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三章 外面的世界更精彩,你看过了就会知道
会议最后一天流程突然出现了点变化,需要主席台上代表各个行业的人也简短讲一段话,来配合这个主题。
宋亦路得知这个消息,在主席台上简单构思了一段话,也不用深入讲,只是抛出这个议题。
“各位好,我是电影协会的代表宋亦路,今天我想讲的内容是主流思想与非主流思想的关系。”
“我们作为从业工作者要对观众施加影响,我建议创造一些英雄来巩固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这些英雄人物要有主流思想的价值观,对青少年也是一种正确的引导。
当某个伟大的全民族事业受到重大挫折的时候,以大无畏自我奋斗自我精神为己任挺身而出的人,克服自己人性中的弱点,又要克服现实中各个重重障碍时付出巨大努力而成为一个人的性格品质,他们在个人活动中顽强表现与自我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使其行为具有伟大的意义,这就是具有个人英雄主义精神的人。
在汉朝的历史上,这种人物屡见不鲜,各个王朝,各个时代都有。
我们作为艺术工作者如何引导观众思考,让他们被这种精神所感染,并为自己的时代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才是我们这些人需要去做的事情。
这样的人物可以是传说中的人物,可以是历史中的人物,甚至是我们创造出符合这个时代的人物,这些人物引领人们的思想世界。
我们要分清主流人物与非主流人物,多倡导主流人物的思想,倒不是一定要排斥非主流人物,但一定不要把非主流人物主流化,这是对青少年的一种思想毒害。
比如说同X恋这个话题,如果从人人都有爱,都可以尊崇自我的思想去爱对方,这个角度看没有错。但这个话题本身就是一个非主流的话题,我的建议是不要鼓吹这种非主流的思想,因为人类的进化从来不是这种非主流思想的引导,还需要主流思想加以控制。
所以,我建议要控制非主流的比例,它们是可以存在,因为我们的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但非主流不要成为主流,这样会害了很多观众,让他们以为非主流是一种主流思想。
多元化代表很多思想可以共存,但还需要有主流与非主流之分,我们如何正确地引导观众,是一个文艺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宋亦路简单说了这么几句话,当一个时代的电视剧都是拜金主义,这个社会怎么可能不去拜金。舆论是潜移默化在影响观众的思想,不是每个人都有坚定的意志,管控好舆论,对很多人都重要。
别人听不听,如何去听,宋亦路并不在意,他只是做好自己,我表达出我的想法,但我左右不了其他人。
像李岚婧的妹妹李岚卿,她就是个女同,这是她自己的事情,与宋亦路有什么关系,但她可别在宋亦路面前吹嘘,他肯定会反击。
宋亦路本来也没想结婚,他也没有吹嘘结婚有多不好,结不结婚是每个人的私事。结婚了不要吹嘘,好像自己过得有多幸福,只有你们自己知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选择独身更不会吹嘘,都是自己的选择,有什么好吹得呢?
~~~
宋亦路回到付刚工作室,几位导演系的师弟也开始筹备自己的第一部电影的剧本,只有谢顺才是原创,其余两位都是找到一个剧本进行拍摄。
宋亦路现在做得是帮这些师弟滤清剧本,电影导演如果自己都没捋顺想法,指望演员的表演,电影也是一塌糊涂。
之前也说过这个问题,一个电影有一条主线,可以加上许多副线来迷惑观众,甚至还可以加上一条暗线,如果有能力,暗线可以翻转成主线,那原来的主线也变成副线。
如果没有那个能力,暗线作为引申出来的话题供观众去思考,也是不错的事情。
像崔莉的电影逃不出的,就是把暗线在最后翻转出来,变成主线,真正的主线不是青春,不是爱情,不是穿越,而是对宿命思考。
这如果不是宋亦路帮助崔莉改动剧本,她自己是没能力想得这么远,剧本也简单地是一个关于大学时期爱情的电影。
捋清楚这些,电影还要注意层次感,比如贾思道的站台,一层一层递进,以崔明亮对尹瑞娟的思念为线索,到钟萍离开张军,这却成了崔明亮要回去见尹瑞娟的最后一个导火索,引爆了他的思念,他想回去看看,他怕他这辈子再也见不到她了。
所以,有些剧本的剧情可以不变,但排列的次序要稍加调整。
电影的次序不一定非要是递进,高级的导演还可以强弱的节奏来述说故事。
比如活着中的张驴儿,开始大家不知道他是小偷,后来因为很多事情他又放弃了偷盗,再看到孩子饥饿的神情,他重操旧业。他们快到云城,张驴儿再一次收手,可听说进入云城需要钱,他准备做了最后一次。
