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治心与救身

华佗听到刘备为了方便天下学子求学,而设立官办学宫,心里大为赞同,常年四处奔走,见多了民间疾苦,家中贫寒而天资卓越之辈,皆因求学无门而抱憾终身。

自己身为医道中人,传授不了圣人学说,最多也只能择一二有心岐黄之道的人,收为徒弟传下些医术。此辈人物若是能有幸入学,修习圣人之道,日后定然能成为朝廷的栋梁。

华佗沉吟片刻后问道:“如有家中贫寒,然天资不俗之人,欲前来求学,却无钱财又当如何?”

“但凡欲入学者,皆需经过考核,能过教授考核者,方可为官学之中正式弟子,正式弟子日常食宿所需,皆由我冀州官府承担。”张虎回答道。

“若是学成之后,不愿留在冀州效力,欲返乡转投他人门下,使君可愿放行?”华佗又问道。

“备设此学宫之本意,欲使吾师之学问,得以广传天下,以求能教授出更多的才智之士,并不拘于冀州一地,学成者可去留自便,备必不强求。”刘备断然回答道。

“张将军谈起学馆之事,可是想劝我留下来授徒?”华佗有些明白张虎的意思,心中微微有些意动。

张虎向华佗点了点头。

华佗多年行医,深知以一人之力难救万民,若是能将自己一身所学,广传天下,则能活之人是千倍万倍。虽然曾经收过几个徒弟,然师徒几人,又能救下几人?若是有遭一日自己大限到时,这身医术岂不失传?

“此事恐怕不易,医巫乃是贱业,不比圣人学术,老朽如何能与卢公同堂授课?”华佗方才心动,却随即又想起,医道不过是上不得台面的技艺,自前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圣人学说一家独大,医巫不过是旁门左道,九流之辈罢了。

“先生此言差亦,圣人之道乃是教化万民,岐黄之道则是救治万民,皆是能解众生苦难之术,一则治心,一则救身,有身无心者愚,有心无身者死,二者如何能出分高下。”张虎作为现代人,当然是不赞成除了圣人学说以外都是不入流的学问,那自己学的兵家又算得了什么?

“将军高论,然世间之人多愚,又有几人能如将军这般见识。”华佗见张虎言辞之中对医道极为重视,心中非常敬佩,却又苦于世人思想陈腐,若是将医道与圣人学说并列,则必然遭人诟病,自己名声受损事小,若是累及卢植及刘备则是不妥。

卢植和刘备听着二人的谈话,都陷入了沉思,当今天下儒道昌盛,百家学说早已没落。若非法家改头换面,披上儒家外皮,而儒家又需要法家助其治国,才算容忍其存在;兵家乃是国之重器,为立国之本;而人食五谷,灾病自生,实在离不开医家之外,其他各家均被打压的几乎灭绝。

农家本就存在田间,不曾挤身于朝堂,反倒侥幸存活,墨家容身百业之间,只是不再彰显而已,其他如阴阳家、杂家则远遁山林之中避世求存。

或者准确的说,百家学徒都会去兼修儒家,只是侧重不同罢了,法家修儒家以求立身朝堂施展抱负,兵家者如卢植之辈,即是大儒又是将领,医家如张仲景、农家如枣祗等人,皆是兼修儒学以求托身朝堂之上。

简单说你想当官就必须学圣人学说,精通儒家文化后才有资格当官,至于当官后你说你还会其他流派的学问,倒是也不会有人对你喊打喊杀,反倒是会成为你的政治亮点。

“先生所虑不无道理,是虎欠缺思量。”张虎也觉得这事有些难办,刚开始想的有些太简单了。

那些有名望的大儒们,若是知道冀州的学宫,居然在大张旗鼓的讲授医巫之道,那还不口诛笔伐才怪。而天下的士子也会因为畏惧世俗言论,止步于学宫之外。如若强行设立,实在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对抗主流思想如同逆水行舟,不是能不能行的问题,而是风急浪高,一不小心就会有翻船的结果。

新莽教训就在前面,王莽的头颅还收藏在皇宫中呢,血淋淋的告诉后人,以一人之力挑战当前社会结构的下场,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张虎可不想招来“火系禁咒”,低调,要的是润物细无声的操作,大刀阔斧的变革未必是最佳的选择。默默的做一个历史的推动者,在关键的时刻使一把力气,推动一下就好了,历史会朝着另一个方向自行演化的。

比如前面抓住空隙抢了冀州,从而改变了刘备和袁绍的命运,进而又谋夺青州兵,稍稍改了曹操的命运一样,做一个推手就好,跳的狠的,终究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不如这样如何。”张虎思量了许久,再次开口打破了堂内的沉闷。

众人正在沉思对策,以求两全之法,却被张虎惊醒,都齐齐的抬起头来看向他。

“可在信都设立一大型医馆,名为医舍,行济世活人之事,实则暗中选拔青兖难民及冀州治下的幼童,择其聪慧者,送入医舍。”张虎端起案几上的茶水润了润嘴唇,接着说道。“以药童之名,行教化之道,先生可堂而皇之的教授其医道之术,经年之后,其间必有出类拔萃之辈,余者也略通医术。”

大家听到这里,眼睛中都是一亮,心里都觉得张虎这办法可行,既然是欲传医道,又何必非要设在学宫之中,医舍之内岂不更佳,耳濡目染之下,精进的更快,且能掩人耳目,免受世人诟病。

“可设数年为一期,学成者经过考核之后,分别遣往大汉十三州,责其前往所在地,行医数年后方可返回冀州。”张虎见大家正在仔细的听他说,稍稍停顿了一下,容大家想一想后,接着开口说道:“如此每年招收一批,则每年都有人学成散往各地,反复之下,待到世人明悟之时,大事已成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