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 目的
对方的这句话喊话,自然是让李怀想到了那个著名的死亡因果律。
转过身来,看到后面不是一个瘦削的豹子头,让李怀稍微安心了一些,但紧跟着他又疑惑起来。
“这位小道士,不知你此来,是因为何事?莫非是九山真人有什么话,让你带给我?”
这个突然叫住李怀的,赫然是一个年龄不大的小道士,他见李怀转身询问,就拱手道:“我并非真人弟子,而是大公子的仆从,随他一同学道,此番过来,是大公子让我将此物交予公子,说是方才忘记了。”
话落,他从怀中取出了一封请帖,交给了李怀。
李怀心中固然疑惑,那大公子一副人生赢家的样子,怎么无缘无故的,居然还学道?还有个小道士做跟班?
但这话自然不好直接问出来,于是只道:“多谢小……小君子了。”然后接过请帖。
那小道士行了一礼,便转身离去。
看着其人快步行走的背影,李怀不由啧啧称奇,然后抽出请帖看了一眼,不由点头心道,果然是春日大会的请帖,只是方才那武青不拿出来,恐怕不是忘了,而是只邀请了我一个人,董回他们不在其列。
这倒也容易理解,因为李怀的参与,本质上是那次面见州牧武前,被武前亲自邀请的。
“这次春日大会,不知道能见到什么人,是否真有甫叔消息,以及龙骧吾师是否会回来。”
自从拜师明镜,他和文家之间的联系逐渐减弱,当初龙骧还在荆州的时候也就罢了,等人南下,文家衰退,连自身都顾不过来了,又怎么兼顾李怀?于是时间长了,他的消息渠道就变得越发单一——只有那钱支不断给他消息,但其中消息多数还是为叛乱、造反做准备,视角很成问题。
正因如此,从州牧府得到消息之后,他才会有心参加这次春日会。
“不过,虽说我身份其实并不一般,严格算起来是前朝余孽,但毕竟还是隐藏起来的,旁人并不知晓,所以单纯来看,无非就是一个运气好,拜师明镜竹林的寒门子,为何那州牧府会这般热情的邀请我?不惜用种种消息,将我吸引住、留住?”
一念至此,李怀再一次意识到了,这州牧府很明显还是要利用自己,至于利用的原因,无非就是自己与明镜与龙骧将军之间的联系。
顿时,他便一阵索然无味,感到很是无趣。
“我可是连学习玄学的!”
——————
“先前,因世人喜好谈玄论虚,所以道家、沙门因此大兴,诸多江湖术士高居庙堂之上,祸乱超纲,乱了法度,最终礼崩乐坏,实乃国之祸患也!他们这些人说过的话,你不用太过放在心上,只是也不能去主动招惹九山。”
州牧府中,武前坐在椅子上,看着立于身前的武青,淡淡说着,后者在回来之后,就将整个酒宴的过程简单介绍了一下,无论是大体,还是细节,都讲述涉猎,没有半点隐瞒,因为他很清楚,自己父亲的眼线遍布荆州,唯有如实以告,方是上选。
武青低语道:“父亲,我固是对那位真人有些不满,但也知道他在中原名声极响,便是蜀中也有许多人推崇于他,只是此番我本意是想要软硬兼施,将皇甫怀、董回等人收服过来,作为棋子驱使,结果被他这么一搅合,却是全乱了套。”
荆州牧武前轻笑道:“你本以为他的弟子因为意外,卷入其中,此番出面正好答应皇甫怀等人,却没有料到他根本就不在意这件事,乱了局面,这固然有此人不按常理而行的缘故,也是你自己计划步周全,没有考虑到各种情况,没有做好最坏的打算,没有备选之案,所以事到临头,局面一变,就完全不知如何应对了。”
“孩儿知错!”武青的头低的更厉害了。
“不用这样,你若是能从中得到教训,那这次的事,就不算白做,”武前说着说着,叹了口气,“如今我等在荆州看着风光,其实是坐在那火山口上,靠着名望、权柄和兵力勉强镇压,为了要维持各方的平衡,不得不联络各方,我对这些方外之士实无好感,却也不得不做出一副礼神拜佛的样子,正是如此,但也因此,让这等人自觉有了依仗,越发肆无忌惮了,这件事,早晚是要算一算的,但眼下,你先安稳下来,等待时机吧。”
“是!”
“好了,这事说完了,再来谈谈这个,”武前话锋一转,从身边的桌子上拿起了一本书册,“这次你做得很好,至少比你弟弟做得好。”
武青一听这个,原本还低着头的头,立刻就抬起来了,眼睛里充满了兴奋之色,拱手道:“这全是托父亲之谋划,给予了最为有效的指点和指引,方才让孩儿打开思路。”
“这事你无需谦虚,也不用推功,难道为父还要抢夺自己儿子的功劳?”武前摇头失笑,“这整个荆州的赏罚恩赐,都是出于我之手中,功劳与我而言意义不大,反倒是你,我只是随口一提,你就能做出实效,这就值得称赞。”
武青一听,就又要谦虚两句。
“别说了,我拿出这个来,主要是要讨论一番,你看过了吗?”
“孩儿已经看过了,”武青点点头,语气恭敬,“很受启发。”
“说说。”武前一摆手,就朝着椅背上靠了靠,神色惬意,“你觉得这部书所要宣讲的,是什么?以及,我等能从中得到什么?”
“是历史,以史为鉴。”武青不假思索的说着,“《论封建》此书,从上古三代说起,将周代分封的特性、用法、作用分析的入木三分,着实让人佩服,尤其是用封建之法,将原本并不在王朝统辖之下的土地分封出去,让诸侯耕种、征服,其实是扩张的重要手段,而后,他又从周代封建,逐步讲到了后世的诸多变种,从郡县制到分封制的利弊,无不展现出对历史进程的熟悉,非一般人所能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