张驴儿不断在偷盗与放弃之间选择,这就是强弱的节奏变化。
宋亦路不会告诉师弟们如何去拍,而是引导他们以导演的角度去思考,哪些是重点,哪些模糊观众的视线,哪些加深主题,需不需要反转,如果需要反转,还要重新捋一遍关系,让观众自然而然地反应出来:哦,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有了一个剧本,剩下的工作就是导演的事情,这就是电影艺术。
不同的导演拍摄同一部电影,侧重点会不同,述说故事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不同,很可能同一部剧本,不同导演完全可以拍成两个故事。
这就是电影导演的工作,电影也被称作导演的艺术。
电影界不以演员为中心,虽然很多演员比导演还要出名,在行业内部,导演才是电影界的权威。
如果现在宋亦路说要拍摄一部电影,需要选择角色,你看看有多少演员能过来争取饰演角色,估计要排长队了。
看看宋亦路这几年走过的道路,拍有思想深度的电影,拿到非技术大奖,拍纯粹场面宏大的商业片,就拿技术奖。有一种说法,电影协会年度颁奖组委会其实姓宋,这是一句玩笑话,也说明宋亦路当电影导演的实力。
萧晓的电影先剪辑完成,他拍摄完也有一段时间的思考,还去拍了崔莉的新电影,心理准备时间够长,剪辑起来也相对比较容易,毕竟只是个公路片,次序呈现出来,突出人物性格。
宋亦路与贾思道先看了样片,贾思道是个老好人,没什么好说的,宋亦路却觉得节奏不好。
让萧晓现在剪辑成变奏模式有点难为他,可有些情节的节奏拖沓,有些情节节奏看似紧密,却没有体现出主线。
宋亦路说出自己的看法,乃至到对整个电影进行分析,几位师弟与崔莉也都在旁边旁听,这是个学习的好机会。
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听一个汉国电影协会最佳导演给你分析电影,如何把握节奏,每个人对节奏的理解是不同,听到宋亦路的谈话对自己以后对节奏的把握也很有好处。
段子平甚至都录了像,留作内部参考资料,以便后来的导演去学习。
听完之后,萧晓若有所思,他还不能完全掌握宋亦路的话,也开始有了一定的认知。
崔莉倒好,她虽然是个好演员,却不是一个好的导演,甚至剧本都是宋亦路帮她完成的,她只能求宋亦路帮助剪辑。
宋亦路手头上的事情倒是不多,就帮助崔莉进行剪辑,剧本有很多他的建议在,也算是熟悉,剪辑起来难度不大,这部电影也没需要后期制作的画面,差不多十天就剪辑出来,继续拿出样片供大家参考。
所有人都是第一次看成片,除了宋亦路,不仅仅萧晓与几位师弟都来了,主创演员们除了王若望都来了。这小子又开始新的创作期,艺术风格也开始转变,有股金石的味道,他现在还没有成型,需要不断的琢磨与体会。
主创们基本都知道故事大概,导演师弟们虽跟着拍摄,很多故事并没有参与讨论,所以不知道会剪辑成什么样子。
电影故事比较简单,几个人在一个选修课程上遇到,叶之婷开始追求宋亦路,宋亦路正准备自己的第一部电影,却选择了崔莉作为女主角,于是俩人产生了一段恋情。
拍摄电影快结束的时候,几个人照了第一张照片,最后浓缩成王若望的画作。
开始,电影中的宋亦路总有点出戏,他的神态不对,其他人都很正常。可拍完电影之后,宋亦路与崔莉就分手了,崔莉也表现地没有道理的突兀,直到他们毕业的时候,两人一段对话,隐晦地说出前世,很多人还不理解是什么意思。
二十年后的某一天,在崔莉的组织下十个人又凑到了一起,剧情开始不断的反转,现实宋亦路与崔莉的对话,原来他们都是穿越回前世的人,并保有前世的记忆。
这样很多人才理解宋亦路在前面有些出戏的行为,而崔莉在大学毕业时候与宋亦路的一段谈话,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当褚曼丽这一次加入到对话中,原来她也是穿越回来的人,也保留了前世的记忆,还说出那句话:“我在你的宿命之中,你却逃离了我的宿命。”
最后是一众人的合影,千奇八怪的形态,电影就此结束。
当出演员与工作人员字幕的时候,大家惊奇地发现宋亦路与崔莉相对坐着在谈话。
“你相信宿命吗?”崔莉问道。
“我不信。宿命就是我们几个纠结在一起闭合的环,当我有一天抬起头,发现世界不仅仅是个环,我与你的宿命就没了。所谓宿命只是遮挡我们的视线,让我们无法感知到外界,圈住我们思想的环。打破它很容易,就是发现环外面的世界,那也就没有宿命了。”
“如果有穿越,你会爱上我吗?”
“我想我不会,可能我原来爱得就不是你,只有在这一世我们有过交集,前世与后世,我们都不太可能有交集。”宋亦路没有看崔莉,而是看向远方。“外面的世界更精彩,你看过了就会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