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哪的钱都不好赚

如果说TVB是内地人接触先锋时尚文化的第一窗口,那对于港人来说,TVB就是他们家长里短的日常生活。

比起内地人对于港剧的热爱迷恋,本地人肯定对其有着更加浓厚、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

华语第一词人林夕形容自己的童年生活,就是用无敌旋律开餐,用肥皂长剧送饭……

周星驰在自己自编自导的电影中,用一本,致敬自己在TVB演艺培训班的宝贵人生阶段……

82年刘德华主演的警匪剧开播后,报考警察学院的人数暴增,创下历史纪录……

92年由郑少秋主演的商战剧,男主丁蟹经常在熊市时抛空恒生指数期货,以此获取暴利。

此后20年,每当有郑少秋主演的电视节目开播,港股居然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这一无法解释的经济学界现象也被称作丁蟹效应!

许志安出轨事件被媒体曝出后,TVB在随后播出的某TVB剧集中就地取材,把许志安的出轨故事原封不动搬上荧屏,丝毫不给许面子……

以近乎宗教的方式渗透进港人的每一丝血液,透过TVB的电视剧,观众能够看到江湖武侠的锄强扶弱、草根人物的艰苦奋斗、底层市民的鸡毛蒜皮……

一个又一个医疗故事都在诉说着医者父母心的主题;

用西式的叙事方式讲一个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道教理论;

取材自晋朝神话的用女主笑口常开,好运自然来的口头禅熬成一锅浓浓的心灵鸡汤。

仿佛在港剧的世界里,开导人只需要说一句:做人呐,最重要的就是开心……毕竟发生这样的事,大家都不想的……人生能有多少个十年……一家人呢,就是要齐齐整整……

商战场上有钱真的能为所欲为……刑侦剧警察的必备台词则是你有权保持沉默,但是你所讲的一切将会成为呈堂证供……

带我们重新认识金句之神黄子华、鉴婊专家陈豪……

很懂得观众的精神爽点,各种粤式谐音梗、押韵、反鸡汤台词说来就说,让人看了酣畅淋漓。

正如程灵素在中所说的那样:TVB是照亮港人漫漫前路的明亮道灯,亦是孤岛小城的心灵慰藉,更是大陆之南文人骚客与市井人民共享的一杯鸳鸯。

说到这里,胡方分析道:“我认为困境首先体现在创作上,套路化创作让TVB仿佛始终置身于走不出的摩比斯之环上。”

“早期不断翻拍的武侠剧沦为孤苦少年、偶遇名师、邂逅姻缘、成就霸业的俗套剧情;家族商战剧也不可避免地走上小人物沉浮、艰苦奋斗、走上人生巅峰的王大锤式成功;而近年来最火的职业剧,已经几乎把社会所有能写的职业都写了个遍……”

“既然再无创新,那便只能新瓶装旧酒。在05年热播,三年后推出续集,几乎把原版的故事架构原封不动地搬到现代?”

“12年原班制作团队炒冷饭推出,但十年过去,物是人非,黎姿隐退、佘诗曼北上,只靠邓萃雯和蔡少芬撑起的续集难免给人狗尾续貂之感。”

沈锋点点头,在自己看来TVB一直用传统章回体小说的特色讲故事,用好莱坞的段落式风格叙事。

几乎在每部电视剧中,你都能找到其他作品的影子,可是却会给你带来完全不同的观剧体验。

是港版;是港版;中有的影子;又带着一些的味道……

但这种博采众长的拿来主义精神从没被人指摘抨击,足可见TVB在剧本叙事上的狡黠。

可惜十年来众多资深演员、编剧纷纷离巢北上,TVB这座世纪大厦,正因为工业流水线上这一颗颗螺丝钉的出逃而被撼动。

名存实亡喽!

“更何况唯美清新的韩剧和宏大制作的内地剧涌入岛内,瞬间提升师奶们的审美水平。”

“当人才北上成为无法阻挡的事实,TVB也不能坐以待毙,只能痛定思痛开始改革。什么提高头部艺人片酬、允许出走艺人和编剧重回TVB进行项目制合作……”

“佘诗曼离开TVB后,就曾经重返签下项目约,担任的女主角,老东家终于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

“经历08年的裁员潮、12年的挖角风波、16年亚视倒闭,TVB黄金时代早已不复存在,改革创新的口号喊了许久,但除了去年的小成本港剧和在豆瓣拿高分的成功出圈外……”

“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沈锋笑笑,没办法,现在有钱就是爷,谁还傻傻守着那份死工资?

10年TVB花旦拍一集最多三四万港币,而内地重要配角演员片酬轻轻松松十几万!

经过几轮抗议、解约,以及息影,TVB花旦老人不在,新人不识的尴尬局面比比皆是。

15年,随着限外令发布,大陆网络视频平台更是几乎都停止对于港剧采购,TVB新人想在内地分羹,更是难上加难。

只能重新尝试与内地联合出品,或与网络平台合播的模式,虽然谈不上创新,但还是挽回一定局面。

以往TVB剧集拍摄周期短,经费有限,题材以本土生活为主。而如今合作模式能够依靠自身积累的经验和平台数据反哺内容制作,同时也能够更快的帮助剧集匹配内地审查制度。

就像主题曲的歌词:这巨轮,又再一天一天转,我们未可回归到美丽从前,亦有新经典上演……

几年后TVB或许还能梅开二度?