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学前理论知识总考

9月5日,上午9点,狮眼楼B403。

顾实合上手中的教科书,这是他念完的第48本教科书,也是最后一本针对灰名的学前理论教材。这个读书速度在其他学生眼中就是神速,但对于顾实而言已经算慢了,他原本只要花费一天时间就能读完,但是忌于ME-I-17的副作用还是选择了放慢节奏。

顾实高举右手向授课教师示意,得到同意后便起身发言:“报告老师,我想参加【学前理论知识总考】。”授课教师不由一愣,他不认为眼前这个年轻人能够通过考试,但也没理由阻拦,便点头示意他可以离开座位去参加考试。

顾实收拾好书包,一瘸一拐地走出教室,留下一教室的灰名在那里交头接耳。

【学前理论知识总考】与【学前战斗技能总考】是横在每个灰名面前的两座大山。学前理论知识于里世界科学,等同数字于数学;学前战斗技能于幻境实战,等同爬行于行走。没有通过这两门考试,就无法接触真正的里世界科学,更没资格进行幻境实战。为了让灰名们尽快打好学前基础,学校方面投入了大量师资力量,每天满满的8节课程更是让灰名们叫苦连天,但就算这样,大部分灰名也需要花半个学期的时间才能通过两门考试。

顾实在考场坐定,智能机器人向他发布了试卷,长达4小时的考试便开始了。他不疾不徐的翻看着卷子,总共13页的试卷上密集的分布着251道题目:其中填空题200道,每题0.5分;简答题50道,每题1分;分析题1道,每题20分。总分170分,及格线为150分。

顾实深吸一口气,提起手中的水笔,开始答题。他运笔如飞,不到半分钟就已经答了10题。如果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顾实几乎没有读题,而是直接在括号里写出答案,早在之前的翻卷子过程中,他就已经把所有题目印在脑中,而隐藏在48本教科书中的答案也在此过程中与题目一一对应。

时间过去3分钟,顾实答到第62题:在(49.5%-50.5%)的里世界因子浓度下,驱梦师能够在表世界运用贤者之书。

他以恒定的速率机械式的写着答案,脑中却在思考别的东西:没有是非题与选择题、251道的题量以及高达150分的及格线,这张试卷上处处显示着狮心学院对于人才选择的挑剔。

第132题:以幻境核心数量为标准,可将幻境分为:微型幻境、小型幻境、中型幻境、大型幻境以及(永恒幻境)。

第198题:相对稳定的幻境核心会吸引一定量的里世界生物,它们被称为(灵)。

顾实手上不停,抬头看了一眼在考场中央的智能机器人,机器人身上带有传感装置,一刻不停的向分散在考场四周的固定设备发送信号,一来一回间可以将整个考场的3D模型在处理器中成像,任何小动作都逃不出它的“眼睛”。

第213题:表世界中,区域里世界因子浓度N=环境因子浓度H+驱梦师激发的因子浓度Q,假设H=30%,问:Q至少需要多大才能召唤出贤者之书?

答:N大于49.5%,N-H=Q,Q大于19.5%

第234题:进入幻境时可能遭遇各种危险,除了击破幻境核心,还可以用“回归”卡牌回到表世界,问:这张卡牌的使用条件是什么?

答:贤者之书内有这张卡牌,在精神不受牵制的情况下消耗1点精神能量即可“回归”。

第249题:幻境A相对表世界的时间流速为100:1,幻境B相对于表世界的时间流速为1:100,问:哪个幻境不成立,并列出一条理由?

答:A。(顾实自然知道答案是B,理由可从多方面获得,无论是统计学、神经学还是其他学科,都可以推导出里世界时间流速快于表世界的结论。顾实是故意答错的,至此他已经失去了28分,绝无可能通过考试。)

第251题:你是否准备好了?

答:是。我已经准备好了。从被卷入里世界幻境的那一刻,我的世界就不纯粹了......

