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杀机重重 天宫无望 一

起身活动了下腿脚已无大碍,又从储物袋中取出一件新袍穿上,这才打量起这座宏伟殿堂来。

殿堂高大却朴实异常,楼柱悬梁仅有朱漆裹附并无多余绘饰雕砌,殿墙多为白色偶有几处草绿也只是星星点缀。

两排矮几两行草席,倒有些像私塾授业之所,几案上木色陈旧,看来所用年头定然不短,地上草席暗黄松散也是久坐之象。深出一座高案上也是空空四野,未见一件文房四宝。

乐诚侧目旁观不见旋梯隔间,只得迈步向着高案处走去,案后有一麒麟踏月的屏风,绕身转过此间别有洞天。

有门无扉其外葱绿一片,俨然是一座殿内庭院,乐诚跃步而过只觉似有水纹晃动,但也仅是感觉。因为除了有一阵芬芳传入鼻尖外别无异样。

步入其间宛如身临仙境,此处不仅花香宜人就连入岛之后未曾听过的鸟鸣都跃然耳中。

仰首望去几只掌大翠鸟林间嬉戏,见了人来非但不惊反而扑翅飞近。绕在乐诚身侧欢快鸣歌,似在讨好久违了的主人。

乐诚神识倾力放出生怕眼前皆是幻境,但任凭其全力施为依旧不见它样,索性伸手探臂让翠鸟落于指间。

千心游身而出,趴卧乐诚肩头,偏头道:“是‘腹灵鸟’虽说寿命极长,但也万不能与这归墟相比。”

乐诚点指轻动“腹灵鸟”受惊展翅重又盘旋空中,而乐诚却是寻着那幽深小径通往了密林深出。

愈望深出奇景愈多,一块山石悬体半空,其间有一小孔,孔中水流不断。这不过头颅大小石块又能存水多少,这般长流不绝难道此石与江河相连?

带着新奇跃池而过,其后一座竹舍印入眼中,举目望去此处亩许大小,周围竹篱环绕,其中三间竹屋似三位苍发老者围炉而坐,而那围炉正是在一口有着轱辘的老旧水井。

这般景致乐诚不由得想起了当年山腰旧宅,那可是自己与师傅一十三年的珍贵记忆,初出为人步入修仙界的珍贵记忆。

轻推竹门迈步其中,看着熟悉的场景乐诚顿步流连,良久用那轻衣广袖沁了沁眼角泪光,这才继续前行走入了第一间竹舍之中。

竹舍内颇为杂乱,有着诸多笸箩与竹筐,而其中草木早已发黑实难辨认到底是何种苗木。

北墙一角还有着一个积满灰尘的小型传送阵,也不知通向何方。见此处别无他物乐诚转步去了对面一间。

这间更是杂乱虽有床榻桌椅却到处落着竹简纸张,就连好几副笔砚都随意搁置在屋子各处。

而这些竹简上写的甚是散乱有的仅是不知所谓的两、三字。有的则是一、两句的短叹,写的多也是些与修仙毫不相干的杂事。

实在无有什么可用的乐诚再度退出寻向了最后一间,这里与先前两处截然不同,干净整洁几上茶杯,案上笔墨都安放的极其规整。

乐诚来到案前,此处有一本翻了半篇的随笔,但让乐诚好奇移目的是这本随笔上的字泛着淡金色的荧光,仿佛一本山野宝卷。

捧在手中翻阅片刻,乐诚双眸愈发明亮,脸上喜色更是难掩。甚至以指代笔临空虚画,不知者还以为他是个手舞足蹈的疯子。

这是一本记有对于符箓研究的笔记,书记之人下笔极是散乱,可以说是灵感到时便急书而下,即使其后推翻也不将前面划去,所以在他人眼中这类书卷无异于坠人陷阱。

但乐诚全然不同,深通符箓之道的他,多年来全靠自己钻研也早已成了一套绘制之法,所用方式也与这不知名的前辈有着异曲同工,都是靠着零散的拼凑最终绘制成符。

只不过修士记忆远超凡人,纵不落笔几月前的冥思只需垂眸片刻都能想起。如这般事无巨细的随笔记下着实少见。

诵读良久这才恋恋不舍的将笔记塞入储物袋中,接着目尽扫过的一切书、卷、简、札统统收入囊中,就连案头上的笔墨纸砚都不曾放过。若是储物袋能将房舍装下,恐怕乐诚会毫不犹豫的将其收归己用。

喜极的乐诚返身出屋顺手把另一间寝室的东西也收了干净,生怕有漏甚至还翻箱倒柜了一边,当真算得上刮地三尺了。

正当乐诚兴冲冲准备寻找出路时,千心却是好奇:“此处明显是一座高阶修士的洞府,纵使有着族中供奉,没有药圃、丹房、兽室、铸炉,但为何连一间可供闭关清修的静室也没有?”

这一提醒让乐诚微微一怔,心道:“是啊,房舍不小一应俱全,却单单少了修士打坐时用的蒲团,而且此地灵气若是给元婴修士吐纳却略显不足。”

想到此处乐诚站立垂眸,感知着周遭灵气细小变化。许久垂眸一开却是满目疑色,入得此殿神识不在受限,感知自是洞察细微,不过此地灵气与殿外并无差别。

摇头不解绕院而走,想要看看此处是否另有蹊跷。走到院门又见那吐水悬石,乐诚灵感顿生,一个箭步纵上前去点足御空叠指轻弹。

山石闷声无响更是纹丝不动,不过离得如此之近乐诚倒是发现了山石另有蹊跷。这山石看似流水不断实则内有两条水线,上部是入而下部却是泻。

如此一来有进有出难怪不会积水汪洋,不过……,眸珠框内闪烁,乐诚忽然转首望向了院内古井。

“此处兴水之地唯有这口古井,这山石虽无灵力波动,但能让地脉之水逆流而上冲高丈许底下定有文章。”

天灵一现的乐诚赶至古井边上,手扒井沿探身观望,井内漆黑好似一目难望,纵使眸清目建也是模糊一片。

乐诚倒也胆大竟然不防不护,双足点地纵身飘落井中。

井道悠长足足十数息方才见了水光,心念一至足底灵光涌现,脚踏水面身形稳健,摇头左右便看道了一条敞亮通径,略一矮身乐诚便钻入了这条甬道。

方一进入便感觉此地灵气陡然倍增,虽依旧目不可见,但稍稍探手都能感到湿稠黏滑,显然已到了一种元灵化液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