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众佛子论(六)

三人商议完后,宗善没有多做耽搁,立即拟好了一封措辞严谨的书信,并且潜弟子送至海圣禅院所在区域。

在外界,海圣禅院佛子宗鱿对华严佛子宗极的挑衅之举,在有心人的传播下,几乎已经达到了人尽皆知的地步,同时也引起了轩然大波。

各个寺庙禅院也纷纷将关注的目光投向这二者,各有议论。

海圣禅院在苦陀的名声自不必多说,以人族为主寺院僧众对此都心如明镜。

可以说,海圣禅院完全就是人、妖双方妥协下畸形产物,甚至很多心中存有善意的妖族都对其行事风格有所不齿。

但无奈,因种种因由,也为了苦陀稳定,这颗毒瘤却也拔除不得。否则定然会掀起一场腥风血雨。到了那时,内海就真的再无一片善土存在了,对于在内海生活的人族来说,更为不利。

海圣禅院的名声虽然臭不可闻,但在表面上却也必须守着大体规则,否则人族也不会轻易答应。

如果不是这样,这妥协的产物不要也罢

等各寺之内的智囊角色略一琢磨,就将其分析透彻。

宗鱿此举的动机,可以说是昭然若揭。

众僧不难看出,恐怕海圣禅院针对杨文兴的挑衅是假,探听虚实才是真。

不过,很多人都认为华严寺一方定然不会轻易上当。

对于此事的处理方式,多半是会置之不理。毕竟大家出身佛门,又同是修行中人,心性定力方面不是常人可比。

更何况,站在华严佛子的角度来考虑,一切还要从大局出发。

但让人惊掉眼球的是,华严寺的处理方式与众人所想完全相反,不但特地传出了本寺佛子,要与宗鱿佛子对战切磋的消息。

甚至华严寺也还将约战的详细时间、地点公布了出来。

这让各寺不禁感叹,宗鱿的此种手段虽然粗糙下作,但效果却是出乎意料的好。

当然,在感叹完之后,也有不少人对此不解,不禁怀疑华严寺佛子的动机目的又是什么。

在他们看来,能当上华严佛子一定不是草包一流,当然不可能就这样沉不住气。

不过大家也就是随便想想而已,更不可能有插手其中的想法。

无论华严佛子出于什么目的,这场好戏却是注定要上演了。各家也都能从中收获信息,何乐而不为?

因此,哪怕是人族一方,也不由得对此翘首以盼。

“这宗鱿简直是胡闹!”

在渡台中心,唯一的一处古庙宝刹之中,一名中年僧人怒喝道。

宝刹乃是一件空间法宝,出自大恩寺。是特地作为在此次汐道开启前,各寺的头头脑脑商谈之所。

此地汇集了几十名老僧,此时说话的正是海圣禅院领队之人,首座智鳌禅师。

智鳌禅师一副孔有武力的模样,看起来四十来岁。

在装模作样的怒斥了宗鱿一句后,他又对人群之中的智净禅师,以抱歉的语气道:“门下小辈行事鲁莽,师兄切勿往心里去,等这次事了,我回去定会好好惩戒宗鱿。”

“阿弥陀佛!智鳌师弟这又是说的哪里的话,同道切磋佛法又不是什么罪过,正所谓法不辩不明,此乃善举。师弟大可不必如此。”智净禅师淡淡一笑,以一副极为轻松的语气说道。

他是知道杨文兴的实力的,对付宗鱿不在话下,因此心里也颇为放心。

众僧有过协定,在汐道开启前不能离开这里,但以他们的实力来说,对于外界的情形不难得知消息。而且宗鱿挑衅之事闹的沸沸扬扬,众人自然人也对此极为关注。

对于杨文兴的意图,智净多少能看明白几分意思。

在心里也谈不上满意或者是不满意,在他看来,既然已经将外界事物交给了门下弟子操持,那他只要作为后盾支撑即可,不必操心太多。

此次事件与汐道内的争斗,相比完全就是小打小闹,些许得失并不重要。

“哈哈,还是师兄宽宏大量”智鳌见智净一副波澜不惊之色,心中有些微微失望,但表面上却极为爽朗的恭维道。

这件事对于智鳌来说,完全就是一场猴戏,相比外面事态的发展,他更关心智净的想法和态度。

可惜,智净的表现可以说是无懈可击,让他观察不出一些有意思的东西

“呵呵,智净师弟的禅功却是愈发的高深了。”就在这时,一名看起来极为年轻的黑衣僧人,主动与智净闲聊了起来。

“难得师弟我这点进步还被在智光师兄看在眼里,师弟惶恐。”面对此人,智净禅师虽然表面上不动声色,但却在心中微起波澜,于是不由得警惕应对道。

这位法号叫做智光的黑衣僧人,乃是雀王寺监院,境界上虽然与智净相差不多,都是七识。但在真实战力上,双方有着不小差距。

用玄门的划分来讲,智净禅师乃是合体中期,而智光却是合体后期。

在苦陀,华严寺与妖族主持的寺院向来不太对付,此乃人尽皆知之事。

哪怕对方来自,有佛侍尊者镇守的雀王寺,智净对于智光此妖僧同样是不假以辞色,自然更谈不上什么好感。

“我听闻师弟这一次带来的佛子,来历颇为不同寻常,想必定有独到之处。”一身黑衣的智光和尚状若无意的问道。

“呵呵,宗极虽然是半路出家,但佛缘深厚。作为佛子更是名副其实,就不劳师兄挂怀了。”对方直接问起杨文兴,智净却是不能不答,于是皮笑肉不笑道。

“哦?不知与我寺宗羽相比,孰高孰低?”

“师兄此言差矣,个人缘法不同,参禅悟佛,岂能以高低而论。”

“不以高低论,又如何能佐明内心明台,师弟此论却是大谬”

“台明自明,自心不知,外心何知?”

“固步自封,不以明月照,那又何必以佛为师,以己为师不可?”

“当然可”

“”

就这样,在中心宝刹内,一场由几十位高僧参与其中的论佛大会,就此引发序幕。

当几个月后汐道开启时。

各寺弟子再次见自家祖师后便发现,众位高僧的神情似乎有些异样,在鼻梁、眼眶、脸颊处的某些地方,竟然出现青淤之伤。

弟子们对此也不敢多问,只是在心里道奇也怪哉

话分两头。

三天后,在渡台远处的一片海域上,杨文兴便见到了,特地应战而来的宗鱿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