作为试卷上唯一一道从课本上找不到答案的题目,顾实从答题之始便思考如何作答。价值20分,留有1500字的空间给考生作答,会让人忽略了“分析题”的大前提,误以为这是一道写作题。然而纵观整套试卷的风格,顾实明白狮心学院想要的绝非华丽的辞藻和浮于表面的夸夸其谈,如果无法脱离表世界考试的惯性思维,只会得到一个极低的分数。这里需要的是冷静的分析,不仅仅从“你是否准备好了?”短短几个字上去分析,而是结合自身情况加以对两个世界独到的认识和看法,去深刻的探讨,并最终得到“准备好了”这一结论。

用时一小时十五分,顾实停下了手中的笔,在课桌一角按下了交卷按钮。

机器人到达顾实身边,分别对顾实进行面部扫描、对植入校园卡的腕表进行身份核实以及对试卷上的名字考号进行确认,完成这一系列动作,它娴熟的将试卷从第一页往后慢慢翻看,并提示顾实在原位稍等。

顾实坐在位子上,转动着手中水笔,机器人的一举一动都逃不出他的眼睛:对于考生身份的核实方式阻绝了考试作弊最有效的方式——替考;起初6页机器人看得较快,上面全是填空题,一眼便能得出对错;后面5页简答题看得慢些,这些题目的答案都能在课本上找到原文,但顾实在保证语句大意不变的前提下做了巧妙的改动,为的是看看这套试卷的容差率(答案的偏差值);最后2页分析题,机器人几乎是一扫而过,便停止了批阅动作。在几秒的寂静之后,顾实耳边响起了清脆的电子声:“考试分数120,结果不合格,你还有2次机会参加考试。”

“啧。”这个成绩有些出乎意料,而问题显然就出在分析题上,机器人对于那部分的分数判定过快了一些,完全省略语言、逻辑分析过程,更像是在寻找某个关键词,一旦没有找到,直接判定0分。

10分钟后,顾实再次踏入考场,他需要从原点出发,看所未看到的,想所未想到的。

围绕在每个考试座位下的矩形铁槽引起了顾实的注意,他知道这是一种学院中特有的装置:被称为【虹】的流状物质会在必要情况下从槽内释放,这种物质拥有特殊属性,可以防止里世界因子扩散,学校将其作为重要防御手段之一。

顾实两眼放光,虹严格意义上来说并非表世界物质,这东西虽不珍贵也绝不能量产,要说一两个考生因为情绪失控导致里世界因子提升也不无可能,但为了防止这种极罕见的情况而在每个座位下安装铁槽也未免小题大做了,除非提升里世界因子这件事必须人人为之。

思索间,顾实已经在位子上坐定,并且按下桌角的考试按钮。智能机器人如期向他发布试卷,第二轮考试开始了。同上次一样,顾实将试卷从第一页看到最后一页,他将题目印刻在脑中,并与上张试卷做精准对比,结果显示填空题有12道题重复,简答题有2题重复,而最后的分析题,俨然和上次的一模一样:你是否准备好了?

顾实并没有吃惊,反而嘴角扬起了淡淡的微笑,顷刻间,他将自身的里世界因子浓度提升了一个百分点,腕表显示里世界因子浓度:50%。而试卷上的第251题也在此刻发生了变化:你是否准备好了?背负两个世界的重量。与这句话同时出现的还有两大段的文字材料,至此,这张试卷的真面目才浮现在顾实眼前。

“分析题果然要有材料,才叫分析题。”顾实暗暗感叹,他将大段材料一字不漏的印刻脑中,并且抬笔直接写出分析结论。

3分钟后,清脆的电子声再次响起:“考试分数20分,结果不及格,你还有1次机会参加考试。”

“真是简单粗暴。”顾实对于出卷人由衷佩服,最后一题的分析结论几乎都能在材料中找到,如果能察觉到试卷玄机,这20分可以说是白送。但如何察觉到这玄机?如何摒弃原本的世界观,学会用眼睛观察两个世界?这才是这道题的主旨。

对于像顾实、韩朔这样迅速赴考的异类,这道题是检验思想觉悟的试金石。对于经过长时间思想沉淀的其他灰名,这道题失去了原本的作用,但其目的也已经达到。

紧接着,顾实开始了最后一次考试。他清楚3次考试不通过就会面临断梦的后果,但先前的不通过都是刻意的,就算分析题得0分,他也能拿到150分通过测试。

一口气做完填空题和简答题,将三套试卷放在一起比较,重复的题目更多了。最后一题还是那句“你是否准备好了?背负两个世界的重量。”只是分析材料略有改变,但并不影响得分结果。

最终,顾实以164分通过考试。完成了【学前理论知识总考】,里世界真理的大门便向他敞开了一半,虽然还不能接触幻境实战,但他已经可以像正式学员那样参加理论课程了。当然,这也意味着炼恒口中的重点校规第四第五条对顾实即时生效。(第四:期末学分未满100者,开除。第五:期末负债超100万者,开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