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 身在曹营心在汉?

陈名夏和钱谦益,在吴争心里,其实是死了的人。

这不是恶意诅咒,而是事实。

沈文奎死了,死得壮烈。

按理说,凡是与江南有牵连的,清廷都不该放过。

而长林卫的细作,亦是传回如此的消息,也难怪吴争有此定论了。

可如今,这两个原该死了的人,突然出现在吴争面前。

从这事上说,济尔哈朗还真值当吴争为他滞留徐州几日。

陈名夏值当,钱谦益值不值当?

值当!

但凡是被清廷视为不赦之人,皆值当!

这与敌人的敌人是朋友的道理无异。

也是吴争此时最真实的想法。

“罪臣拜见大将军!”

“罪臣拜见监国吴王殿下!”

二人虽同来,却称呼不同。

称呼的人是同一人。

无论是大将军,还是监国吴王殿下,都是在称呼吴争。

但吴争能听出不同。

陈名夏称呼的是大将军,而钱谦益称呼的是监国吴王殿下。

从这方面来说,奸倿小人,更懂得奉合君心哪!

存在皆合理,吴争心中感慨着,从古至今,从不缺忠臣,也不少奸倿。

这和黑白、是非、忠奸的道理一样,没有黑哪有白,没有是哪有非,没有奸倿何谈忠义?

一个称呼,引发些吴争心中悠长延绵的感慨,不是吴争善感,而是正合此时,被济尔哈朗来使搅动的一池春水。

“二位,起来吧!”

话是相同的话,可待遇不同。

陈名夏是被吴争亲手搀扶起的,而钱谦益得到的,只是吴争抽空的一抹笑脸。

“百史先生受苦了……怪孤,没有伸手相援,孤在此,给先生陪不是了!”

“大将军言重了……大将军绍兴府起兵,力挽狂澜,为天下明人留一喘息之地……如今,更是挟王师北伐,震撼胡虏、复我衣冠……其功之伟,足以彪悍史册……名夏见大将军,已是自惭形秽,万万不敢当大将军陪不是!”

吴争的笑容慢慢凝结,陈名夏早在三年多前,就已经暗中效忠于自己。

可今日,他言“明人”而非“汉人”,言“衣冠”而非“汉冠”,其意,不言自明。

吴争心里苦笑,好嘛,这北伐还差一口气呢,争执天下“正朔”便不请自来了。

难道,自己真的是无力改变这二百多年大明“养士”的功德吗?

可吴争更不明白,既然天下士人感念大明二百多年“养士”的功德,清军入关时,这些人都干嘛去了?

譬如眼前这个“正义凛然”的百史先生。

倒不是说吴争讥讽陈名夏的为人,恰恰相反,陈名夏降清,是不得已,他在顺天府城破前十几天,他还建议召集山东义勇救援京师来着,京城陷落之日,陈名夏上吊自杀未果。

君子论行不论心,能如此,足矣!

人不能胜天,人之渺小,无力胜天,但凡胜天,皆是附会。

抗争过,死过,便已足慰世人之心,比起身边这水太凉、头皮痒的货,那是高洁太多了。

吴争依旧笑着,哪怕是僵硬的。

“百史先生请坐……可否与孤讲讲,敌京城军备、人心……亦或者,清廷欲何为?”吴争其实不需要听身陷囵圄的陈名夏讲述,吴争只是给他一个机会。

钱谦益懂了,他急啊,甚至于用手指暗中捅捅陈名夏的腰。

陈名夏也懂啊。

身负盛名的陈名夏,若是连这都不懂,那真是见面不如闻名了。

陈名夏是谦恭的,他躬身道:“王师北伐,顺应人心……以大将军之威名,黄河以北,皆可传檄而定……。”

吴争脸色渐渐冷淡,抬手毫不客气地打断道:“百史先生不必恭维本王……我军如何、百姓如何……无须先生赘言,本王只想听,顺天府人心所向……还有,先生认为,今日济尔哈朗前来求和,意欲何为……本王该不该应下?”

陈名夏义正词严地道:“京城人心,自是向我……!”

“孤明白……大概是与先生一样,身在曹营心在汉!”

就算是傻子,也能听出吴争话中的揶揄。

陈名夏老脸闪过一抹赤色,“大将军英明……名夏以为,大将军应当答应清廷所请,化干戈为玉帛,此举为天下苍生福祉……!”

“照先生所言……那嘉定三屠、扬州十日,还有江阴屠城等等诸如此类惨事……皆可一笑泯恩仇了么?”

陈名夏坚定地看着吴争,“怨家家解不宜结……王师北伐之势,敌已有充足防备,若大将军决意强攻破城,死伤将士何其多?京城及周边数百万百姓,亦将沦为大将军手下炮灰……既然此时我为强势,敌为劣势,且敌已有请和之心,愿意退回关外,将社稷拱手相让……为何还要让生灵涂炭……望大将军为天下百姓福祉……三思而后行哪!”

吴争笑了。

笑得很假,假到连自己都感觉,还不如板脸更自然些。

吴争扭过头,随口问钱谦益,“虞山先生也是这般认为?”

钱谦益是真急哪,他一听吴争问询,双腿一曲,跪答道:“罪臣不敢苟同!”

如果不是知道钱谦益的年龄,吴争甚至认为,钱谦益只有半百之龄,瞧他射手矫健的……啧啧,真是保养得当啊!

“哦,这倒是让孤意外了……来,讲讲。”

钱谦益正色道:“打蛇不死,必被反噬……前明历代皇帝的纵容、懈怠,才造成了后金不断壮大……如今,殿下手执百万虎贲,当效仿古之白起……将这些恶贼斩尽杀绝,方可平民愤,方可告慰妄死于贼人屠刀下的百万冤魂……!”

说到后来,钱谦益咬牙切齿,形如疯狂,全没了今日读书人的“涵养”风度。

吴争听出来了,钱谦益不是作假,他心中有恨,妻女落入多尔衮手中,数年不知生死,这种恨,已经刻骨铭心了。

吴争扫视着这话语颠倒的二人,不由地叹息道:“二位讲的,孤其实都想过……如今清廷开始严防死守,我军看似两路告大捷,可每往北进一步,伤亡便加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