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左良玉的援军到了
卢象升预感到这一战凶多吉少,他已决心赴死,与鞑子决一死战。
他在全军面前高呼:“大敌当前,我卢象升决心为国赴死,尔等愿随我者,就跟我杀敌,前进!”
卢象升的话声刚落,突听得鞑子头上又是一阵的爆炸声,虎大威兴奋地喊道:“‘空中开花’!我们又有‘空中开花’了!”
卢象升勒住战马,做了一个停止前进的手势,准备冲锋的队伍停了下来。
“左昆山来也!”卢象升当做虎大威的面道,“我等有救了。”
他如此确定是左良玉来了,因为他知道只有他和左良玉的队伍里才有“空中开花”这种火器。
与此同时,作为鞑子的一方,是由岳托统领的鞑子军,这一年他们已经是第四次入塞,这一次,他们一路征战,掠夺大明二千余里,从未遇到劲敌,烧杀抢掠历时五月,攻下七十余座城池,俘获大明人口四十六万余,金银百余万两,屠杀大明数百万人,这就是史称的“戊寅虏变”。
今天,岳托所率的十万之众,把卢象升部困死在眼前的一片开阔地带,这里的地利很适应骑兵作战,岳托相信,只要一个冲杀,就可以把眼前的明军打垮。
第一波的冲击让他损夫了不少的人马,明军撒了很多的,马一踏上,马撑不是被戳穿就是被撕裂,使他们损失了不少的良马,好在他们都有二、三匹战马,损失一些战马影响不大,就是攻去速度被减缓了。
这次明军又使用了一种对眼睛有损害的火器,岳托本想着撤兵的,汉军的一个头领告诉他,这种火器不可怕,是一种叫做“贼点头”的小玩意,只要不睁开眼,过一小会就没事了。
岳托信其言,又组织了新一轮的攻击,并让汉军为前锋。
这一次,明军火器的爆炸声更为剧烈,不多时冲在最前面的汉军就败退了下来。
岳托看着捂着眼睛的汉军头领问:“你不是说‘贼点头’是小玩意吗?你怎么不往前冲呀?”
这个汉军头领哭着说道:“我看不到了,我看不到了,我什么也看不到了!”
岳托哈哈大笑,一刀把汉军头领劈了:“现在你不用再看了。”
他收刀下令撤军。
岳托当然知道多尔滚是怎样死的,多尔滚就是死在袁方的火器下的,能使用这种火器的人必定是袁方,袁方就是个魔鬼,他不会忘记皇台吉的嘱咐,“不与袁方交战”。
……
鞑子终于退了。
前来救援的是左良玉的部队,左良玉只带来了三千人,他自知三千人起不到多大的作用,他也没想过打赢鞑子,他只希望能够把卢象升救出来,就是拼了命也要把他救出来。
左良玉也知道“空中开花”的利害,因为袁方嘱咐过,“空中开花”只能用来对付鞑子,这次他还是头次使用,就让他的兵士把所有的“空中开花”统统打了出去,他没想到的是,还真起到了作用,鞑子退兵了。
卢象升紧紧地握住左良玉的手。
“谢谢!多谢昆山的救命之恩!”
左良玉问:“据我所知,高起潜的四万大军就驻扎在五十里地,卢兄为何不派人去求援?”
卢象升急了:“怎么没有派?我派去的人至今未回。”
左良玉沉思片刻,道:“高起潜故意不发兵,就是要置卢兄于死地。”
卢象升气愤道:“高起潜何故如此!?我卢象升忠心为国,还要被这些奸佞小人所害,与其被其所害,不如为国而死,我现在就去找鞑子拼个鱼死网破,死,也要死得其所。”
左良玉急忙劝住卢象升:“卢兄不可如此!枉卢兄还是个读人,卢兄你以为杨嗣冒、高起潜之流是冲卢兄而来吗?”
卢象升吃惊地问:“那又为何?”
“他们是冲着袁大人而去的。”
“袁大人?”卢象升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是袁仲南吗?为何要冲他而去?”
左良玉道:“卢兄可能还不知道,袁大人已经出来为官了。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傅冠、翰林院掌院陈演、左副都御史方岳贡,还有南京左都御史范景文、礼部左侍部兵瑜等人一致向皇上推荐袁大人入阁,杨嗣昌、高起潜几个却极立反对,说我们文党把持朝政,袁大人心怀叵测。皇上虽然听取了他们的意见,没让袁大人入阁为官,却把袁大人放在了南京,现在袁大人是南京吏部尚书,杨嗣昌、高起潜他们心怀不满,又不能拿袁大人如何,所以就拿卢兄你出气。”
卢象升骂道:“这个该死的杨嗣昌!天杀的高起潜!”
左良玉问:“卢兄下一步有何打算?”
卢象升道:“之前,他们抽走了我的兵力,又断了我的粮草,再逼我与鞑子交战,不给我派援兵,种种的迹象,已经说明杨嗣昌和高起潜是非杀我不可,如果我不死在沙场,也逃不脱他们为我捏造的死罪。我要演一场戏,还要昆山你配合一下。”
“卢兄要我怎样配合?”
“现在跟着我的这几千兵马,都是我亲自培养起来的,我现在就把他们全部交给昆山。”卢象升说完就把虎大威等将领召到身边,又对左良玉道,“你看看他们,几天没有东西吃了,靠着地上的雪水熬到了今天,还是无怨无悔地跟着我杀敌,现在我就把他们交给你,你一定要让他们吃饱肚子。”
左良玉道:“放心吧,卢兄,只要有我左良玉吃的,就绝对有他们一份。”
卢象升见左良玉在自己的将领们面前表了态,这才把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
……
杨嗣昌得到左良玉的战报,卢象升与岳托的交战中不幸身亡。
其实这就是杨嗣昌想要的结果,他还装模作样地挤出几滴眼泪。
暗地里,他又派人去前线查探卢象升是不是真的死了,如果卢象升没有死,那么他就要将这次惨败的罪名加在卢象升身上,告他怯懦畏战,结果造成明军如此惨败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