报给我看看。”

蔡京将报告交给吕公著,吕公著又恭恭敬敬地交给赵顼:“累陛下休憩不宁,是臣等鲁莽了,还望陛下恕罪。”

赵顼在书桌后入座,接过报告打开,摆摆手表示不在意,眼睛却已经落到了了军报之上。

赵顼是个急性子,只一目十行地看完第一页,便将夹子合上:“朕到底没有看错五郎!还是听两位爱卿说吧,讲讲此次大胜的前后。”

蔡京便将种诂此次大战的经过讲述了一番,最后道:“陛下万里遥降指挥,将帅用命,军民协力,宵小愧怍胆落,自然所到毕克。臣给陛下道喜,明日还请大朝,接受群臣进贺。”

吕公著却见不得这套:“陛下,大军克敌固然是大喜事,不过后续还得跟上,而且这才刚刚开始,不能生骄慢之心。”

说完又固执地将刚刚那个文件夹子打开:“涪国公还有关于后续的详奏,还请陛下看一看。”

事情太多了,苏油首先说的就是此战种谔诱敌成功之后没有使用大威力的霹雳炮,导致宋军损失不小,今后的战事要总结经验教训,不要再犯这样的过错。

赏罚分明,种锷大胜固然当赏,但是这一点应当通报全军,表示批评。

君臣三人都认为苏油太苛刻了,五千换九万,交换比高达十六比一,除了空手套白狼得到占城那一回,大宋何曾打过这样扬眉吐气的大胜仗?

何况大宋上下,其实都有一种恐夏心理,种谔以旧军硬扛梁永能这一仗,简直就是给赵顼来了一剂大补药,感觉自己腰子充实腰杆子硬挺了不少。

铁鹞子在厢车面前占不到便宜,说明宋人有了克制重骑的法宝,弥补了大宋军事上最短的短板!这才是无比重要的!

苏油提出的第二条就是降人的安置问题,种谔的建议,是给投降和招纳过来的蕃人,一律刺手,就是在手背上刺上“投汉”二字。

一来是免得这些降人重新回投西夏,二来则是免得被其余宋军误杀。

相比被杀良冒功,刺手,看起来就不那么残酷,吕公著觉得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蔡京根本就没把那一帮子当人,自然也都没有异议。

不过安置却有些问题,种谔的意思,是将招纳到的蕃人和投降的夏军,吸收入部队当中,壮大声势。

但是苏油认为此举不妥,认为必须将夏人的老少男女区别对待。

投靠过来的少壮也不能尽数从军,大部分只能协助转输粮草,老小等则就近吸收到城寨周围安存。

而曾经和宋人作战过的夏人,必须全部以俘虏的身份送往内地,在转运司衙役的监督之下服劳役,直到赎清对抗天军的罪行为止。

这就是秦州挖金,交趾挖煤的老一套,不过苏油说得有道理,有了罪过不惩罚,那就是对善良者最大的不公。

如果说这三条都好办,第四条却看得几人面面相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